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症状3检查 年轻更要谨“肾”

医句话:

肾脏衰退的程度是可以被改变的,这对年轻的病人来说很重要。比方说,慢性肾脏病患的肾脏功能可能每一年会跌6%,速度非常快,但如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其实肾脏功能下降的速度是可以被放慢的。虽然没法医好CKD,但适当的治疗可以推迟病人洗肾的时间。

3大症状:高血压 泡泡尿 水肿
“肾脏的功能是24小时不停止的,肾脏会将人体内的代谢物丶毒素丶多余的水分过滤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肾脏还有维持电解质平衡丶调节血压丶分泌红血球生成激素来产生红血球丶活化维生素D等功能。

肾病虽然不容易发现,但早期还是有迹可寻的,其中包含以下3个症状,即高血压丶尿有泡沫及水肿。

高血压VS肾病
高血压与肾病之间的关系就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肾脏损伤,而肾病也可能引起高血压。肾脏有调节血压的功能,45岁以下的年轻人若发现有高血压问题,首先要检查的就是肾脏是否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比如是否是因为肾脏的发炎或损伤才造成的高血压。

尿有泡沫=尿蛋白?
一般情况下,尿液中不该有蛋白质,正常的肾脏是不会使血液中的蛋白漏到尿液里头。当肾脏出现问题,比如发炎或硬化时,其内部压力会升高,血液中的蛋白才会漏到尿液里头,因此尿液中会有蛋白。特别提醒,不是每一种的尿有泡沫都是尿蛋白,某些药物的作用丶尿液混浊丶尿含精液都会造成尿有泡沫。

水肿=肾有问题?
许多人都以为脚水肿就是肾脏出了问题,但是引起水肿的原因很多,并不全然是肾病所导致。它可能是由心脏疾病或肝脏疾病所引起,或是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s)引起的局部性水肿,或是某些药物(如某些降血压药物丶类固醇等)造成的副作用。医生应该要为病人的心肝肾3个内脏以及水肿部位做深入检查,并检查病人所服用的药物,才能判断该水肿是否因肾病所引起。

3检查揪出肾脏病
诊断肾病的3个基本方法是验血丶验尿和超音波扫描。验血是为了检验肾脏的功能,主要会看肌酸酐(creatinine)和肾丝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这两项指标。

肌酸酐是人体肌肉代谢出来的产物,会经肾脏过滤后排出体外。许多时候,我们会以此来衡量一个人的肾脏的基本排泄功能。如果肾脏的排泄功能好,可以正常的将肌酸酐排出体外,验血报告中的肌酸酐指数不会高。相反的,如果验血报告中的肌酸酐指数高,也就代表肾脏的排泄功能出现问题。

一个人的体格和肌肉量是会影响其体内的肌酸酐含量的,当肌肉量越多,从肌肉代谢出来的肌酸酐就越多。

拿一个体格较壮的人与一个体格瘦弱的人比较,若两者的肾脏功能相同,前者的验血报告中的肌酸酐指数会较高。因此,如果有人长胖了,发现报告中的肌酸酐指数升高,会误以为其肾脏恶化了,其实不是,那只是因为其体格改变了。

了解肾功能 eGFR优于肌酸酐
然而肌酸酐指数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肾脏功能,因为它没有将年龄考虑在内,要知道,每个人的肾脏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自然的老化过程。

因此,eGFR就成为了解肾脏功能的关键指标,它是以血液中的肌酸酐数值丶年龄丶性别套公式换算而得,俗称‘肾脏功能指数’。如果eGFR的数值越小,代表肾脏功能越低,也就代表肾脏无法很好的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泄出来,肌酸酐指数也因此变高。

尿蛋白受控有望保肾
验尿的目的则是看尿液有没有蛋白丶红血球和白血球。除了尿蛋白,肾脏的发炎也会导致血液中的红血球和白血球漏到尿液里头。

尿蛋白是肾病检测一个很重要的参考讯息,许多时候它是肾病开始表现的第一征兆。

有时医生会为病人,尤其是为糖尿病患进行微量白蛋白尿(urine microalbumin)检验,以检查病人是否有少量的蛋白被滤出到尿液中,这可协助追踪和诊断病人是否患有早期的肾病。因为有时糖尿病病患的eGFR值属正常,尿中却已开始出现少量的蛋白,向病人发出‘求救讯号’,这时便是最好的治疗时机,因为肾脏功能还正常,如果可以控制好尿蛋白,就能保住病人的肾脏功能。

超音波扫描则可得知肾脏是否有萎缩丶结石丶生水瘤或肉瘤。一般肾脏的体积长9至10公分,如果检验后发现体积已经萎缩,比如只有7公分,这就代表肾脏的问题已久,并非刚刚发生。

40岁后肾功能每年降1%
在马来西亚,接近80%的肾脏衰竭是由糖尿病和高血压所造成。

尿酸太高会导致尿酸肾结石,这同样会造成肾脏问题。此外,高尿酸也会引发痛风,病人若时常吃止痛药也可能损伤肾脏。

有心脏疾病者其实也是肾病的高风险群,这包括做过血管造影术和心脏绕道手术者,他们都必须长期追踪其肾脏功能。

其他高风险群包括有肾病家族史者丶吸烟者丶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

然而,每个人的肾脏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自然的老化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糖尿病或高血压,他在40岁后平均每年会减少1%的肾脏功能,即eGFR值下降1 ml/min/1.73㎡。如果一个人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其肾脏功能下降的速度会增加。

-
林仕军副教授(Lim Soo Kun)
马大医药中心肾脏科主任

误将AKI当CKD 错失治愈机会
肾病可分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简称AKI)两大类。

AKI是指某些原因造成肾脏在短时间内(几天或几周)受损,其症状明显,但其伤害是短暂的,在进行适当的治疗后可以痊愈。可引起AKI的原因包括急性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如骨痛热症)丶急性肾脏发炎或吃错止痛药等。

CKD则指肾脏长期受损而导致的慢性肾衰竭,其症状轻微不明显,病人一般无法察觉。CKD目前仍无法被治愈,其治疗只能延缓病情,减缓肾脏恶化的速度。

其中CKD是最常被提及的肾病,常让民众有‘肾病就是慢性肾病’的错误想法。懂得区分CKD和AKI是非常重要的,因为AKI是可以治愈的,若误将AKI当作CKD来治疗,以致错失治疗的黄金时机,会使AKI病人失去肾功能复原的机会。

酮酸減腎負擔 有效穩定病情
很多时候,控制血糖血压及使用药物也未必能够有效稳定CKD病情,需要从其他方面下手,而这时候饮食就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了。

低蛋白饮食是控制CKD病情的其中一个方法,同时也是许多病人感到困难的方法。饮食中的蛋白质如豆类丶鱼等含有氮,经人体吸收后化成尿素排出体外,如果肾功能不全,肾脏就要更操劳排除体内废物,无形中增加了肾脏的负担。

要减低肾脏的负担,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减低饮食中的蛋白质搭配酮酸(keto acid)治疗。酮酸是不含氮的蛋白质,也是一种氨基酸或优良的蛋白质,可减少尿素的生成和肾脏的负担,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让CKD病人在控制病情时达到平衡。

不过,我发现一些病人获处方少量的酮酸,可能被灌输酮酸是‘补肾’药的错误观念,医生有必要告诉病人酮酸的功能及正确用药。

我必须强调,酮酸不是‘仙丹’,别以为补充了酮酸还照常大吃大喝,肾病就可以复原,这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肾病6问:勿过度戒食 视情况调整饮食
问1:CKD有几个分期?

答:CKD可根据eGFR值分为5期。其中第五期是接近洗肾的地步了,最好可以在第二期或第三期初期的时候发现并开始治疗,如果到了越后期才发现就越难医治。

-

问2:患上CKD就代表一定要洗肾(透析治疗)?
答:不一定。我们知道肾脏会随着年龄而退化,如果一个七八十岁长者的肾脏功能还有40%,其实这不算太差,只需要维持住其肾脏退化的速度即可。但如果一个20岁年轻人的肾脏功能只剩下40%,这便是个坏消息,他可能在活到50岁时,其肾脏功能就太低了,到时就必须洗肾。

问3:洗肾可以恢复肾脏功能吗?
答:肾如人生,不回头”,流失的肾脏功能,不会再倒回来,不可能将40%的肾脏功能调回到60%或80%。洗肾的目的并非恢复肾脏功能,它只是帮忙肾脏将身体的毒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让病人还可以维持健康。除非病人选择换肾,接受到一个健康的肾便可使肾脏功能完全恢复,并像平常人一样生活。

问4:CKD既然没药医,为什么还要见肾脏科医生进行治疗?
答:肾脏衰退的程度是可以被改变,这对年轻的病人来说很重要。比方说,CKD病人的肾脏功能可能每一年会跌6%,速度非常快,但如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其实肾脏功能下降的速度是可以被放慢的。虽然没法医好CKD,但适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病人去到需要洗肾的地步。治疗的方法是控制血糖和血压丶降低尿蛋白和尿酸丶低蛋白饮食丶停止抽烟和药物的调整。

问5:如何检验治疗成果?
答:追踪和观察肾功能的稳定程度,看看治疗有没有成功放慢肾脏衰退的程度。病人可以把多年的报告拿出来进行对比,看看eGFR指数,如果每隔一年只下降1%至2%是安全的,但如果隔一年就下降5%至6%,就要警觉是否是因为没有好好地控制血糖丶血压或尿蛋白而造成,要与医生多加讨论。此外,病人自己也可以观察身体是否开始有表现症状,因为CKD第三期很多时候没有症状,要到了第四五就期才会开始有症状,如果第三期的病人开始发现有症状表现就该多加留意了。

问6:如何照顾肾脏健康?饮食方面该如何注意?
答:这是很难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生活习惯。针对肾脏来说,饮食要少糖丶少盐丶少蛋白。而针对CKD病人来说,饮食控制会随着疾病的分期而改变。比如早期CKD只需专注控制糖丶盐和蛋白的摄取量,还不需要控制钾丶磷和水的摄取量,因为肾脏还有能力排泄它们。并非一患有CKD就什么食物都需要控制,这会导致病人什么都不吃而造成营养不良,我们应该视肾脏的情况提供适当的调整。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曾咏邰.2019.10.1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