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罕见疾病·盯上中年男女

1
有些肢端肥大症患者因为脚板太大,无法穿下标准尺码的鞋,必须订制鞋子。(档案照)

(吉隆坡5日讯)在马来西亚,两种被列为罕见疾病的病症──肢端肥大症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登记率非常低的疾病。不仅我国人民对这两种罕见疾病的认识不足,甚至连医护人员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知识。

罕见疾病,简单地说就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基本认定就是疾病盛行率万分之一以下就列为罕见疾病。

由于盛行率低,临床研究病例少,资讯相对的少,民众对罕见病例的认识更是匮乏,所以很多罕见疾病患者都是在非常晚期或出现症状时才确诊,可能也因此错过了治疗时机。

在马来西亚,其中两种被列为罕见疾病的病症──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及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urs, NET),就是登记率非常低的疾病,尽管根据我国人口比例,病人数目应该是超过千人,但前者确诊的人数只有130人左右,而后者则没有数据,反映可能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罹患了这两种罕见疾病。不但民众不了解,甚至连医护人员都对这两种疾病的认知有限,因此,吉隆坡中央医院早前主办了第一届“2016罕见疾病工作营”,以便让医护人员对这两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避免患者求医无门

尽管肢端肥大症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罕见疾病,隶属卫生部的全国政府医院都有提供治疗这两种罕见疾病的服务,让病人不至于陷入求医无门的困境。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于垂体生长激素过度生产,导致患者手、脚及脸都异常生长,属于罕见疾病,常发于中年男性及女性身上。

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则是由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细胞所产生的肿瘤,当中许多都是良性的,但也有些是恶性。这些肿瘤最常长在肠胃中,但也会在胰腺、肺和身体其他部位发现。由于检测仪的先进及意识的提高,在过去30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比率每年增加了3至10%,但大马没有确实的数据,估计每年有100至150宗新病例。

0
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手掌比一般人肿大。(档案照)

1. 肢端肥大症
死亡率比常人高3倍

内分泌顾问拿督莫哈末巴鲁尼占(Mohammed Badrulnizam)表示,肢端肥大症是罕见疾病,卫生部在2015年批准特别拨款,让全国的肢端肥大症患者能够获得款项,接受治疗。虽然如此,去年政府批准了170万令吉拨款,但基于医疗费太高,很多患者还是无法得到拨款治病。

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体型不正常的延伸,变得“高人一等”,如来自土耳其的世界最高的男人苏丹科森就是肢端肥大症患者。

巴鲁尼占表示,若根据人口统计,以我国约3000万人口来说,应该有1200名患者,但事实上马来西亚肢端肥大症协会只有130人左右,每年新增病例只有30宗,也就是说还有很多患者未被诊断出来。

手术是标准疗法

他解释,肢端肥大症是不分男女,与常人比较,他们的死亡率会增加2至3倍,因此家庭医生扮演重要角色,若怀疑患者是肢端肥大症,就必须把病人转介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包括验血检查激素水平及核磁共振扫描。

他说,肢体变化是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可能比常人或原本体型大24%,或头部变大20%。大部份病例的病原学都是垂体腺瘤所导致。若肿瘤是长在头颅,当它越来越大时,患者会经常感到剧烈头痛,视线也因为肿瘤压住视觉神经而变得模糊,经常看不清眼前事物。

此外,患者也会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状,鼾声特别大声,因而经常觉得睡眠不足,睡觉时甚至会出现间断性窒息情况,47%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

根据临床经验,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寿命不长,若再加上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情况会更恶劣,加速死亡几率。

也许是罕见疾病,但头痛、视力受影响常被误解为普通问题及眼科疾病,所以大部份患者在肿瘤变大后才确诊,因此巴鲁尼占直言,75%的患者都是不能做切除肿瘤手术,需要吃药控制或放射治疗。

他表示,当肿瘤还小时,动手术的确是最佳治疗方法,但可能也要经过超过一次手术才能完全切除。

“我认为,必须提高手术成效才能帮助肢端肥大症患者,尤其是小腺瘤。政府增加拨款让更多病人接受放射外科或放射治疗,有效的控制病情。”

可从脸部诊断病情

高级内分泌顾问阿兹米阿利亚斯(Azmi Alias)则说,肢端肥大症的病人当中,有20%都会引发糖尿病及关节疼痛问题。现在的病人懂得从网络获得有关疾病的各种资讯,他们要的是如何治愈,但这也是肢端肥大症的最大挑战,因为这是无法根治的疾病,至少目前为止是如此。

“罕见疾病其他挑战如可参照病例不多,迟发性的症状,迟确诊、恶化进度快等,都加剧治疗难度。不过,现在有了新科技扫描仪器,可以从患者的脸部变化诊断出是否为肢端肥大症,然后转介给相关医生,有助于早一步确诊。”

他认为,手术是治疗肢端肥大症的第一方法,也是标准疗法,一般都是使用内镜手术法。肿瘤有分小腺瘤与大腺瘤,后者有的会大如鼻子,若用内镜手术法,则是把内镜通过鼻子做切除手法,就必须与鼻子“协商”,不可以一次过把肿瘤完全切除,必须分几次手术,之后还要做重植鼻子手术。

除了从鼻子切入的内镜手术,有时还需要开脑做切除肿瘤手术。

“但在动手术之前,我们需要为病人做各项检查,包括其过去的病历、激素锻炼、肿瘤扫描影像及位置等等。但如果病人有咽喉增厚及睡眠呼吸暂停问题,手术的失败率就会增加。不过若手术成功,85%的小腺瘤都会获得纾解,而大腺瘤则有40至50%获得纾解。”

2.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东南亚需推动醒觉运动

巴鲁尼占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从头到脚趾都可能生长,但大部份都是生长在肠胃、肺及其他五脏部位。

这种肿瘤没有特别症状或不明显,出现类癌综合症的患者少过10%,所以患者可能5至7年,甚至10年后才发现,最有可能是显现在颈部,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经到达恶化阶段。

他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面对3至9年的延误确诊是很普遍,因为是非功能性肿瘤无症状,都是偶然检测中被发现,除非是功能性肿瘤就可能会被早发现。

“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中,以肝转移肿瘤最普遍,占25至90%。虽然可以做手术切除,但根治的机会很少,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他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应该归类为罕见疾病,只是因为亚洲缺乏流行病学及临床数据,所以大家才会认为这是罕见疾病,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需要推动的醒觉运动,才能及早确诊。

神经内分泌肿瘤不是单一肿瘤,而是一组内分泌细胞所产生的肿瘤,但是它是一种良性肿瘤,超过一半的患者都不是恶性肿瘤。

“临床实验中,有些患者会出现低血糖、腹膜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及腹泻等,这都是常见的肠胃问题,容易被忽略,而且只有少过10%的患者会有这样的症状。所以当一个人腹泻持续超过两个星期,即使已经吃过药都还无效就需要仔细检查。”

扫描技术无法准确诊断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技术上,他坦言目前的扫描技术还无法准确诊断出来,必须加上生物标记(Biomarkers)才能诊断出来。

他也不讳言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家族基因有关,它可能不是恶性癌症,但太迟确诊,也会有性命危险。

“治疗方法方面,目前还是以手术为主,但也要视乎肿瘤的体积与阶段来决定,而手术也是最便宜的治疗方法。若不能做手术,就唯有进行靶向治疗,所以即使是被确诊患了癌症,希望还是有的,毕竟现在医学不断进步,只是如果我们能早有醒觉意识,早一点确诊,治好的机会就提高很多。”

 

*所有文章及广告内容所提及的产品、服务或是个案只供参考,并不代表本报立场,任何疑问请向有关部门询问或请教医生。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报道:张露华‧2017.02.0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