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大疫当前·勿蒙着眼睛灭火·检测能力为先·医疗系统更优势

“大流行病的必然性  亚太区准备好了吗?”论坛(上)

图:马新社

流行病的爆发除了给医护人员与医疗资源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还可能影响临床实践,好比2003年SARS的爆发是许多国家未曾做好准备的挑战,以至于医疗服务受破坏、人员短缺等障碍出现。
此次COVID-19凸显了强化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实践的能力的重要性,而曾经历SARS与MERS的国家的反应最为迅速,他们的应对措施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诊断测试提供关键讯息

专题

疫情再起 不渲染不谣传 别让焦虑变“疫”

医句话:

面对一个至今无药可治的病毒,做好安全措施是对自己也是对身边人的负责,再来是杜绝不必要谣言从自身做起,时时保持谦卑和警惕,切记勿过分焦虑,否则疫情还没到,人已先被焦虑击垮了。

“在对抗疫情时,医护人员站在最前线,换言之也是与死神最接近,而在社区诊所中亦如此,当一名人士察觉自己似乎有些不对劲,比如咳嗽、发烧等问题时,通常会前往私人诊所求医,此时普通医生必须做足准备,包括戴上面罩及口罩,才能确保安全。”

倘若诊所患者被确诊,接下来诊所将出现3个情况,第一是之前或之后曾到访诊所的患者都可能会视情况要求前往检验(卫生部官员会视诊所纪录来做决定),其二是诊所将必须关闭进行消毒工作,最后是若医生没有全副防护装备而又曾近距离接触患者,也会被要求前往接受检验及隔离14天,这也意味着诊所将必须关闭14天(如果诊所只有一位医生的话)。

专题

心慌慌想检测 能否做COVID-19快筛? 若呈阳性 仍须做PCR确诊

医句话:

根据卫生部,目前政府诊所或医院仅针对与COVID-19确诊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才会被要求进行筛检,密切接触的意思是两个人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且身距在6尺以内,并有超过15分钟的接触史。

“由于近期雪隆地区很多购物商场出现COVID-19的确诊病例,以致人们开始担忧是否曾前往广场就会被感染呢?再来是否我曾到访广场后就会被‘传召’进行检验呢?其实卫生部有其标准作业指南(SOP),任何人一旦被卫生部官员要求前往接受检验,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比如曾与确诊者在同一时间点及同一密封空间有近距离接触,否则不会被要求检验。

卫生部不时有更新标准作业指南,而最新发出的指南于10月5日发出,在这份指南中清楚阐明几项要点,比如对于疑似病例(suspected case)新的诠释,以及在怎样情况下哪些人才需要被传召去检验等。

专题

疫情冲击下 供应链中断 重组医疗系统 推动“以人为本”服务

医句话:

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的医疗服务被关闭、供应链中断,或因应对疫情需要造成临床护理的质量有所下降。除了肝炎的检测和治疗受影响,许多癌症患者也面临了诊断延迟、害怕前往医院而延误治疗与临床试验被迫停止的境况,而原本他们可能从临床试验中获益。另外,这段期间参与临床试验的新患者人数急剧下降,显示了该领域一样容易受到公共卫生状况的影响。因此,各国都需要迅速重组医疗保健系统,将COVID-19感染风险降低的同时,确保肝炎和癌症患者继续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4月至6月的调查,由于国家医疗体系的转向(diversion)、 患者行动受限期间无法使用医疗设施以及药品缺货,肝炎、爱滋病病毒(HIV)和性传播疾病(STI)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出现服务和供应中断(disruption)现象。

肝炎检测、预防和治疗服务的中断,以西太平洋地区受影响的程度最大,一些重点国家或地区的数据缺乏或不完整,譬如马来西亚。

疾病疗法

發烧逾週 發抖畏寒 重症疟疾併發溶血可夺命

医句话:

疟疾引起的典型症状与骨痛热症有些相似,包括发烧、疲惫、呕吐、头痛和畏寒等,不同之处在于骨痛热症患者大多发烧1周就会消退,而疟疾患者的发烧可能会持续超过1周,并出现无法控制的发抖。其实一般人难以分清二者,最重要的是发烧持续超过48小时的话,应及时求诊检验。

“疟疾(malaria)与骨痛热症的传播媒介都是蚊子,引起的初期症状也相似,不过它们属于不同的病症,致病原因和病媒蚊也不同。

疟疾是一种可致命的严重疾病,由寄生性的单细胞生物疟原虫感染所引起。目前有5种疟原虫可使人类感染疟疾,分别为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以及寄生在猕猴(macaque)身上,可感染猴子和人类的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

专题

79%冠病-19患者食慾不良 肠胃ACE 2数量最多为关键

医句话:

感染COVID-19主要的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但是消化系统症状也可以是感染COVID-19的亚型群组。要知道ACE 2是COVID-19主要的受体,可以通过细胞膜将人体内部细胞与外部相连,而胃肠道可说是ACE 2聚集最多的部位。

“胃肠道可以受到COVID-19的影响,主要因为胃肠道上皮细胞附着血管收缩素转化酶2(ACE 2),这是COVID-19主要的受体,可以通过细胞膜将人体内部细胞与外部相连。这种情况也同时发生在肝脏。

如果根据ACE 2在人体的分布,胃肠道可说是ACE 2‘群聚’最多的部位,比呼吸系统还要多。因此,感染COVID-19的患者也会出现一些胃肠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79%)、腹泻(34%)、呕吐(4%)和腹痛(2%)。数据显示,高达16%的COVID-19患者只有胃肠道症状的表现,而没有呼吸道症状。

专题

糖友染疫易得肺炎 死亡率比常人高达4倍

医句话:

慢性疾病向来被视为人类的健康杀手,在疫情期间伤害丝毫没差,只是由于COVID-19病毒更为恐怖,而使很多人暂时没注意到,倘若在疫情期间,患者心情受悲观情绪影响,甚至是受到病毒感染,所承受的危害将会三级跳,换言之就是患者的健康危害将比疫情前更危险。

行管期 慢性病患 心“身”不宁

“当COVID-19病毒于今年3月在大马出现第二波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从3月18日开始就经历了4个不同阶段的管制令,包括行动管制令(MCO)、加强行动管制令(EMCO)、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以及复原式行动管制令(RMCO),这是一段长达数月又漫长及煎熬的时刻,尤以慢性疾病患者最甚,一来太久没复诊担心病情失控,再来因疫情缘故而出现心情郁闷,对于身心灵都会造成影响,连带对健康也产生了影响。

专题

爱“跟风”却跟错风 国人健康识能仅6%

医句话:

大马要成功在全国医疗方案上取得跃进,必须要解决现有的挑战,包括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照护鸿沟丶通过科技改变思维及行为丶发展远程医疗及推动医疗照护的改革。全国及各州展开跨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让我国的医疗持续创新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并取得最佳的结果。

私人制药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NUS Enterprise)合力制作并推介《亚太区健康心脏,健康老化》(Healthy Hearts, Healthy Aging Asia Pacific)报告中专属马来西亚的版本,其中也涵盖多名心血管疾病专家的见解。

专题

属RNA病毒 变异速度快 COVID-19疫苗研发 突变蛋白成阻力

医句话:

由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属于冠状病毒的一种,与中东呼吸症候群(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症候群(SARS)的病毒同属一个大家族,而它的感染力较强。此外,由于SARS-CoV-2是人畜共患的RNA病毒,特质是经常在复制时突变,因此可能影响目前进行中的疫苗研发工作。

老虎确诊冠病不足为奇

“相比人体细胞如红血球(直径1万奈米)和细菌(如大肠杆菌,长x宽:3000x1000奈米),病毒十分细小,譬如狂犬病病毒(170x70奈米)丶伊波拉病毒(970奈米)和一般造成感冒的鼻病毒只有30奈米。

专题

冠病-19大流行应将推迟肿瘤切除手术? 不!延期或致癌扩散更严重

COVID-19的爆发正在影响许多人,这包括正在接受治疗的癌患,以及刚刚被诊断患有癌症的患者。眼看COVID-19疫情日益严峻,癌患和其家属都十分担忧,癌患是否属于感染COVID-19的高风险群?感染后是否会有患重病的风险?如果是,癌患在这段时期是否应该继续到医院接受癌症治疗,那样做安全吗?抑或应该延迟治疗以避开感染COVID-19的风险?为此,《医识力》特邀来临床肿瘤内科顾问陶乃文医生为癌患和家属解答疑惑。

COVID-19 Vs 癌症治疗10问

问1:鉴于目前COVID-19疫情的严峻形势,癌患是否应该继续到医院进行癌症治疗?那样做安全吗?
答:目前癌患到医院接受治疗仍然是安全的。但是,癌症中心或医院必须严格执行防疫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