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同时刷手机·加重便秘

有些人时常拿着手机如厕,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呆在厕所刷手机的时间越长,便秘的情况就会更严重!

便秘,在大马是一项不能公开的秘密,鲜少有人公开谈起,大家都不愿与家人或另一半谈起这个难言之隐,多数人沉默面对。根据一项本地研究,约20%至25%的大马人每日默默承受便秘之苦。人们便秘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摄取足够的纤维,但是便秘患者务必找出病因,及早排除便秘与大肠癌的可能性。

在医学角度上,若一个人无法在1周内排便3次就被定义为便秘,若类似情况维持两个月,则可归纳为慢性便秘。

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会与各种消化液混合成糊状,人体从中提取必要的营养素,剩余的渣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大便排出体外,过程称为“肠道传输时间”(intestinal transit time)。

肠道传输时间
女性2.4天男性1.9天

肠道传输时间与等候转机时间如出一辙,整个过程越短越好。然而,面对便秘问题者,尽管脑部传输讯息“告知”是时候上厕所了,然而粪便缺乏水分,变得干燥坚硬,使当事人落得便秘的窘境。

现代人时常拿着手机进厕所,然而呆在厕所刷手机的时间越长,便秘的情况就更严重,这是因为人们的脑袋专注在手机上的游戏或音乐,脑部与腹部之间缺乏联系,拖慢了排便过程。

纤维可增加排泄物分量及次数,也可软化粪便,缩减肠道传输时间。

当纤维在大肠发酵时,产生细菌分解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在肠腔内的短链脂肪酸含有较低的酸碱(pH)值,引发益生元效应(prebiotic effects),意即刺激好菌在肠道的生长,有益于肠道健康。

纤维标准量
25克或10颗苹果

依据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卡路里饮食指南建议,人们应该每日摄取25克的纤维;然而数据显示,逾50%的大马人并没摄取足够的纤维。

若以实际例子讲解,25克纤维相等于10颗苹果,或16片全麦面包,但这种摄取方法不实际,以致人们每日难以摄取足够的纤维。

其他含纤维的食物包括糙米、燕麦及蔬果等。

吉隆坡男女每日平均摄取13.2克纤维,而糖尿病患者每日也仅摄取7.5克纤维,比标准的25克仍有差距。

人们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主要源自于肉食,尤其长期食用红肉并不健康,有些便秘患者每天仅吃牛肉及马铃薯,没摄取任何蔬果,以致肠胃必须多加蠕动来消化肉类。但这不意味人们完全不能吃红肉,建议注意饮食需均衡。

忧郁症会导致便秘

大肠癌取代了肺癌,成为大马男性的首要癌症杀手,建议举凡超过45岁以上者,无论有无便秘症状,都应该进行大肠癌筛检。

当人们因便秘问题就医时,医生会为便秘者进行一系列临床评估,确保患者的便秘情况不是由大肠癌引起。

医生会了解患者以往病例,如1周排便的次数、排便时间长短、粪便颜色及是否出血;也会询问病患的饮食习惯,是否摄取充足水分;同时会诊断患者是否有忧郁症或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柏金森氏症等。

年龄超过50岁的患者必须留意是否出现贫血、不正常的体重下降、直肠出血、难以排便及腹疼等症状;若家族成员曾患大肠癌及炎症性肠病,更需提高警惕。

医生会透过X光、大肠钡剂灌肠造影(bariumenema)、直肠乙状结肠镜(sigmoidoscopy)、大肠镜(colonoscopy)检查切片,为患者进行检验。

医生也会开药方,如大便成形剂(bulk-forming agents)、软便剂、渗透性泻药等,协助患者排便。

人们无需对便秘情况感到尴尬或难以启齿,反而应第一时间寻求医生谘询。

....
拉惹阿凡迪(Raja Affendi)
国大医药中心肠胃内科顾问/副教授

不想有便秘
快来试试!

1.培养高纤维饮食习惯、多吃蔬果及多喝水。

2.每日快步走(briskwalk)30分钟,维持运动习惯有助减缓便秘情况。

3.压力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人们应想办法减压,每天让自己享有放松时刻,妥善处理压力才是根治的方法。

4.提早入睡,每天维持7至8小时的睡眠,睡眠障碍可影响排便。

5.若患者在改善生活及饮食习惯后,便秘情况依旧,务必谘询医生,揪出问题所在。

迷思VS事实……

迷思1:如果你每天没有排便1次,这是不正常的。

事实:低于50%的人每日只排便1次。

迷思2:每周少于5至6次排便可归为慢性便秘。

事实:95%的成人每周排便3至21次,尽管每周排便3次仍属于正常。

便秘症状:

◆排便次数不多
◆感觉急需大便却无法顺利排出
◆粪便干结及硬块
◆难以排便
◆恶心作呕
◆腹部不舒服
◆腹部肿胀

便秘10大因素:

1. 缺乏纤维
2. 没摄取足够水分
3. 肠菌失衡
4. 药物影响,如止痛药。
5. 摄取过多保健品,如钙质及铁质(须谨记,在缺乏某种营养时,才服用保健品)。
6. 摄取过多乳制品
7. 摄取过多糖分及不健康油脂
8. 忧郁沮丧
9. 缺乏运动
10. 滥用泻药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笔录:叶佩盈·2017.08.0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