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怎样吃才有效?过量危险吗? 超出剂量小心肝肾衰竭 

问:营养师/饮食治疗师可否取代医生?医生可否取代营养师呢?

陈燕霓、张爱滟:两者是不一样的专业,不能相互取代。其实在医生的专业训练中,营养学只是占据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应该在无病无痛的时候尽早向营养师学习如何预防慢性疾病。若生病了,除了咨询医生和按时吃药,我们还可以配合饮食治疗师给出的建议改变现有的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千万不要只相信吃药就不用改变饮食的做法或跟随一些由非正规的营养师推介的极端饮食法。

在我国从2022年开始,饮食治疗师和营养师都需要注册《专职医疗法令》(第774号法案)(Allied Health Profession Act,AHP Act,774Act) 以获得执业证书。为了保护民众的权益,民众在咨询饮食治疗师或营养师时,都可以要求他们出示执业证书以确保获得的营养资讯是正确无误的 。

预防慢性疾病

营养师倡导并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人和群体的营养健康,帮助个人和群体做出适当的生活饮食方式和食物的选择,提倡以健康的饮食来预防疾病。营养师也评估、监测和评价个人、社区和人群的营养状况以为他们做出个人和团体的营养餐单。除此之外,通过营养教育、培训和宣传,来开展营养方面的建设。他们也协调和开展多部门和机构的营养活动与计划,例如在幼儿园、学校和社区举办健康讲座。此外在食品行业的营养师也提供与营养方面相关的指导和产品研发。而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营养师则通过政策和法规为不同群体的人民制定营养指南,他们也与各方机构合作,实施和提供营养有关的技术咨询。

 

_
陈燕霓(卫生部营养组高级助理主任)

 

改善病患饮食

饮食治疗师和营养师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根据不同患者的个别需求量身制定饮食计划和营养咨询来治疗身体的营养状况以及相关的疾病,以满足个人的营养需求。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通过医学营养疗法(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拟定一个客制化的饮食计划,不但有效的管理慢性疾病,还可以改善个人身体状况,并在进行营养护理过程中评估和诊断营养问题;设定优先级、确立目标、规定和实施饮食计划、监测和评估疾病管理的饮食结果。他们一般在医院、诊所或私人机构工作与不同领域的医生和专业医护人员合作,策划包括治疗性饮食在内的各种定制/个性化饮食计划。

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 仅可辅助治疗

蔡佳敏、张爱滟:在日常生活中,民众难以区分保健品和药物。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药物和保健品都受到不同机构的监管。药物是受马来西亚国家药品监管局(NPRA)监管,需要获得批准才能在我国出售,并且需要执业医生经过诊断,开出处方才能服用。药物的用途主要是在治疗或预防特定的医疗状况,且必须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可生产。

生病后一旦开始吃药,几时才能停药?这得考量很多因素,比如这是急性还是慢性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药物的种类和用途、用药时间以及停药后可能出现的后果等。

很多急性病如发烧,伤风感冒等,通常医生会开药来舒缓症状,在症状缓解后病人可以自行停药。

慢性病患勿擅自停药

相反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癫痫症,忧郁症等等,通常需要长时间依靠药物来控制病情,预防发作,避免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等到病情完全受控制或过了一段长时间没有发作的现象,医生才会逐渐减少剂量,直至最终停药。当然,在这过程当中,医生会密切检测病情,如出现复发现象就得增加回剂量。所以,建议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听从医生指示服药,千万不可自行停药。

抗生素通常用来医治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感染部位来决定使用哪一类型的抗生素。抗生素需要医生的“绿卡/通行证”才能使用,而且一开始用药就一定要根据医生所开的分量与天数吃完!如果在细菌还没完全被消灭时就自行停止抗生素,这会导致细菌对此抗生素产生抗性,换句话说,就是细菌对此抗生素“免疫”了,以后需要使用更强的抗生素才能消灭它。

总而言之,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最好先向医生了解本身的病情稳定程度,最佳的停药方法,停药后需要注意的事件及可能出现的后果,才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可不可以停药。

不同于药物,保健品是受马来西亚卫生部监管,合格的保健品只要获得认证即可在我国出售。此外,保健品是不需要经过医生处方,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在网上或药行自行购买。

 

_
张爱滟医生(妇产专科顾问)

 

询问医生营养师专业意见

保健品顾名思义,是用来保持健康或预防及辅助治疗用的,并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因此,一旦停止服用保健品后,也不会有任何反效果。实际上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的最根本方法,而不是单靠保健品保持健康。比如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再加上合适的“降血糖”保健品能够帮助血糖回复正常,而非只是依靠保健品来达到效果。如果暂停使用该保健品后,又不控制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良,血糖是有可能升高的。

目前市场上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售卖保健品的商家并不需要具有任何营养相关的专业,即便有也不一定遵守着职业道德规范。再加上网络上及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能分享营养资讯,当看到小小的成果后,都会积极推荐给身边的人。此外,丰厚的佣金制度加上消费者急功急利的心态导致保健品功效被夸大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世上没有最好的药物或保健品。最理想的模式是在服用药物及保健品之前寻求医生,药剂师及饮食治疗师或营养师的意见,并定期跟踪你的指数以客制化你的医疗综合方案。

保健品不是药 小心过量风险

蔡佳敏:保健品可分成营养补充品,功能性保健品及其他植物萃取物。

无论是什么成分都有每天的建议摄取剂量,这些建议剂量会随着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运动量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为了追求顾客的新鲜感,很多植物萃取,合成成分在没有经过长期安全性的实验就推出市场让消费者成为白老鼠来验证它们的效果或副作用。而个人“见证”也极有可能是造假的,更有商家打着保健品能够治愈疾病,以及夸大其效果来吸引大众购买。更甚的是,有些产品代理们为了让顾客“急速见效“,建议的服用剂量更是超出了该成分的合理剂量。

 

_
蔡佳敏(饮食治疗师)

 

吃太多容易损伤肝

那么保健品服用过量会对身体带来什么伤害呢?例如,水溶性维生素C摄取过量会导致恶心、腹泻和胃痉挛。脂溶性维生素A摄取过量会造成烦躁、头痛、血液中肝酶水平高和肝病等。不懂得阅读营养标签和成分表的民众,千万别在网上购买“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大量服用超出身体所需的剂量,将导致肾衰竭和肝损伤,严重的情况,甚至很有可能赔了性命!

评估身体状况 挑选保健品

蔡佳敏:首先,咨询正规营养师或饮食治疗师,他们会通过了解个人的潜在疾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目前的健康情况(如怀孕,手术前,肾衰竭),来评估是否需要特定的保健品及安全的服用剂量。

比如您患有骨骼疏松症,这时候就需要咨询营养师或饮食治疗师,他们会先评估您的状况才建议您该如何从饮食和生活上调整或者需要额外补充钙质和维他命D来保持骨头的密度。

正规途径获取健康知识

保健品不可能拥有治病的能力,也不是万能的。此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你身体需要的保健品,其他人未必适合。因此切记不要道听途说,别人说吃这个保健品好也跟着吃。尤其是没有注册,或者是没有上架,只在网路上销售的产品更加要提防。

为了自己的健康好,在服用保健品之前请先咨询专业的意见,向营养师或饮食治疗师了解是否需要才购买。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2023.04.06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