问医-戴之钦-注射后1周内暴走旅行-玻尿酸难敌过度使用

戴之钦 / 注射后1周内暴走旅行 玻尿酸难敌“过度使用”

问:几年前,55岁的阿姨在出发前往越南旅行前,接受了骨科医生为膝盖注射玻尿酸。按照要求,她在出发前1周进行注射。医生告诉她,药效大约可维持半年至1年。

结果,这药物只在旅行初期的几天有效,确实对步行有帮助,但之后效果便减弱。旅行回来后,就完全没有作用了,因此也没有再继续注射。未去旅行的几位亲戚在注射后,也很快出现相同的无效情况。

以下有几个问题:
Q1: 旅行期间大量步行是否会影响药效?注射后原则上是否不宜过度运动?
Q2: 为什么上次注射的效果与医生所说的差距这么大?是否需要尝试不同品牌,直到找到合适的玻尿酸?价钱越贵效果越好吗?是否可以推荐一些可靠品牌?
Q3: 一般来说,玻尿酸已在市场上销售很长时间了吗?是否被美国FDA认可为有效药物?
Q4: 相较于自体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玻尿酸的效果是否更好?会有后遗症吗?


医生解答: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医学上又称透明质酸,是一种常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症状的注射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润滑关节、减少软骨间摩擦,并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最终目的在于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延缓退化的速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玻尿酸注射属于“对症治疗”,能帮助“延缓”关节退化,但无法彻底治愈关节炎。玻尿酸注射的目标是减缓退化,而非逆转关节病变。若仍存在高风险因素如体重过高、长时间劳损等,即使接受注射,关节仍可能持续疼痛甚至恶化。

膝关节玻尿酸注射在全球已被临床使用超过数十年,是一种成熟、安全的疗法。早在1997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就已批准用于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此项批准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结果,充分证明玻尿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没有最好 只有最适合

目前市面上的玻尿酸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

  • 1. 非交联型玻尿酸(non-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例如读者阿姨使用的品牌(sodium hyaluronate)。此类产品分子结构较简单,粘度较低,通常需要连续注射3至5次(每周1次)方能达到理想疗效。
     
  • 2. 交联型玻尿酸(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例如hylan G-F 20、hyaluronan等。经特殊“交联”工艺处理后,分子结构更稳定、粘弹性更高,可在关节内维持更久,一般注射1至3针即可完成疗程。

简单来说,没有绝对“哪种最好”,只有“哪种最适合”, 关键在于个体化选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活动量、经济状况以及对注射频率的接受程度,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膝关节玻尿酸注射后的护理原则是 “休息为主,适当活动”。注射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负重行走或跑步。目的是让药物在关节腔内充分分布和吸收,避免因过度活动而将它快速挤压到关节外或过快代谢掉。

读者的阿姨在注射后仅1周就进行“旅行期间大量步行”,这属于典型的 “过度使用”。关节在承受大量负重和摩擦的过程中,会加速玻尿酸的分解和清除,导致其保护作用迅速下降,药效维持时间大大缩短。 这很可能是本次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玻尿酸钠 须连打3至5针才见效

另一个可能性是玻尿酸钠(sodium hyaluronate)通常需连续注射3至5次才能达到理想疗效,而读者的阿姨仅接受了1次注射,因此效果较为有限。此外,旅行期间过度活动例如举重行李、深蹲、上下楼梯频繁等活动,也可能加重关节磨损,令关节炎恶化, 限制了玻尿酸注射后的疗效。

玻尿酸注射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并不代表注射“失败”。影响效果的因素包括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4期)、患者体重、年龄、活动量、整体健康状况及身体对药物的反应等。一般而言,病情越早期,效果越理想。即使同一患者、同一品牌药物,不同批次或不同时间的疗效也可能略有差异。

市面上不同品牌的玻尿酸制剂,其效果差距并非与价格成正比。因此盲目更换品牌并非明智之举。更实际的做法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依据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重新评估关节状况,确认是否仍适合玻尿酸注射,并确保药物精准注入关节腔,否则疗效会打折扣。

PRP著重“修复与再生”

近年来,另一种治疗方式称为自体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也受到关注。PRP是一种再生医学技术。治疗时抽取患者自身血液,经离心后提取出高浓度的血小板,再注射回关节腔。血小板中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可促进软组织修复与软骨再生,理论上有助于改善关节炎的病理状态。与玻尿酸的“润滑与缓冲”作用不同,血小板血浆注射着重于“修复与再生”,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软骨细胞活化、减轻炎症,从而延缓或部分逆转退化进程。

不过,PRP对患者的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包括无感染疾病、血小板功能正常。不宜施行此疗法的病人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正在使用抗凝药物者、关节或全身有感染者,以及恶性肿瘤(尤其骨或血液肿瘤)患者。

经注射后两三天内,关节可能出现轻度肿胀、疼痛或发热感,这是暂时性的炎症反应。由于血小板血浆源自患者自身血液,几乎不存在免疫排斥或过敏反应,因此整体安全性较高。

研究显示,血小板血浆在减轻疼痛与改善关节功能方面,其效果与玻尿酸相近或略优,但个体差异很大。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1. 患者个体情况:年龄、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全身健康状况等。通常对年轻、早期或中期的关节炎患者效果更好。
  2. 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抽取的血量、离心的设备、工艺、最终制备出的血小板浓度、是否含有白细胞等,都没有全球统一标准,不同医疗机构制备的质量参差不齐。
  3. 注射技术:医生的经验同样关键。

此外,血小板血浆疗程耗时较长,设备要求较高,费用亦相对昂贵。

针药非万灵丹 重在日常管理

最重要的一点:无论选择何种注射疗法,都必须配合基础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包括:

  • 控制体重,减少膝关节负担。
  • 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增强膝部稳定性。
  • 避免损伤性活动,如爬山、深蹲及长时间上下楼梯。
  • 保持规律低冲击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行)以维持关节灵活度。

这些基础措施对关节保护的重要性不亚于任何药物或注射疗法。

无论是玻尿酸还是PRP,均非“速效药”,而是延缓关节退化、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辅助手段。理性的治疗选择与规范的生活管理,才是维持关节健康、延缓老化的关键。

 

戴之钦 / 注射后1周内暴走旅行 玻尿酸难敌“过度使用”
戴之钦(骨科)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 .戴之钦(骨科) .2025.11.02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