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抑制肠肌痉挛治腹痛 长期服药治标不治本

问:我今年50岁,身体没有大毛病,但由于近期疫情肆虐,导致我也失业了,而最近睡到半夜时会突然胃不舒服,但不久就会好,经常都是这样。我去看医生,医生说我是精神紧张而导致,开了一款药butylscopolamine给我,想问这是什么药,吃了会不会有副作用呢?

答:丁基东莨菪碱(butylscopolamine)通过阻止肠道肌肉痉挛来缓解腹痛。口服药用于治疗腹部绞痛、食道痉挛、胆绞痛、肾绞痛或胃道蠕动亢进等,而注射剂也可用于肠胃内镜检查或CT扫描的术前准备,以减少或抑制胃肠道蠕动。

由于此药口服吸收效果较差,口服后需约20至30分钟起效,药效维持约1至5小时,主要以肝脏代谢,代谢物随粪便排出,不再蓄积作用,所以几乎无明显肝肾损害。最后,建议在生活上选择一些有益的身体活动如瑜伽或芳香疗法让心情放松。如在两周治疗后依然无法缓解,建议再次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以排除其他病因,寻求治疗方案,毕竟长期服用治标不治本的药物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问药

陈诗欣/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善”适量补充始关键

问:如果补充过量的综合维生素,会不会有副作用或者不良影响?

答:市面上综合维生素的产品琳琅满目,各个品牌的成分和含量都有所不同。虽然它不是药物,但切忌盲目购买,因为被视为维生素并不是多多益善,合理补充维生素的关键在于“适度”,服用过量不仅浪费,还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譬如,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也不高,虽然多余的维生素C可随尿排出,但由于人体对维生素C的最大耐受剂量有限,过量摄入维生素C还会引起频尿、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并可增加肾结石、维生素A和叶酸缺乏的风险。至于脂溶性(维生素A、D、K等)的维生素,过量不能排出体外会引起的中毒。当维生素A过量,将引起气喘、眩晕、脱发、恶心、腹泻等症状;维生素D过剩时,可引起食欲不振、倦怠、便秘等。

只要饮食正常,并注意到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绝大多数人是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的。如同药物,适量补充维生素,会对身体健康有益,倘若摄取过量,反而会适得其反。

问药

降糖药不伤肾 肾衰代谢差才关键

问:对于诊断出患有肾脏问题的糖尿病患(肌酸酐,creatinine=109),他是否仍应继续每天两次服用500mg二甲双胍?或者改到隔日?哪种糖尿病药物,对肾脏的危害比较小或者更适合他呢?

答:肌酸酐主要由肌肉分解代谢产生, 当肾脏功能变差, 肌酸酐也会升高。肌酸酐亦会因蛋白摄取、肌肉代谢、发炎、性别等而有所变化,所以不能作为早期肾脏机能衰退的单一指标。临床医生一般参考血液检查中肾丝球滤过率(GFR)和肌酸酐清除率(CrCl),或尿液检查中的蛋白尿,以了解患者肾脏功能,再根据病情调整药物。

研究显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患,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时候,因为代谢废物、药物毒性的累积,要随时根据肾功能的状况调整药物,尤其慢性肾脏病第III至V期之后,更要谨慎使用降血糖的药物。由于二甲双胍 (metformin)主要以原形药从肾脏排泄 (90%肾排泄率),如果肾功能不全则有可能造成其在体内蓄积,增加乳酸性酸中毒 (lactic acidosis)风险。

问药

扑热息痛日服剂量<4克  长期过量服用会损肝

问:长期服用paracetamol,一天大概7到8颗,会导致肝受损吗?

答:扑热息痛(paracetamol)是使用最广泛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无论感冒发烧,还是头痛关节痛,都可以用它来帮忙缓解症状。虽然它易于获取,效果和安全性也广受信任,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它可能严重损害健康。

成人常用口服剂量为,一次500mg至1000mg,一日量不宜超过4g,建议用药时间至少要间隔4至6小时,一天最多服用4次。至今,暂无数据显示在正常剂量服用下导致肝肾受损。但是,由于有些感冒药或止痛药中含有扑热息痛,建议大家服用前应该查看成分,以免相同药物重叠而过量服用。

在2017年曾有研究集中调查扑热息痛对人类和小鼠的肝细胞组织的影响,发现长期服用过量者有可能破坏肝脏细胞的重要结构链接,导致肝指数上升、肝脏发炎、急性肝脏衰竭、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等。另外也有另一组实验研究发现,在美国300例严重肝功能衰竭中,其中有38%的病例与扑热息痛有关,在这些病例里,大多属于意外过量服用。因此,建议不要过量服用或长时间大剂量服用,避免服用时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而肝脏疾病患者必须谨慎使用,以避免肝脏损伤。

问药

抽烟患心脏病 35岁以上女性 避孕药小心用

问:想请问避孕药该如何吃?市面上有太多种类了,如21天、28天、72小时还是120小时,该如何分辨呢?也想问问吃避孕药的副作用。

答:避孕药是现代女性经常使用的避孕选项,它分为事前避孕药(长效避孕药、短效避孕药)和事后避孕药(紧急避孕药),针对不同的避孕需求,可以针对性服用。在使用口服避孕药时,很多人会有不知道要怎么吃,或是有忘记吃药该怎么办的困扰。

事前避孕药:长效避孕药(皮下埋植剂、注射剂、透皮避孕制剂)
长效避孕药主要用来抑制排卵、抗着床,每次服用可避孕1个月左右,不须每日服药。 有的妇女使用长效避孕药后,经量会增加,经期会延长,还可能引起闭经。这类药物激素含量大,副反应较多,且在体内会产生一定的蓄积作用。如果打算怀孕,建议停药6个月后再考虑怀孕。

问药

陈诗欣/滥用误用洛哌丁胺 心脏可“中毒”

问:我看见网站写止泻药loperamide可造成致命的心脏问题,有根据的吗?

答:洛哌丁胺(loperamide)属于鸦片(opioid)类药物,可抑制肠胃蠕动,常用于治疗腹泻。此药物透过肠道的类鸦片受体(opioid receptor),借由抑制副交感神经的释出,降低胃肠肌肉张力,抑制肠道蠕动和延长粪便通过肠道时间,缩减粪便体积,进而达到止泻的作用。

2016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曾提出警告,滥用或误用洛哌丁胺高于建议剂量将导致中毒而产生心脏毒性(cardiotoxicity),进而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心脏疾病。

当然,临床上也不排除这类心脏疾病是有可能因为药物交互作用造成剂量过高而中毒。与洛哌丁胺并用时会导致洛哌丁胺血中浓度过高的药物有肠胃药物如cimetidine 、抗生素如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和红霉素(erythromycin)、抗霉菌剂如itraconazole及ketoconazole、抗病毒药物如ritonavir、调脂药物如gemfibrozil等。

问药

孕妇勿过度恐惧 医生指引下可安全用药

问:我是一名怀孕3个多月的孕妇,但由于一直呕吐,医生开了维生素B给我服用,但我的朋友说对胎儿不好,那我应该怎么办?

答:孕妇必须了解到药物与保健品除了可以透过胎盘屏障而直接影响胎儿的成长,也可以通过影响母体的内分泌、新陈代谢等方式间接影响胚胎。临床上,我们最不愿见到或最严重情况是药物毒性影响胚胎分化和发育,进而造成胎儿畸形与功能障碍。 因此,部分怀孕的准妈妈因为担心孕期用药影响到胎儿,以至于生病时宁可扛着,非到生死关头不轻易服用药物或保健品。

医学上,科学家将药物与保健品根据潜在危害程度分成5级,既是A、B、C、D及X。维生素B 归类于A级,即是经临床对照观察,未见对胎儿有明显损害,可供一般正常孕妇安全使用。 维生素B6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临床上,医生常用维生素B6辅助治疗早孕恶心呕吐的反应,只有孕妇出现剧烈呕吐时,医生将开处方并嘱咐服用适量的药物来治疗 ,这里不建议孕妇擅自服用维生素B6以作止吐剂。

总而言之,孕期用药需要谨慎,但也不能过度恐惧拒绝用药。 准妈妈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一般都是安全的。

问药

接种流感疫苗 无阻流感样疾病

问:请问流感疫苗是不是只针对某种流感而设呢?是不是说不同的流感需要不同的疫苗?

答:流感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有4种类型,即A、B、C和D,而在人群中传播的流感病毒主要有A型和B型。 每个冬天,这两类病毒在美国几乎都会导致季节性流行疾病(即流感季节),若情况恶化,甚至会引起全球大流行。 一般上,65岁或以上的人群、患有某些慢性疾病(例如哮喘、糖尿病或心脏病)的患者,孕妇和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免疫力较弱,属于流感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

由于每年流感持续时间的长短、病毒种类和变异的速度可能不同,所以高风险人群一般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而且应在整个流感季节开始前接种疫苗(7月至8月或在有足够疫苗时),以确保社区群众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流感疫苗接种。

问药

血压高欲捐血 须经医生评估

问:我有服用降压药,请问可以捐血吗?

答: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高血压患者进行捐血,主要的考量是为了保障捐血者的健康和安全,特别是捐血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并非药物直接关系导致不能捐血。

倘若捐血者本身血压控制欠理想,短期内曾经调整或更改降压药或剂量,同时服用影响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药物,或已存在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肌梗塞、心脏衰竭等问题,捐血过程可能会诱发潜在的并发症。

但是,并不是每位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就终身不得捐血。 只要捐血者在最近4周内没有更改降压药物种类或剂量,经医生评估血压记录及稳定程度,符合其他捐血条件,如当下血压测量结果、前一晚睡眠状况(至少6小时以上)等,医生可以判断该高血压患者是否适合捐血。

问药

陈诗欣/低血糖肠胃不适肥胖 降血糖药tolbutamide临床已少用

问:Tolbutamide这个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吗?这个药品有没有副作用呢?

答:吐鲁必他胺(tolbutamide)是第一代的磺醯尿素类(sulfonylurea)口服降血糖药,适用于二型糖尿病的治疗,而对于无法自行制造胰岛素的病患,像是一型糖尿病或是因手术而切除胰脏的病患,并没有太大的效果。此药主要是选择性作用于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胰岛素的血中浓度上升,从而降低血糖。目前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此药物,多半有第二及三代药物或其他新药取代。

常见副作用有低血糖、肠胃不适(食欲缺乏、上腹部烧灼感、恶心、腹泻)、体重增加(尤其和PPARγ促效剂并用时)、过敏反应等。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