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陈伟璋/免疫错乱 发炎长水泡 大疱性类天疱疮 继发感染可致命

问:附上相关的照片,我母亲有这种症状一段时间了,但医生从未要求她做血液检查。
她的腿在肿胀,水泡不断扩大,在水泡尚未长出来之前,她说它很痒。但是当水泡长出来后,里面有水,就不痒了。这些水泡长在她的腿上和手上。那一个有水渍痕迹,是在刺破水泡后留下来的,请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医生解答:

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与照片做的病情分析如下:
如老年人长期皮肤红痒,慢性复发起水泡,须警惕或是“大疱性类天疱疮”。

问医

陈伟璋/长期戴口罩烂下巴 如何防疫兼护肤?

问:我是一名商场的客户服务人员,女性,皮肤属于比较敏感,从学生时期已开始有湿疹的困扰。

因着COVID-19疫情的缘故,也为了避免感染风险,除了遵照指示前往接种COVID-19疫苗之外,每天在值勤时也会戴上双层口罩,即一层外科口罩加一层布口罩,并且也勤洗手,而在新年前夕到新年期间,商场的人潮特别多,因此更加频密洗手及检查口罩是否有戴紧等。

不晓得是否因新年期间接触人多,最近我发现脸部尤其是下巴部位出现严重的痘痘,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请问:

Q1:我该怎么护理脸部呢?
Q2:该如何选择保湿霜?

医生解答:

问医

戴手套频用搓手液 双手脱皮发炎 富贵手好棘手

问:我今年50岁,家庭主妇,从去年COVID-19爆发以来,每次出门我必定会随身携带搓手液及手套,每隔15分钟就会洗手一次,而且在选购物品时也会戴上手套,目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感染COVID-19,这段期间我也要求家人只要踏出家门后就必须换洗衣服,然后所有衣物必须消毒及浸泡在洗衣液中。

如今发现我双手的皮肤开始出现干燥及粗糙,并且也会脱皮及发炎等,每次一碰触到冷冻物体比如从冰箱取出食材等就会感觉双手疼痛无比,手指僵硬等。之后我有咨询医生,但也只是给予一些药膏涂抹而已,一直都没改善。请问我该怎办呢?

问医

须按时服用抗组胺药 慢性荨麻疹患者 可接种COVID-19疫苗

问:请问荨麻疹的患者是否可以接种COVID-19疫苗吗?发作的频率不定,之前是比较频繁,身体会出现一大红块或类似鞭痕的红条,但到了今年则偶尔发作,红块也比之前来得少,发作时我会吃一些止痒药物。

医生解答:

慢性荨麻疹患者是可以接种COVID-19疫苗的,患者须按时服用他们一贯用的抗组织胺(antihistamine),这不会与接种疫苗有冲突,不要突然中断服药,以免引起荨麻疹反弹, 而被错误诊断为疫苗敏感,而错失了接种的机会。

如患者有因药物引起荨麻疹的病历,须事先接受皮肤科医生的评估(pre-vaccine assessment),一般这类患者还是可以接种疫苗,只是接种后需留下观察30分钟即可。

问医

产后荨麻疹可服抗组胺剂 安全有效 不影响哺乳

医生,我生了宝宝后的两个月就开始皮肤痒,起初是类似被蚊子叮咬,但若用手去抓就会扩散,情况如长风膜般,每次都在早晨及晚上发生,尤其冷天特别严重。

我曾到诊所求医,但医生告知是皮肤敏感,却找不到过敏原,只是嘱咐我吃药来控制病情,但不保证会痊愈。目前我在为宝宝哺乳,因此拒绝吃药,医生说若不吃药,那就没办法了,我很难受,也不懂该怎么办,因为医生也无法保证吃药就会痊愈。

专题

陈伟璋/皮肤病3问

汗疱疹 搔不到痒处
刺破水泡易细菌感染

陈伟璋医生(Tan Wooi Chiang) 槟城中央医院皮肤科主任
陈伟璋医生(Tan Wooi Chiang)
槟城中央医院皮肤科主任

问1:医生,我的手指会长出一层类似小水泡的东西,主要是集中在无名指及小指,有时会痒得不得了,我不敢去抓痒,只能按着水泡部分,这时就会流出透明液体,几天后就会变干。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该怎么办呢?是否能根治呢?

问医

湿疹最忌乱搽药 依指示用类固醇 高疗效低副作用

我爸爸有严重皮肤病,尤其在手部位,已有1年半之久,该症状是皮肤层很薄,稍微按压或摩擦,他都会觉得疼,然后皮肤会有出现红点,严重的话皮肤会破裂及流血。

另外,一旦沾到水时,皮肤会更敏感,状况更糟糕。

Q1:请问这是什么疾病呢?它的病因是什么呢?

A1:这是湿疹(eczema)。湿疹是指皮肤出现发炎的反应,它属于皮肤炎的其中一种。皮肤炎的种类繁多,例如接触性皮肤炎、异位性皮肤炎、脂漏性皮肤炎、钱币状湿疹、神经性皮肤炎等,不过叫人混淆的是,很多人把湿疹一词和最常见的一类湿疹(异位性皮肤炎)通用起来了。

简单来说,一旦皮肤有了湿疹通常会有这些异常,即红、痒、脱屑,突起丘疹或是水泡。由于长期的搔抓和摩擦,导致皮肤红肿、疼痛、开裂、出血或渗血、结痂及过敏等表现,好发于皮肤皱摺处(如脖子、手窝或脚窝)、脸部、手指及手掌。临床上,急性期的湿疹会有大小不等水泡、红肿与组织液渗出,但亚急性或是慢性的湿疹反而会出现皮肤干燥及脱屑的现象。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