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都不能吃了!”失去信任 肾友自暴自弃? 饮食调整需循序渐进

医识力现场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肾脏病的治疗与护理——超越无知,开启无限可能
日期:2024年3月17日(周日)
主讲人:肾脏内科顾问林仕军教授
主持:饮食治疗师林乐祥


CKD饮食

Q1:没有肾病的人,可以减少肉类,而以吃酮酸来补充蛋白吗?
Q2:如果86岁有三高已进入第三期的患者,有什么推荐的早午晚餐的饮食或食材吗?
Q3:慢性肾病可以吃印度米吗?
Q4:我只有一个肾,且比一般稍大,这是否意味着我必须摄取低蛋白?另55岁,女性,日常几乎无法忍尿,这是否与我只有一个肾有关呢?

医生解答:
“往常在门诊或出席公众的讲座时常被问及一些饮食的问题,比如慢性肾病(CKD)患者是否可以吃印度米?CKD第三期的年长患者在饮食上该如何做出调整?甚至有人提及若没有肾病的话,是否可减少肉类摄取且用酮酸(keto acid)来补充蛋白呢?其实纵观这类问题,也能看出大众越来越了解饮食在管理CKD的重要性。

在医学上,饮食被视为管理慢性肾病中不可或缺的支援角色,尽管减缓患者肾丝球过滤率(eGFR)下滑的关键是药物的使用,但若在执行上少了饮食正确配搭,再好的药物也无法发挥出它最好的效果。

印度米属碳水 不过量即可

这是因为药物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减少肾丝球的压力,而高盐、高蛋白饮食则会增加肾脏负担,所以当药物在使用之际,患者的饮食必须做出调整,也就是须采取低盐及低蛋白饮食,以避免肾脏有更多的负担,这样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好的效果。

但须注意的是,所有CKD患者在迈入第三期后都须采取低盐低蛋白饮食,到了第四期,则须进一步根据报告来决定是否要减少钾、磷及嘌呤等。不过在采取任何饮食管控之前,患者必须先咨询医生与饮食治疗师(dietitian)的专业意见。以印度米为例,它是属于碳水化合物,无关蛋白质或盐,所以只要不过量即可。

在CKD饮食中,低蛋白充满了挑战,皆因一方面需要低蛋白来减少肾脏的负担,但与此同时患者亦须维持身体所需的蛋白质量,否则会出现营养不足的问题,这包括了肌少症、体重下降、抵抗力不足、容易受感染及难复原等,影响患者的生活素质之余,有些患者更会觉得生无可恋,导致情绪也受影响,因此如何在低蛋白饮食中取得平衡非常重要,而这就须有经验的肾脏科医生与饮食治疗师的携手合作。其中饮食治疗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患者如何在饮食中达致平衡,尤其当患者在迈入第三期需采取低盐及低蛋白饮食时。

IV期或减钾磷高嘌呤

除了饮食的调整之外,随着患者的肾功能越来越差,医生与饮食治疗师亦不可忽略如何减少并发症出现,特别是当病情迈入第四期时,因着患者的肾功能低下,会出现无法排泄废物、电解质及矿物质如钾、磷及尿酸等,到了这时饮食治疗师须根据患者的检验报告,看是否需要减钾、磷及高嘌呤食物等。

但这并不意味患者什么都不能吃,而是需要选择性的控制,即分阶段性进行,饮食治疗师如何向患者传达正确饮食建议是关键所在。很多时候CKD患者的困惑是‘到底我还可以吃什么呢?’,因为他在咨询饮食治疗师时被告知除了要低蛋白饮食之外,也要减少盐摄取、还有钾、磷等,所以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就是什么都不能吃了。

其实这是错误的,当患者好不容易见到饮食治疗师的时,同样饮食治疗师亦有同感,并且不确定几时会再见到患者,因此会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地把须注意的饮食要点一次过告知患者。在饮食治疗师的角度,他是为患者‘好’,但从患者的角度就是‘我什么都不能吃了’,也因此彼此之间的信任被破坏了,往往也让患者选择‘自暴自弃’。

所以近年来医生与饮食治疗师进行工作坊时都会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一步一步来,孰轻孰重必须分清楚,比如在第三期的患者无须减钾、磷及嘌呤等,就不必提及,饮食上只需做好低蛋白及低盐即可。

无肾病无需服酮酸

关于有读者提及若没有慢性肾病,是否可以吃酮酸来补充身体所需蛋白,简单的回答就是‘不需要’,对肾脏没有问题的正常人而言,从一般食物中摄取蛋白并不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另外对于只剩一侧肾的患者(可能是捐肾者)却常出现尿频,假如eGFR正常,那无法忍尿更多是与膀胱等泌尿系统有关,建议咨询泌尿科医生进行检查。

 

_
林仕军教授(Lim Soo Kun)
马大医药中心肾脏内科顾问

 


肾脏水瘤

Q1:肾里有2公分的瘤,须多久检查一次呢?
Q2:57岁女性,发现一个肾水瘤超过15年,现在长到超过7公分,有什么建议呢?

医生解答:
肾脏水瘤(cyst)或囊肿是肾脏科常见的问题之一,大多数后天被发现的肾脏水瘤是因肾脏组织出现功能退化而形成,而肾组织之所以会出现退化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疾病及环境因素等。不过另一种情况就是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这是一种遗传性的基因疾病,即数百甚至上千的囊肿在肾脏内形成,久而久之会造成肾脏变大及功能丧失,通常患者在年轻阶段已出现囊肿的现象。不过这类患者不多,以大马为例,仅占肾脏衰竭的1%,因此在提及肾水瘤时须对此进行区分。

一般上后天的水瘤(acquired kidney cysts)并不会使患者有感,也不会影响排尿,通常是在体检时照超音波‘偶然’发现,而在发现水瘤后须注意3点,第一是有多少粒水瘤、第二是大小以及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水瘤到底是单纯囊肿(simple cysts)还是复杂囊肿(complex cyst)呢?因为若是单纯囊肿的话,演变成癌症的风险非常低,但若是复杂囊肿的话,须根据分类来定义,其中第四期的几乎就是癌症,必须切除。

复杂囊肿须深检排除癌变

单纯囊肿是最常见的肾脏水瘤类型,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通常是单一的液体填充囊肿,周围通常没有钙化沉淀或肿瘤,并不会引起症状或须治疗;至于复杂囊肿通常具有一些较为复杂的特征,例如囊腔内部有分隔、囊腔内含有隔膜、固体结节或钙化沉淀等。这些囊肿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恶性变化成癌症。

对于复杂囊肿仅用超音波并不足以分类,须用上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来进一步分类,而肾囊肿Bosniak分类法是一种用于评估肾脏囊肿的系统性方法,旨在协助医生评估囊肿的风险和适当的管理计划。这种分类法是由美国一位医生于198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和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

肾囊肿Bosniak分类法根据囊肿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 Scan、及磁力共振造影(MRI)中的外观和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囊肿分为几个类别,从低风险到高风险不等。这些分类可帮助医生做出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决定,并提供了指导进一步治疗和监测的建议。

以下为肾囊肿Bosniak分类法的5个类别:
Bosniak I:囊肿内部只有液体,且无任何固体成分。这种类型的囊肿风险很低,通常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患者无须再跟进,从囊肿恶化成癌症的几率少过0%。

Bosniak II:囊肿内部可能有一些细小的固体结节或分隔,但是囊肿整体的风险仍然很低。这些囊肿通常需要进一步的定期监测。

Bosniak IIF:这种类型的囊肿在影像学检查中显示出一些较大的固体结节或分隔,但是仍然不够显着以致于被分类为高风险。这些囊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评估或治疗。英文字母中的‘F’指的就是持续观察(follow up),患者须每6个月及12个月进行CT扫描及超音波检验,看是否出现变化等。

Bosniak III:这种类型的囊肿显示出一些较大的固体结节或分隔,并且有一定的风险可能是恶性的。这些囊肿通常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可能的治疗。须咨询泌尿外科医生,因为这类囊肿变化成癌症的几率有50%以上,通常须手术切除。

Bosniak IV:这种类型的囊肿显示出明显的固体结节或分隔,并且有很高的风险是恶性的。这些囊肿通常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因为有多达百分百几率会演变成癌症,所以大多数须手术切除。

预计大马今年引进新药

那这类后天形成的水瘤是否有男女之分?以及是否有特别的年龄层呢?其实并没有这类区分,很多时候患者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察觉,而一般人都是在50岁后才更关注健康,也因此在体检才发现,除非是已经很严重的肾肿瘤,那此时患者会发现排尿有血,这些都是比较后期。

须注意的是,肾水瘤并不会一下子从良性转为恶性,因此之所以每年检查是为了预防出现突变而已;再来水瘤大小(比如读者问及的7公分水瘤)并不会影响肾脏功能,而是要看它的分类,即究竟是单纯或复杂囊肿。
至于之前提及的遗传性的多囊肾就非常棘手,皆因它会不断侵袭肾脏导致肾脏功能衰竭,不过在亚洲这类病例比较少,而且之前也没有药物治疗,所以甚少被谈及,但据知这个局面即将改变,因为已出现针对性的药物,大马预计在今年内可引入相关药物,届时患者的命运将有望改写,所以不啻是这一群少数患者的迟来福音。”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4.05.3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