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先进CT扫描仪.诊断更准确辐射剂量更低

 

124年前,要在没有开刀或解剖的情况下看到人体器官,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影像诊断学的第一道曙光是出现于1895年,即我们所知的X光,但当时没有良好的操作和辐射相关防护,造成了不少后遗症。

断层扫描(tomography)和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简称CT扫描)的发明,进一步改变了医学界的历史。在科技与研发带动下,人体全身各脏器扫描变得越来越快捷、清晰和低辐射。 

陈绍发医生
首邦再也医疗中心临床放射科主管
血管与介入放射学科资深顾问

..

科技发达,改变人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了人的寿命长短。医学界在科技研发的带动下,成功改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式。CT扫描的发明,与后期注入最新科技的改良过程,不仅让医生能够加速确诊和采取行动,病人也得以享有更好的医护体验。

CT扫描结合了一系列从身躯不同角度拍下的X光影像,并经过电脑程序创造出骨、血管及软组织的截面影像。CT扫描几乎能够影像化体内各部份,还可用于诊断受伤、疾病,以及规划医护、手术及放射相关的治疗程序。

断层扫描是由意大利放射科医生Alessandro Vallebona于50年代发明,60年代出现电脑与充足电供,促使英国电子工程师Sir Godfrey Hounsfield创造出首架电脑断层扫描仪器,并让CT影像在70年代盛行。

首邦再也医疗中心(SJMC)临床放射科主管兼血管与介入放射学科(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资深顾问陈绍发医生表示,世界第一架电脑断层扫描仪器,需要9天扫描一面、每个影像需2.5个小时处理,且至少1天才能生产出图像。

缩减扫描所需时间

电脑断层扫描系统不断蜕变,迈入80年代时,仪器扫描时间只需3秒,而90年代时候更研发出持续扫描、0.5秒扫描、4层面扫描,以及多切面(multi-slices)。

医学影像另一次的革命是于2000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Scan)面世。这是一种把可释放放射线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注入体内,使用体外的摄影仪器对于体内的药物分布情况进行摄影,取得疾病信息的检查方法。

随着医学进步,诊断显影技术进一步发展,如今高质扫描仪器可提供多达320切、双源和双能量X光源,以及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陈绍发医生说:“90年代,扫描脑部每面需10秒,现在已经先进到每旋转0.25秒,脑部约2秒、胸腔可快达1.5杪。如果是婴儿,从头到脚最快可在1秒内完成。”

他指出,随着科技进化,CT扫描如今可用于放射治疗癌症规划(cancer treatment planning),还可结合其他系统,如综合CT扫描与血管造影系统,以进行各种先进手术。

患者需面对的辐射剂量

医院如今使用的先进CT扫描仪,是患者躺在仪器的直线移动床上,让X射线管持续旋转,扫描出3D数量的数据影像、再进行处理,还可利用电脑重建,以从不同角度看体内器官、血管、骨骼等。

可是,患者在扫描时会承受一定的辐射剂量(radiation dose),特别是使用旧款或较逊色的仪器时,需要放出大量X射线才能扫描出影像。

首邦再也医疗中心近期引进的SOMATOM Drive双源CT扫描仪,装配了多种崭新科技。该扫描仪的锡附加滤器(tin filter)可过滤危险的辐射,加上双X射线管可提供高低能量之影像,让医护人员能够以更低辐射剂量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陈绍发医生表示,从颈部到盆腔的全身扫描(常见于肿瘤患者),旧款仪器让患者面对相等于800至1500次的胸腔X光放射(chest X-ray,简称CXR)之辐射剂量。

“以国际标准而言,患者能够继续扫描,但经过两到三次的(上述)扫描,终身辐射剂量很快就超过了,意味诱发癌症的风险,就会来得更高。”

因此,患者选择最先进的CT扫描仪,承受的辐射剂量也有所不同。例如,SOMATOM Drive双源CT扫描仪就能比旧款仪器,平均减少介于40至90%的辐射剂量。

拿督叶乐彬医生
首邦再也医疗中心心脏病学顾问

..

关心心血管健康及早作检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人2017年主要死亡原因依然是冠心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s),也就是最常见的心脏病。这种疾病在年龄介于41至59岁的大马人身上最常见。

大家都知道心脏病的威胁。然而,许多人仍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讳疾忌医,没有正视自己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首邦再也医疗中心心脏病学顾问拿督叶乐彬医生表示,若出现胸腔疼痛或呼吸困难的症状,当事人就应该马上求医,以检查是否出现血管阻塞的问题。他指出,高风险群还有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患者、吸烟者,以及有心脏病家族历史的人士,都需要进行检查。

“传统方式是使用跑步测试,即俗称的心脏压力测试(stress test),医生会在患者跑步时观察他们的心电图。若不正常,我们会建议进行CT扫描或心脏血管造影(Angiogram)。跑步测试无法看到心血管的照片,而CT扫描却能快速、简单看到心血管,相对于跑步测试,CT扫描会是更准确的检查。”

跑步测试与CT扫描

不过,在进行CT扫描时,患者需要承受一定的辐射剂量;另一边厢是要进行早期诊断(early diagnosis),以了解自己面对的风险。两者之间,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拿督叶乐彬医生说:“我们不是随便要求患者进行CT扫描。若患者是年轻人,面对较低风险,我们建议使用跑步测试。若到了一定年龄、心血管阻塞可能性较高,就比较适合进行更准确的检查。”

他进一步说明道,跑步测试属于一种比较简单检查,且三分之一做跑步测试者或无法找出心血管的问题。例如,患者真的有心血管阻塞,但跑步测试的检查结果却正常,就会错失找出病源的机会。

“高风险群、中年或过了40岁,我们会推荐透过更先进、更准确的CT扫描(检查心血管)。”

扫描找出钙化评分

他也提到,CT扫描仪所提供的影响品质好,意味医护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血管阻塞的情况,并依据血管阻塞度建议患者所需治疗,如进行冠状动脉再成形术(Angioplasty,俗称通波仔)。

“采用新科技的CT扫描仪,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医护人员能够在患者发生心脏病或心肌梗塞前,就找出问题所在。患者要知道,当心血管完全塞住时,心脏肌肉缺氧就会形成长期伤害,到时就已太迟了。”

通过CT扫描的方式检查,患者享有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动手术,打进造影剂(dye)就能够清楚拍到血管的影像,或进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lcium score)。若一切正常,评分是零;反之则意味血管里面累积了钙、胆固醇,即血管阻塞的原因。

扫描前应谘询医生

对于CT扫描,民众需要有基本的知识,特别是辐射敏感群,即儿童和年轻女性。陈绍发医生点出,在进行CT扫描前,患者应该先谘询医生:

(一)患者在扫描期间可能承受的辐射剂量?

(二)是否真的需要进行CT扫描,或有其他方案如超音波或磁共振成像(MRI)?

(三)是否需要重复扫描,或在短期内再次扫描?

(四)是否以最佳配备享有最划算的扫描服务?

陈绍发医生指出,医生要为患者进行扫描时,必须遵循“尽可能的低剂量原则”(ALARA),即需要有强度指引和理由;考虑其他检查方式;以最低辐射剂量完成;采用最佳影像配备与系统;以及避免重复扫描。

..
透过CT扫描,可看出心脏左前降支动脉(LAD)出现钙化的迹象。

谁最应该马上采取行动?

.高风险群: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者、家族病史

.出现症状:胸腔疼痛、运动时呼吸困难、心悸

拿督叶乐彬医生建议:

.减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煎炒等偏油腻的食品

.减少糖份高的食物

.照顾健康,鼓励定期运动,如跑步、游泳

 

..

 

怎样才算是一架好的CT扫描仪器?


·超薄2D影像
·超高解析度和良好讯号
·最佳显影度
·最高层面提升显影
·最佳解剖面(Anatomical Planes)
·不会产生移动假影(motion artifacts)
·没有假影如射束硬化(beam hardening)、金属植入物
·轻松读取
·清晰与高解析影像可提升诊断准确度
·更优质影像有助提升3D影像重建
·能够补抓到移动或起伏的器官,如正在跳动的心脏和清楚显示血管等。


既然每架CT扫描仪器都进行相同的程序,为何医疗中心需要花钱引进昂贵的系统?

·放射剂量更低,意味患癌风险随之降低
·更优质影像,意味更好的诊断准确度
·更快速扫描,意味更高的回酬率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市场情报·报道:翁慧琪·2019.05.1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