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罗华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小于4公分 持续追踪即可

问:我代姐姐询问。她在一次体检时被告知肾脏有肿瘤,当时医生告诉她必须切除肾脏,在获悉这消息后姐姐顿时很焦虑,因为她是家庭的经济来源,所以更不能倒下,可是医生却告知她必须尽快做决定。

Q1:请问为何肾脏会出现肿瘤呢?到底它是恶性还是良性?
Q2:为何一定要切除肾脏呢?
Q3:除了切除之外,是否还有哪些治疗选择?

附上姐姐的报告,希望获得医生解答。


医生解答:

问医

刘志伟/“老鼠偷粪” 开刀不见改善 肛周持续流脓红肿 怎么办?

问:我的侄儿今年15岁,根据诊断,他的肛门周遭出现脓肿及肛瘘,也就是俗称的“老鼠偷粪”。今年1月初第一次动手术,清理了左边的脓,但医生没有缝针,根据目测洞口大约有3公分宽,而且里头还有脓,必须要让它慢慢流出来,医生也没有开口服或涂抹的药物,只是嘱咐回家后每天用盐水浸泡臀部,一天两次。

看着侄儿在一个月内体重就减了十多公斤,身为长辈也倍感心痛,而且他也不敢多吃,因为每次一排便时就会感觉疼痛,所以为了不想排便就选择少吃,之前看到他的时候,嘴唇发白,走路也有气无力。

据了解,前天去检查时,“老鼠洞”已经钻到右边的位置了,并且生脓发疼,必须准备第二次开刀,我们感觉这个孩子好像撑不下去了,经常哭得很心酸并且不断追问我们:“到底会不会死,这是不是一个没得治疗的病呢?”

Q1:请问到底为何年纪小小的他会有这个问题呢?
Q2:到底正确的治疗方式应该是怎样呢?
Q3:一直开刀为何却不见得有改善呢?
Q4:接下来我们该怎办呢?

问医

韦国耀/子宫肌瘤切除后 多久才能备孕?

问:我最近动手术切除了子宫肌瘤,同时医生发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因为想要怀孕,所以想请问,中医和西医两方面该如何调理?

医生解答:

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很普遍的女性疾病,大约40%的女性有子宫肌瘤的问题,而10%的女性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两种病症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造成不孕的问题。

子宫肌瘤本身是属于良性的肿瘤,一般上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发现,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但是有些肌瘤会引起健康问题,比如经血过量、贫血、疼痛以及不孕的问题。

体积较大的肌瘤会挤压到四周的器官而引起并发症,如输尿管阻塞、尿频和失禁等,肌瘤的大小和不同位置,会造成不同的问题和其严重性,所以必须做仔细的检查。

问医

唐云华/接种疫苗后轻度中风 还能打加强针吗?

问:这是一个很叫我们感到不安的问题,皆因我父亲之前在接种第二剂COVID-19疫苗后,在几天內就感觉腰椎疼痛及走路无力,当时我们怀疑是不是与疫苗有关,于是有前往政府诊所咨询医生,但医生表示这些症状与疫苗无关。

可是后来父亲却发现好像有轻度中风,一直无力走动,目前在吃中药,但再也无法像以前行走自如,甚至必须用轮椅代步,更不能站久,这到底是巧合还是疫苗副作用?按照这样的情况,他还可以接种加强针吗?甚至是第四针吗?

另外,我的家公疑有足部溃疡、小动脉阻塞及下肢缺血坏死,那他是否可以接种加强针呢?

医生解答:

问医

盛晓峰/睡中常因脊椎紧绷醒来 宜求医做检查

问:我今年35岁,男性,近两个月我发现脊椎有问题,当深入睡眠时,我会因为脊椎紧绷而从睡梦中醒来,在醒来的那3分钟可以很清楚的感觉到,我整个脊椎的上半段处于紧绷的状态,这样的情况一个月大概有3次。
Q1 :根据你的经验,我的脊椎发生了什么问题?
Q2:我是否需要找医生做脊椎的检查?


医生解答:

当颈椎出现状况时,头部、颈部、肩膀、肩背和手内侧就很容易紧绷僵硬甚至疼痛不适,引起各种症状。
A1:可能是老化病变,颈椎的生理曲度不稳定所致。
A2:是的,你需要求医,做一次完整的脊椎检查。


 

问医

唐秀萍/多种肠病毒引发 手足口症 非一次感染就免疫

问:我的宝宝现年4岁,之前带他去公寓的泳池玩水,没想到之后双手及脚板都起了水泡,也出现喉咙发炎及发烧,在咨询儿科医生后确诊为近期卫生部一直提及的手足口症(HFMD),我有一些疑问希望获得医生解惑。

Q1:请问什么是手足口症呢?
Q2:通常在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呢?
Q3:会二度感染吗?
Q4:只有儿童会被感染吗?
Q5:手足口症会自行痊愈吗?要注意什么?
Q6:是否有危险呢?哪个年龄层比较没这么危险?
Q7:该如何预防呢?
Q8:是否一次感染就会免疫呢?
Q9:它是否与COVID-19有关呢?
Q10:医生有哪些忠告呢?

问医

刘晓航/疲劳后颈部变硬 应非富贵包所为

问:我是一名已退休的女性,最近我发现颈项后有一块硬硬的东西,我问了朋友,她说这可能是所谓的“富贵包”,但到底什么是“富贵包”她也说不上来。
每次感觉很疲累时就会感觉它变硬,这是不是说它变严重呢?

我想了解中医是否有治疗“富贵包”的方法呢?


医生解答: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