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装起搏器.排尿没障碍了!

一位18岁印裔女生从小就面对排尿障碍,经常小便不顺畅,每次都得用手按压膀胱。膀胱可储存400毫升尿液,一般人可把尿液全部排出或仅剩50毫升,然而这个不管她如何费力挤压膀胱,都只排出100毫升。为减少如厕次数,她一天只喝1至2杯水,如果频频喝水,膀胱很快充满尿液。由于长期挤压,导致她的膀胱功能受损和细菌感染而求医。

在医院,泌尿科医生尝试把导尿管由她的尿道插入膀胱,进而引出尿液,可是当医生插管时,收紧的尿道令她紧张而感到疼痛不已。最后,医生使用骶骨神经电刺激治疗(sacral neuromodulation)解决了她的问题。在接受这个手术前,这位女生询问了医生不少问题,“以后生孩子会不会受到影响?”、“整个操作时如何的?”等。她最终如愿以偿解决了排尿问题,挽回健康甚至顺利完成学业。

骶骨神经电刺激治疗仪(又称膀胱起搏器),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治疗排尿障碍的最新微创治疗手术,根据国际数据显示,79%患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其中45%获得治疗;64%患急性综合症病患,其中31%能够正常排尿,而77%受尿潴留困扰的病患,61%病患则不必要使用导尿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有20万患者接受了骶骨神经电刺激治疗,用于治疗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控制排尿脑部或脊髓神经受到损害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中风或老人失智症引起而导致排泄失禁。其中因脊髓神经线受损、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常喝含咖啡因饮料或尿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的膀胱过度活动症,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改变生活习惯、加强骨盘的锻炼、使用药物和打肉毒杆菌,而膀胱起搏器经常被认为是治疗的最后方法。

....
罗华伦(Warren Lo Hwa Loon)
吉隆坡中央医院泌尿科顾问

影响生活品质

至于尿潴留(也称无阻塞型或膀胱无力症)也是因脊髓神经受损(意外或手术)、糖尿病、中风和膀胱的老化引起的,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插入尿导管,然而却很少人认识膀胱起搏器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如果尿潴留不及早治疗,累积在膀胱内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沉淀后,会直接影响肾功能,最后必须洗肾。

这些排尿功能障碍虽然不是绝症,却是一种让生活品质受到影响的病症,在社交中引起困窘,与此同时增加细菌感染、结石和肾衰竭的发病机率。

至今为止,我在外国成功处理50个骶骨神经电刺激治疗个案,在大马有10个个案,以上的个案是我在马来西亚处理的第一个个案。

属微创手术
分两阶段进行

膀胱起搏器是植入在腰部下方的仪器,是一个精致小巧的高科技微电子装置,是输送电脉经过导线从而刺激骶骨神经线的电调节治疗。它能够让病人察觉到膀胱的胀满感和排尿的需要,也能够帮助病人自然和顺利排尿。电刺激可调节控制膀胱、尿道和直肠以及骨盆底肌神经,而电脉的强弱度和频率可通过医生和病人的控制器来调节。

不影响日常活动

这项微创治疗手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体验治疗,将刺激器的电线植入体内刺激膀胱,医生观察病患的情况获得改善后,一星期后就可进入第二个阶段手术,就是把膀胱起搏器植入皮下脂肪,解决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复诊方面,一般在6至12个月监测疗效,而膀胱起搏器的寿命为5年。

植入膀胱起搏器的位置并不会影响患者弯腰坐卧及其他日常活动。喜爱旅游的患者,可以先设定好膀胱起搏器电脉的强弱度,不一定要随身携带该起搏器的控制器,而可以让你安心旅游去。

....
骨神经电刺激治疗仪(膀胱起搏器) 

延伸到排泄功能治疗

自从1960起,电刺激就被开发利用于治疗膀胱问题,原本是帮助瘫痪的病人排尿,通过直接刺激膀胱源起的。

到了70年代中期,电刺激被延伸到排泄功能障碍的治疗上。骶骨神经电刺激治疗分别在1997年认证治疗膀胱过度活动失禁和1999年认证治疗尿潴留和尿频症状。

最近又被提议是一种有效治疗儿科膀胱机能障碍的附加疗法。

骶骨神经电刺激治疗原本是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冲动失禁和无堵塞型潴留等泌尿问题。如今也用来探究间质性膀胱炎、成人和儿童神经性膀胱、大便失禁、便秘、慢性骨盆疼痛和勃起功能障碍等问题。

至于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对骶神经调节作出反应,并消除膀胱痉挛或尿潴留、多发性神经硬化症:另一种潜在的应用是患有稳定型多发性神经硬化症的患者。

6种人不适用

膀胱起搏器不适于用在:

1.列腺增大(良性或癌症)和尿道狭窄患者

2.16岁以下患者

3.怀孕妇女和使用心脏起搏器患者

4.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5.患者不应在潜水10米以下或进入绝对超过2.0大气压的高压舱使用

6.高度不会影响膀胱起搏器,然而跳伞、爬山、笨猪跳等可能会影响仪器系统。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笔录:王宝玲·2017.07.2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