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合璧会诊 患者减忧 效果更优(下篇)

丁志宽医生:
刘晓航教授:
记者:医识力

客观看待 没偏见不反感

医识力:请谈谈在中西医治心脏病时,中西医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效果如何呢?

刘:首先双方(西医或中医)都必须很客观去看待事情,没有偏见也不会对彼此反感。

丁:中医必须也兼具西医的知识,其实我的妻子是中国人,我曾在中国见过我岳父及岳母是在中西合治的医院接受治疗,觉得中国的中医师及马来西亚的中医师有所不同,或许就是这一点让我对中西合璧治疗有莫大的鼓励及信心。

刘:目前在我院的心脏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处於磨合期,我们的愿景是让中医与西医一起会诊情况严重的心脏病患者,然後两人各自表达意见,以病人的利益为最大前提。

丁:日前我们两位与这名素来在中医部看诊的患者进行首次会诊,我提出西医的看法,而刘教授也提出他的意见,最终议决患者可以暂时不必吃西药,而患者也感到很欣慰,因为她可以同时获得中医及西医所给予的专业见解,心头大石也终於放下。

刘:通过这次的会诊,患者的焦虑也获得解决,可以看得出她是非常高兴。其实中西医合璧会诊有另一大功效,那就是患者可以更安心,从而无须多加猜测。比方说,中医会在西医的面前告知患者可以停某些西药,若不是正确做法,西医必然会阻止,这也免去了患者的猜疑。

-
丁志宽医生(Ting Chin Kuan)
心脏內科



减西药加中药 安全为大前提

丁:还有另一点要补充,那就是很多来见西医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後或许是感觉费用挺高,毕竟心脏科的药物不菲,因此就转去见中医,但问题就出在没有西医常识的中医贸然要患者停药,改为吃中药,结果不到1年,患者的情况比之前更糟糕。

可是对於刘教授,我就放心让患者去见他,因为他有西医的专科资格,我绝对相信他不会胡乱改药,就如同他对我信任,放心推荐病人来找我,因为这份信任,中西医齐治心脏病这个梦想才得以实现。

刘:有一次一名患者到来见我时,我看到他必须服用7种药物,可是在细看後发现有几种是可以停用,因为在加入中药後已不必再服这么多药物,之後这名患者去见丁医生,丁医生在看诊後所提出告知有几种药物可停,竟然与我之前所说的不谋而合,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是让患者安心,更大大提升治疗效果。

减少西药改为中药有2大好处,第一是减少副作用,第二是价格较低,但不是所有的西药就必须停,而是要了解哪些可以停,哪些绝不能停,这是以病人的安全为主。

中西结合起跑点:接受及信任  

丁: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共鸣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起跑点就是两位医者都必须能接受及信任对方,而且两位医者除了要敞开心门,也要把向来持守的专业大门给打开,去接受另一个不一样的专业,但要记住一件事,必须是选择正宗与专业医者,不管是西医或中医。

要强调一点,中医固然要找正宗,西医也必须找专业,身为西医的一分子,我不否认当中确实有害群之马。

要相信中医不是问题,但不能盲目相信,同样的相信西医固然不是问题,但不能过份相信和依赖而陷入盲目,偶尔不妨寻求第二意见。

刘:之前曾有一名严重的糖尿病患来我门诊,因为他拒绝吃西药,但我为他诊断後,我告诉他有几种西药一定要吃,否则我的中药也帮不上,我告知他“我在1997年从中国来大马时主要是看2种病,即糖尿病和心脏病(我拿出当年的名片给他看),不算以往的经历,治疗糖尿病也有20年历史,如果能用中药治好,我一定不会让你服西药”,他这才接受劝告。

其实这也是中西医合璧的益处,倘若上述这番话是出自丁医生,患者肯定不能接受,因为他已对西药非常抗拒,但这番话由我说出,他却能接受,当然对於抗拒中药的患者,这番话就应该由丁医生来说才适合。

-
刘晓航教授(Liu Xiao Hang)
中医内科


受限於法令 无法同时看诊

医识力:请问中西医齐治心血管疾病是怎样的模式?患者是否可自行决定要中西医齐治呢?

刘:目前我们是考虑暂定每周1天的下午在医院的某个地点进行中西医心脏病的专科会诊,因为根据马来西亚法令,中医不能开西药,也不能在西医部看诊,同样西医也不能到中医部看诊,所以选择一个中立地点会是较为妥当做法。

丁:其实现在中西医的心血管疾病看诊已在进行当中,只是因制度的缘故,病人必须先看中医再看西医,或者是与其相反,但往後我们希望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刘:我相信目前中西医齐治心病这模式对於普罗大众并不清晰,因此可以选择由我提这建议,或是由丁医生建议,当然病患本身提出要求亦可,不过现阶段我想应该以那些病情较严峻的患者为首选。

:我们相信当中西医齐治时一定会出现各自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双方坦白丶直接及包容,找出最妥善的治疗模式,我想这条路肯定可以走得更容易。

刘:以马来西亚的国情,当出现心血管疾病时,我依然建议应以第一时间谘询西医,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给病人多一个选择。

丁:我个人认为选择权是在病人手上,病人可以选择要见中医或西医,抑或中西医结合,要记得医生只能给予谘询,最终的选择权其实还是在病人手上。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18.11.0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