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腰椎受损站走不行 避免手术 药物復健较可行

问:医生,我妈今年80岁,没有三高,但有帕金森氏症,不过向来都有吃着医生开的药物,因此可以控制病情。

上个月她的身体突然痛得站不起来,更遑论行走,之后我们曾带她前往咨询骨科医生,医生也为她照了X光,告知她的脊椎骨(T12)受损,由于我妈已上了年纪,因此医生不建议动手术放螺丝,只是开了止痛药给妈妈。

Q1:请问医生,除了开刀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Q2:我妈一直申诉很痛,请问除了止痛药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减轻她的痛苦吗?

附上妈妈的报告,麻烦医生过目。谢谢医生。


 

20200503_WenYi01



 



医生解答:

你好,从你所附上你母亲的病历及X光报告,你母亲是患上了两种病症,即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腰椎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属于退化性关节炎之一,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会使骨骼变得脆弱易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这两种病情一般上在年龄高于65岁的女性非常普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沉默的疾病,因为骨质恶化过程不会造成疼痛,而骨折经常是罹患此病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征兆,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在脊椎与髋部等直接支撑身体重量的骨骼。

即使不会跌到或受伤,也可能出现脊椎骨折的情况,发生脊椎压迫性骨折的症状,如背痛、身高逐渐减低及体态佝偻。

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恶化的方案中,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非常重要,可是年纪愈大,身体从饮食中吸收钙质和维生素D的效率愈低,将钙质保存肾脏的能力也愈差。

我建议你母亲摄取钙质补充剂及维生素D,并服食双膦酸盐药物,这是属于“抗溶蚀性”药物,功能在于抑制骨骼的溶蚀作用,也就是骨骼组织的分解作用,这种药物会改变破骨细胞在骨骼表面进行的活动,中止破骨细胞的运作过程。

这类药物包括阿仑膦酸(alendronate)和利塞膦酸(risedronate),可以每天吃一颗药丸,也可以每星期服用一次较高剂量,有些人很难消化双膦酸盐药物,而且可能伤害消化系统,因此双膦酸盐药物必须空腹服用,早上一起床就用一整杯开水(180至240毫升)吞服药丸,服药后无论坐、站或走路,都应该保持挺直的姿态30分钟。

双膦酸盐的副作用如胃灼热、消化不良、反胃、腹泻和吞咽时疼痛,通常相当温和,病人服用双膦酸盐药物的时间最好在四五年左右,但有相当可靠的证据显示,在长达7年的使用期内,阿仑膦酸和利塞膦酸都很安全有效。

另一方面,运动也可增加钙质吸收及增强骨骼,包括负重运动、阻抗运动、姿态运动、柔软度运动(伸展运动)、平衡训练运动等。

负重运动为当腿部和足部支撑身体时,骨骼和肌肉须对抗重力,此类运动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等。肌力增强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阻抗性运动。

你母亲比较合适采用规律运动,可从事一般有氧训练、阻抗力训练及平衡训练等,如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最重要的是防止老年人跌倒,尤其在浴室及半夜起床时,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腰椎自然老化、退化的生理病理过程,腰椎是人体躯干活动的枢纽,而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无一不在增加腰椎的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度的活动和超负荷的承载,使腰椎加快出现老化,腰痛以及腰椎支撑功能下降是一般的症状。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神经根受压时,疼痛通常会放射到腿部或足部,并可能伴有麻木和刺痛。如果有神经根受压征象,有些病人可能会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部疼痛,有时还会出现下肢无力,行动不便。

针对退行性病痛的治疗大体可分为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基于你母亲已高龄,手术应尽量避免,通常开始轻微疼痛需要依靠扑热息痛(paracetamol)、非类固醇消炎药及第二型环氧化酶抑制剂(COX-2 inhibitors)。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能进一步使用鸦片式的止痛药(opiod)、神经性止痛药如pregabalin及gabapentin、肌松药。虽然神经性止痛药及肌松药的效果不甚确切,这些药物在短期内能较有效的缓解症状。

康复治疗方法有牵引、按摩、理疗、针灸、佩戴腰骶部支具及腰背肌肉功能锻炼等,不仅能缓解疼痛,而且可以促进功能的恢复。

你母亲可以考虑在水中运动如走路都非常好,因为水有浮力,可以减轻腰椎上的压力,使疼痛减少,加上水也有阻力,使腰椎肌肉增加力量,增强周围的肌肉,可以减少腰椎所承受的强力,而减少疼痛。

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减轻体重以减少腰椎的负荷,使用辅助工具走路,注意坐姿,避免久坐可以缓解病情。

经过上述一种或多种保守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症状在短期内可以缓解或不再恶化,但少有证据表明可获得长期疗效。

 

20200503_DrTai
戴之钦医生(骨科)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戴之钦医生(骨科).2020.05.0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