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瘙痒抓挠 干燥敏感 炎症感染 异位性皮炎3大特症组合

医句话:

虽然AD在不同肤色和不同分期的表现形态不一,但它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孩子出生前2年,AD一般出现在脸颊两侧、上下肢的外侧,并且是对称的;幼童时期则出现在额头、颈项、肘部前方和膝盖后方。另外,AD的3项基本特征为瘙痒与抓挠、干燥与敏感,以及炎症与感染。

“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或称异位性湿疹(atopic eczema)并不像许多人所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候当父母将孩子疑似AD的照片放在社交媒体上,下方就会有很多推销员留言,说擦了他的‘湿疹神药’即能断根,还会附上使用产品前后的功效图。倘若诊断和治疗AD如此简单,为何医生要花这么多年来学习?

仅凭一张照片不能代表患有AD。就好比若我有两名患者─特朗普和奥巴马,他们身上的AD表现是不同的。若翻查‘老外’的医学课本,上面写AD要查看皮肤发红、瘙痒、干燥或鳞状等,但是对于我们这种黄皮肤而言,发红并非诊断AD的可靠特征,若要等到皮肤发红才开始治疗可就落后了。

专题

为何湿疹又干又痒? 丝聚蛋白基因突变 皮肤屏障变异常

医句话:

 许多患者会因为怀疑自己患有AD而希望进行过敏测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AD是根据临床表现综合诊断的,而非任何免疫球蛋白E(IgE)过敏测试或皮肤点刺等就能确诊,而其中一个主要标准为瘙痒。请记住若不发痒,那就不是AD。

“湿疹(eczema)和皮肤炎(dermatitis)两个名词其实是通用的,因此今日讨论的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亦可称异位性湿疹。首先,皮炎是一个统称,从字面解释便是皮肤在发炎。我们知道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一旦发炎,有时会影响90%身体表面积,对婴儿或患者造成的痛苦可想而知,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生活品质。

皮炎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后者意味着是具有明显外在因素所引起,譬如接触性皮炎。至于内源性皮炎则是源自体内,包括了AD、 脂漏性皮肤炎(seborrheic dermatitis)、郁滞性皮肤炎(stasis dermatitis)和慢性单纯苔癣(Lichen Simplex Chronicus)等。

专题

转移性乳癌 如慢性病看待 无法治愈却能治疗 与癌共存活好每一天

医句话:
虽然转移性乳癌无法治愈,却能通过治疗达到长期缓解状态,如同慢性疾病一般,同时改善生活品质。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可行的治疗选择,强调的是个性化治疗,每名患者的疗程都有所不同。事实上有许多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依旧将生活过得十分充实,有者也活了10年之久,因此在确诊后最重要的是不要感到失望和放弃治疗。

专题

变种病毒株与ACE2紧密结合 大量复制 15秒可感染他人

医句话:

COVID-19变异病毒株如Delta的传播率及死亡率叫人闻风丧胆,就连卫生总监丹斯里诺希山也多次在记者会上坦言对此感到担忧,面对来势汹汹的变异病毒株,唯有早日接种完整两剂疫苗才能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面对已变异的COVID-19病毒株如在印度发现的Delta或Kappa、在南非发现的Beta或者是在英国发现的Alpha,不管是关切变异毒株(VOC)抑或待观察毒株(VOI),接种COVID-19疫苗是否仍有效,是继何时可获得疫苗接种之外,另一个近期备受国民高度关注的课题之一。

早前英格兰公共卫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发表了一份分析报告,重点提及在接种完整两剂的辉瑞(Pfizer)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后的男女,在避免感染Delta变异病毒株而住院的防护率可达到92%至96%,尽管这数据相比感染Alpha变异病毒株的防护率较低。

专题

“ 我们也是人,也有家庭也会累!” MHPSS吁照顾前线身心健康

医句话:

我们该如何帮助前线人员,应该在生理、情感和精神上保护他们,还是该回归基础?当COVID-19大流行开始后,各种各样的恐慌和恐惧、信息不佳、繁忙热线、不必要的过度拥挤、VIP想要特殊待遇,都造成了前线人员不同程度的压力。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我想说的不再是疫情,而是要如何照顾前线人员,以防止他们活在压力和倦怠下,我会从临床医学治疗师的角度,分享我的观察和个人意见。

医院设置的前线人员执勤地区,也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即急诊室。

基本上,在前线人员中,有医疗人员、警察、军队、民防和其他基本服务人员,在2020年1月25日,马来西亚第一次报导关于COVOD-19,当时的病毒信息特征并不清晰,就连影响都难以想像。

截至2021年6月5日,世界统计COVID-19的病例是1亿7332万8934宗,死亡人数高达372万7657人,严重到病危的人数更是高达8万8095人。

假期冻结 随传随到

专题

染疫第五至第十天 發烧不退走几步路就喘 或併發肺炎速求医

医句话:

感染COVID-19后开始引发肺炎的迹象,包括持续发烧5天不退、咳嗽没好转反而严重、食欲不振、做一些活动(走几步路或楼梯)就开始喘,特别是第五至第十天之间要特别留意。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得立刻求医,因为可能已出现肺炎、肺炎恶化或发生CRS。若延误治疗时机,等到严重或出现ARDS就非常棘手,疗效和预后也不佳。

“肺炎的成因很多,通常指是肺部因感染而导致发炎,主要是肺泡(alveoli)受影响。当空气从鼻子被吸入人体后,会经过气管、左右两支支气管、 细支气管等,像树枝一样延伸到最末端的肺泡。肺泡的表面被微血管网包复着,这里便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二氧化碳会被排出,空气中的氧气会渗入血管,由血液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心脏和全身上下。

一旦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犯肺部导致发炎,肺泡就会充满液体或脓液,妨碍换气功能。因此,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会偏高,含氧量变低。

专题

曾是抗疫模范 为何节节败退?吁加快接种简化程序 让抗疫更顺畅

医句话:
纵观大马目前所面对的疫情,加速接种疫苗以达致群体免疫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在全面封锁之际,必须提升每日疫苗接种数量以及确保疫苗供应充足,并且让公众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如接种前要注意什么?心血管患者是否要停药等?同时简化及加速登记过程,让接种疫苗的流程更顺畅,并早日脱离疫情的肆虐。

“大马每日新增逾数千宗COVID-19确诊病例,防疫措施除了全面封锁以争取时间之外,加速接种疫苗亦应是当务之急,这点可从以色列、英国到美国等COVID-19重灾区在进行大规模接种疫苗后,确诊数据已大幅度降低获得证明,其中以色列更已接近群体免疫及可摘下口罩阶段,因此若有人还在争论接种疫苗是否有效降低感染率,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截至6月11日,根据COVID-19疫苗供应特别委员会(JKJAV)的数据,全国登记接种疫苗人数为1279万9802人,以我国3200万人口而言已超过1/3,但与此同时也带出了一个问题,即尽管目前疫情肆虐,仍有人对疫苗不信任,也或者说对疫苗认知不足,当然亦不可忽略一点,那就是国内仍有些地区的人民无法接收到关于疫苗的正确资讯,以及一些人无法有效登记等环节。

专题

染疫痊愈后 需做肺部复建吗? 多做有氧运动更胜于进补

医句话:

COVID-19导致的肺纤维化非进展性,不会一直恶化,因此肺部复建主要是维持患者受影响的肺功能。肺损伤不可逆,患者可以做的就是锻炼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譬如提升肋间肌和下肢的耐力和强度。当他们拥有强壮的肌肉,做事时就不会那么吃力。若一个人肺功能受影响却又久坐不动,肌肉会萎缩,走几步路就喘,反而会对肺造成更大的负担。

“一般而言,基于抗生素的存在,细菌性肺炎较容易医治。只是当患者年纪较大、患有‘三高’或健康状况不佳,治疗结果和预后就没有那么好。这些风险因子与COVID-19的病毒性肺炎是一样的。当然,细菌性肺炎患者若延误治疗,亦会对肺部造成损伤,问题是针对细菌感染,我们有抗生素作为治疗药物,而COVID-19没有特效药可以完全杀绝病毒,这也是病毒感染至今存在的问题。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