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 麻 痒 痛 中医骨伤科 让错乱组织重新归位

医句话:

能在当下解决身体痛是每一名饱受骨伤患者的心愿,不管是腰痛、膝盖痛或骨折等,但解决当下痛并非就解决病源,因此身为一名医师,更希望做到从局部看到整体,在治疗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且对症下药解决病源,这样患者才能告别伤痛,重获健康。

“痛可直接体现身体当下的状况,比如腰痛、膝盖痛或急性扭伤等。对于疼痛不已的患者,任何能舒缓疼痛的方法都是‘最好的治疗’,昔日三国关公中毒箭后,一边下棋饮酒,一边让医师为他刮骨疗毒是神话抑或真人真事已无从考究,但忍痛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却是千真万确,只是若治疗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话,那距离真正的全面治疗仍有一段颇长的路,没有解决病源,岂非让病情反复出现?

近代中医骨伤科在结合前人留下的理论,加上更多的临床实践后,整合出一套新的治疗观点,即‘身体立体结构网络’,重视的不仅是解决患者当下的痛楚,且须把患者的整体伤害纳入治疗中,从痛的部位追溯到病源,这一套全新的结构网络概念是由台湾着名骨伤科医师林两传所独创,目的是通过这套独特手法(也称之为林氏手法)缓解患者的酸、麻、痒甚至痛的症状,再从症状找到病源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恢复患者的健康。

人的皮肤下包含了肌肉、骨骼、内脏、血管、筋膜及肌膜等组织,这些组织以绵密、完整甚至环环相扣的方式,藉着筋膜把它们固定在不同位置。筋膜是贯穿身体的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它犹如一个无处不到的网,甚至在肌膜与肌膜之间也有筋膜在连接着。

从宏观结构来看,皮肤下的空间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空间中亦有缓冲区,只是没有可伸缩的弹性。在‘身体立体结构网络’观点中,一旦这些组织出现了结构错乱,比如肌肉过度扭转,那肌肉就会所产生一定的松紧度,即所谓的张力就会骤增,从而产生酸、麻、痒甚至痛的感觉。

痛阈及代偿

在身体立体结构网络的观点中有2点须注意,即疼痛阈值以及代偿机制。前者也简称为痛阈,当人的脑部接收到‘被攻击’的讯号后,身体自然会启动的保护机制,目的是做出应对的抵抗反应,而痛阈是一个人可以承受内在张力的程度,倘若超过了这个痛阈就会开始产生疼痛,也因此当这个人的筋膜及肌肉因紧绷产生的张力超出了他的痛阈,那么他就会出现无法忍受的痛楚。

近年来代偿这个字眼频频在健身界被提及,其实它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指的是当一个部位没力或有状况时,另一个部位就会来救场,像是平常久坐臀肌无力,还没启动就开始练臀推,容易用到更多腰部或腹部的肌肉。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的右脚膝盖扭伤,因着代偿机制的启动,右脚肌肉会被约束或锁死,而左脚的肌肉就会来救场,分担了右脚膝盖扭伤的疼痛,让患者的右脚膝盖获得放松。可是代偿的时间久了即过度代偿,左脚肌肉及筋膜会出现紧绷,而张力就会产生,以致患者觉得左脚也有疼痛,但归根究底其实是右脚‘惹的祸’。倘若医师没有找出问题所在,而仅针对患者的左脚疼痛给予一系列治疗,如治疗推拿手法及针灸等,往往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理由是并非针对病源。

找出根源 解决痛楚

这也是为何一些明明看起来只是腰痛的患者,在治疗时我却需要从足底、腿部至大腿等进行手法调整,因为患者的腰痛源头是在下肢,若没有释放筋膜所产生的张力而仅针对痛处治疗,只能达到暂时性治疗效果。根据身体立体结构网络的观点,必须追溯病源才能彻底解决痛楚,或更为直接的说法就是从局部(某个伤害)看整体(全人)。但所谓的组织出现结构错乱并非骨骼移位或脱臼等,甚至在X光或其他检验也无法看到,但中医骨伤科的医师可以通过触诊来对比肌肉的张力,用视诊观察患者肢体的轴线,通过转动骨盆嵴柱观察张力的分布。

通常热衷羽毛球运动的朋友,在他非持拍那侧肩胛间区(比如右撇子的左肩)会因为肌肉使用较少而偶尔感到不适,可是去照X光或检验时却看不到任何异样。这是因为他的身体两侧肌肉没有对称收缩,而身体结构就会产生歪斜、旋转,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肌肉处在无法放松还原的状态,把筋膜系统牵引失衡而造成的。

因此在立体结构网络的观念中,人体就像一张网,而治疗就像牵引着网,使当中组织重新还原归位即可。

停经后或胖女易膝痛

西医的骨科与中医骨伤科有何不同呢?相比西医骨科注重舒缓患者痛楚及不适,或者患者在检验后发现有结构上变化而必须手术介入,中医骨伤科更注重患者结构上的功能锻炼,包括锻炼肌肉及关节等,比如患者的一侧肌肉因代偿机制而导致另一侧肌肉紧绷,那医师可通过手法或针灸加以改善,在延缓病情进展的同时也能达到控制疼痛效果。

那何时须咨询西医骨科?而何时须求助中医骨伤呢?举个例子,当一名摩多骑士发生交通意外后送院,第一必须要检查头颅是否有受伤,再来就是要检查是否有其他骨伤,倘若他出现肌肉拉伤或扭伤以及较为轻微的骨伤,中医骨伤科仍可以通过包扎或手法复位等治疗,但若是出现诸如开放性骨折或严重伤害,那就须西医骨科介入,这包括了消毒、清创、缝针以及手术等。

至于在其他下肢骨伤中,前膝盖疼痛(髌关节)是其中之一,也是女性患者常见的骨伤科问题,尤其是停经后或超重的女性,它的形成因素包括内伤及外伤,内伤主要是长期劳损及姿势不正确所导致,但与身体结构错乱有关,至于外伤则多是跌倒造成,但假如一个人的行动姿势已因结构错乱而导致偏差,比如走路或站姿不正确,那他出现跌倒的几率也会提高。人体的膝盖是承受重量的重要关节,结构错乱的影响也更大,而中医骨伤科可以介入给予结构调整或功能修复等。

另外若是2岁至12岁之间的儿童,若在幼年出现关节发育不完整,会很容易导致髋关节出现过性滑膜炎(一种髋关节的自限性炎症性疾病),假如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会造成这名儿童出现长短脚的几率很高。须注意的是髋关节移位并不是指脱臼,而是由于人体的臀部肌肉的牵拉导致髋关节张力,以及大腿外侧肌肉紧绷牵拉。

酗酒影响血供 髋关节坏死

一般上,髋关节受损较少是因劳损所造成,以长者而言,髋关节会出现受损以外伤为主,比如摔了一跤而导致髋关节骨裂。至于中年、青年男女髋关节受损,很多时候与酗酒有关,这是因为在髋关节部位的血液循环会较差,假如长期酗酒就会形成血脂,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及髋关节部位的供血减少,长期下来髋关节就会出现坏死现象。最后一种情况就是之前曾提及的长短脚,它对于下肢及骨盆的压力也很大,长久下来就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

通常髋关节若严重受损,治疗方法仍以西医手术为主,中医骨伤科更多是在术后的修复或改善,髋关节受损对中医或西医而言,都是相当棘手的伤害。

在中医骨伤科的治疗中最常见有推拿手法(包括林氏手法)、拔罐、针灸、艾灸、温针、电针等,必要时在急性会采取在委中穴施针放血,再来艾灸及温针有助于改善因温度低(如在欧美等地)而出现的寒痹症状,但总归而言仍须以推拿手法调整身体结构,就好比衣服皱折了,需要拉一拉把它拉平,而身体结构亦是如此,须牢记的是在中医世界并非按得越痛越好(比如某些按摩方式),这是一个须纠正的错误观念。

_
林江峰医师(Norman Lim Chiang Fong)
中医骨伤科

复健占优势 中西医并肩作战

既然西医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在治疗上有不同的见解及注重,那两者是否能‘并肩作战’呢?答案是可以,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患者在西医骨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包括X光、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或磁力共振造影(MRI)后,且进行了相关治疗如手术后或暂无须手术,那此时的中医骨伤科就能参与患者的骨骼、肌肉等功能复原过程,毕竟在复建这方面,中医骨伤科的优势会更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有了西医的一系列检验,因此中医骨伤科在介入时也能更清楚知道患者的真实情况,从而在接下来给予合理的辅助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患者在西医骨科已进行了治疗,但须咨询第二意见时,中医骨伤科也可给予合适的建议,通过中西医治疗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好处。

再来若患者先到中医骨伤科求诊,但医师发现患者的情况已严重到须进行手术,于是给予患者建议咨询西医骨科,亦是另一种中西医合作的例子。简而言之,中医骨伤科在治疗骨科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减负重锻炼 八段锦值得练

中医骨伤科会给予哪些日常锻炼来减少骨科伤害呢?须注意的是任何与竞技性有关的运动,就是在不断挑战自我极限,这也意味着肌肉会因拉扯而越来越紧,甚至造成身体

结构的错乱,这也是为何如今竞技性运动在开始前,越来越强调热身及拉伸,目的就是要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

诸如八段锦、瑜伽或太极等锻炼是减少骨科伤害的锻炼,通过这类较静态的锻炼不仅可活动全身关节,且不影响身体结构错乱,因此也是中医骨伤科特别推荐的锻炼,尤其是八段锦。

我常建议有骨科问题的患者减少负重的锻炼,因为这会造成膝关节的压力加剧,所以须特别注意,不过对长者而言,维持每天的甩脚动作是可行的。

具体动作是先找一张稳固及可靠背的椅子,然后维持正确的坐姿,先把脚甩动,接着把单脚伸直后脚背往上,固定几秒钟再重复同一动作,这套动作的好处是可以锻炼脚的活动且能加强膝盖四头肌的锻炼,不失为一个好的锻炼。

杜仲牛膝汤补肝肾

那在食疗方面呢?这可分为一般食疗及处方药,以一般食疗而言,杜仲牛膝汤是其中一款值得推荐的汤料。按照《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及肾主骨,而杜仲及牛膝对于加强肝脏及肾功能有益,因此颇适合一家人服用。再来在市面上可找到的杜仲健腰汤及养肝益肾汤亦是不错的选择,而理论也是与补肝及补肾有关。

若是处方药须通过中医师辨证论治后才能开药,不过以一般长者而言,独活寄生汤是其中一款常见针对骨伤科的处方药,但剂量及配伍则须中医师把关;另外在传统与辅助治疗曾提及姜黄有改善炎症的辅益,因此也可以纳入考虑中。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作息或习惯也会影响骨伤问题包括结构错乱,比如男性常把皮包放在牛仔裤后袋子(影响骨盆),或者是翘二郎腿习惯以及半躺半坐的姿势等。

总而言之,尽管骨科问题层出不穷,但也同时诞生了越来越多受承认的治疗方式,包括厘清身体结构的概念等中医骨伤科观点,不过患者依循正确管道求医才是关键所在。”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2.09.2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