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养生,特约专栏,周志辉

断食热量不足 减重是必然结果

坊间流传着很多断食的方式,例如断食疗法、净食疗法、断食营、瑜伽断食营等,反正各师各法,支持者普遍相信断食能有益健康或排除毒素。很多地方有断食的文化或信仰,近年西方国家也兴起类似观念,更有针对间歇性断食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断食真的能改善身体健康吗?

世界上有很多人三餐不继,每天深受饥饿和营养不良之苦,但同时在地球的其他角落,却偏偏有许多人,因为平常吃得太多、过胖,认为自己浑身充满毒素,反而想要饿肚子来换健康。华人的传统文化中也有所谓过午不食,将饮食养生与时间加以融合,也算是断食的一种方式。

所谓断食或禁食(fasting),可以理解为一种采取极低热量的极端饮食行为,像是每天只摄取1000大卡以下的热量,或刻意长时间的不进食。网络上有许多资讯会提到断食有降低血脂、减少体脂肪等效果,部分说法更宣称断食能让消化系统休养、清除体内积存的毒素,其中或多或少夹杂了许多毫无依据的揣测和理论,不少人都因此以为断食有排毒养生和治病的效果。

现今社会减肥风气盛行,断食疗法广受很多盼望减肥人士所欢迎。在断食的过程中,热量摄取骤然大幅下降,短时间内使体重减轻、脂肪减少和快速脱水几乎是可想而知的必然结果,并非医疗上的新发现,然而却常被包装成各种商业活动和养生秘技。

坊间有关断食的理论众说纷纭,但科学上又如何看待这样的饮食行为?近年有研究指出间歇性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即定期减少进食量,像是所谓的5:2断食法(5:2 Fast Diet),教人每星期有2天把热量摄取降到本来正常饮食的25%,每天约只有500~600大卡,发现这样的方式对减轻体重、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提升胰岛素敏感度会有帮助,以及减低退化性脑部疾病的风险。

适当的断食对改善部分人士因暴饮暴食、过胖所引发的慢性症状虽有帮助,但不应解读成断食有治病效果,也非控制体重的长久方法。以目前相关研究仍相对有限之下,为维持充足营养也不建议长期进行。

也有传言指出断食数天能改善免疫系统,这又是怎么一回事?201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Valter Longo教授的研究团队,根据小鼠的研究认为大约2~4天的断食可以重新启动(reboot)免疫系统,清除旧的免疫细胞,并促使新免疫细胞的再生,初步推论这样能有助保护免受老化和化疗等因素所造成的细胞损伤。然而,有人却把这些初步的观点过度解读成断食能够启动自癒能力,甚至在网络上分享断食能使疾病不药而癒。无论如何有病还是应先看医生,延误就医很可能后悔莫及。

问:断食对健康会带来反效果?

在大自然中,动物在森林猎食本身就无法定时定量,这可理解到间歇性的饥饿或断食是常见的现象,短时间饿一下肚子或间歇性断食是不会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然而,长期且过度的断食却只会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和虚弱,纵使体重和血脂都下降了,身体也未必健康。对于老年人或病人等需要充足营养的人,利用所谓断食疗法或极低热量饮食等极端方式,会对血糖、电解质平衡、抵抗力和代谢等造成影响,尤其是肾脏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病患,对健康反而会带来伤害,无奈掛上疗法两个字,往往让人误以为断食可以治病。一般健康的民众若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偶尔尝试间歇性断食并无大碍,但长期和过度断食则不宜大意,稍一不慎反伤身。

周志辉
本刊特约周志辉,中兴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学系荣誉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博士,德州农工大学食品加工硕士。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 ‧ 特约专栏:周志辉 ‧ 2017.10.2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