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养生,周志辉,婴儿营养

为满足婴儿营养需求 6个月大可摄取固体食物

很多新手爸妈都会为婴儿的饮食伤透脑筋,在他们几个月大就开始为副食品烦恼。光是帮婴儿补钙,就听过有人用大骨、鲑鱼、鱼干或高价食材熬粥,对食材非常讲究,深怕小孩吃不好、喝不饱。到底婴儿何时该吃固体食物(solid foods)或副食品?而家长又有什么需要注意?

婴儿从出生到一岁的饮食大约分成几个阶段,如:授乳期、断乳期等,每个阶段的饮食都略有不同,且时间点会因人而异。基本上,从出生至4~6个月,母乳是婴儿量身打造的最好营养来源,能增加抵抗力和促进母子关系,所以未满4个月大的婴儿不应吃母乳或配方乳以外的食物,但若母亲及婴儿因特殊疾病或情况也可改喝配方乳。

当婴儿大约满4~6个月,或是当体重约达出生时的2倍,单靠喝奶已无法满足婴儿在营养、活动和发育的需求,就要开始从固体食物(即所谓副食品)来摄取各种营养。若婴儿有体质过敏,则可顺延至6~7个月再来尝试,或询问专科医生意见。过程中除了喝母乳或配方乳外,逐步食用固体食物,摄取生长和发育的营养所需。

父母也可根据婴幼儿的行为和反应,判断是否可开始尝试食用副食品,当他们能抬起头部或靠椅背保持坐姿,且在行为上表现出对食物感兴趣时,例如:伸手抓食物、看到汤匙便张嘴、能合上嘴巴吞咽、没有挺舌反射将食物吐出,就代表他们对固体食物没有反感,可开始餵食一些副食品。

  • 副食品

应选择哪些固体食物呢?建议只需简单从家人平常吃的食材,包括榖物、蔬果、豆、鱼及肉等,处理成方便婴幼儿咀嚼和吞咽的质感。以水果泥为例,可自行用搅拌机将较熟的香蕉、梨子或苹果打成糊状的果泥,或购买市售的瓶装婴儿蔬菜泥,待适应之后再食用一些谷类食物(如:米粥)以及豆腐、鸡肉、奶酪或白肉鱼类等高蛋白食物。在时间和分量方面,可在餵奶前30分钟或婴幼儿表现出肚子饿时尝试餵食,吃多少就由他们随自己饱与饿的自然反应来决定。

或许有人会担心4~7个月的婴幼儿,肠胃道及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进食副食品会否过早或增加过敏的几率,但根据2010年一项由芬兰坦佩雷大学於儿科学(Pediatrics)期刊所发表的研究指出,太晚才餵食副食品对发生过敏的几率往往不减反增。事实上,适当摄取副食品能提供母乳缺乏的营养素(如:铁、钙、锌),训练自我进食及认识各种食物和味道,减低将来偏食的机会。

问:餵食婴儿副食品有哪些观念要注意?
答:餵食固体食物或副食品除了是满足营养需求外,更重要是帮助婴幼儿度过离乳的过程,发展咀嚼的能力,让他们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类型、质感和味道,并且在心理上减少对母乳的依赖感,逐步习惯成人的饮食。食物在形式上应有別於奶水,逐步由奶瓶到改用小汤匙餵食,再到杯子和自行用手食用。每一次只能给予一种新的食物,期间由少到多,浓度也由稀到浓稠,再由细碎颗粒到块状,循序渐进的慢慢取代母乳或配方奶粉。

食材的选择也要注意,像是七八个月大再给予蛋黄,一岁后再尝试全蛋或蛋白的部分,减少过敏反应;一岁前不要餵食蜂蜜以防肉毒杆菌中毒;副食品避免添加过多调味料,尽量选择成分单一及口味较淡的品项,减少婴幼儿的肾脏负担,也要少喝含糖饮料,避免婴幼儿养成口味习惯等问题。同时,更要移开干扰或分心的物件,培养专心进食的习惯。
 

周志辉
【食在安心】特约周志辉,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荣誉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博士,德州农工大学食品加工硕士。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特约专栏:周志辉· 2018.04.0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