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妮/脚肿未必降压药惹祸 心肾下肢静脉病变亦可能
问:长期服用同一品牌的降压药,会导致下肢水肿吗?是否需要更换其他品牌?
答:在马来西亚,每3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降压药种类繁多,药效与副作用也各不相同。某些降压药,如钙离子阻断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可能影响体液平衡,导致水肿。
这里想提醒读者,服药时要看清楚药物的学名。例如CCB类药物中,常见的就是氨氯地平(amlodipine)。氨氯地平的品牌众多,无论品牌名称为何,请查看包装上是否标注为amlodipine。
此外,有些利尿剂也会用于治疗高血压与水肿,能帮助排出体内过多的钠与水分。但长期使用利尿剂也可能导致钾、钠等电解质失衡,进而引起水肿。因此,建议将正在服用的药物带到附近的药剂行,由药剂师协助辨识与评估。
药物引起的水肿多发生在双下肢,主要是因重力关系,体液容易聚集。常见特征包括皮肤干燥、按压后回弹缓慢、白天活动时肿胀加重、排尿量减少、鞋子变紧,甚至走路时感觉脚底僵硬。
饮食也与水肿有密切关系。若摄取高钠(sodium)饮食,水肿可能更加明显。高钠食物包括加工食品、蜜饯、肉干、火锅、烟熏食物与酱料等。若医生研判水肿与药物有关,会视情况调整药物并观察反应。无论如何,不建议患者自行停药或换药,因为血压控制需要长期配合药物与饮食管理。
除了药物,也建议定期健康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引发水肿的原因。肾功能异常(如蛋白质流失)、心脏衰竭或内分泌异常,也可能导致下肢水肿。
此外,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增加下肢静脉压力,阻碍血液回流,也可能导致水肿。对于需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的上班族,可考虑穿弹性袜,并透过适度活动或抬腿运动改善症状。
林恩妮注册药剂师
文章来源:
问药 · 林恩妮(注册药剂师)· 2025.07.0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