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居家工作压力大 暴饮暴食常熬夜 长期会否气血失调?

问:由于行管期我居家工作,每天很大压力,所以经常暴饮暴食,又常常熬夜,想问中医师,如此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呢?是不是中医常说的气血失调呢?

答:一日暴,十日寒,宋代张果在《医说》日:“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也即是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量多餐。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日:“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一次食量过大,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损伤脾胃。

中医观点也认为子时,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血气流注于胆经,正是休养和修复的时刻,《黄帝内经》:“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中医古人认为胆气与人的神志密切相关,熬夜会导致肝胆之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烦躁等多种神经症状,若子时能安然入睡,胆气能完成代谢,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问药

药有药性 食物亦有食性 调配得当 有益健康

问:中医常说药有寒热之分,食物也有温凉之别,想请问如何正确区分食物的寒热温凉性质,以利于防病治病呢?

答:药有药性,食物也有食性,食性和药性一样,分为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温热寒凉,是根据它们对身体所产生的影响来决定的,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于寒凉性,如发热时食用西瓜、椰子、生梨,可清热解渴,这类食物即被古人归为寒凉性,而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食物属于温热性,如怕冷或腹部冷痛的人,服用羊肉、生姜、胡椒、肉桂等热性食物后发现能更好地抵御寒冷,腹部冷痛也获得缓解,因此就将这类食物归入温热性食品中。

因此药性和食性其实即为古人服用食物或药物后,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和感觉作出的经验总结。《素问‧脏气法时论》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提出一个合理均衡的饮食观念,各类食物和食性调配得当,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对身体有益。食物的食性可大致分类如下:

1.谷类:谷类食物多有健脾益胃的功能,性味多属甘平,部分偏凉(如荞麦、薏苡仁、大麦)或偏温(如糯米),但均无大寒大热。

问药

气血弱非肝气郁滞 服人参增乳汁

问:我是一名新手妈妈,想请问哺乳期间,使用人参会不会导致奶水不足呢?

答:哺乳期内,产妇乳汁少或全无,中医称为“缺乳”、“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中医认为导致此病主要有两种原因,一为不足,产时失血耗气,或素来体质虚弱,或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气血不足,无以化乳,二为不通,因为情绪不舒,肝郁气滞,气血不畅,阻碍乳汁运行。

气血不足虚弱者往往有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疲劳、乏力、脸色苍白、不思饮食等症状,主要采用补气养血的方式,中医妇科经典书籍《傅青主女科》内建议使用“通乳丹”,方内药用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桔梗、通草和猪蹄。乳汁不通,肝气郁滞者,则有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闷、烦躁、乳汁浓稠不通等症状,应以疏肝解郁,活络通乳的方式治疗,以柴胡、青皮、王不留行、通草、白芍药等药物治疗。

问医

大热天喝冷饮腹泻胃痛 3健脾和胃汤 日常可调理

问:最近天气由冷转热,炎热的天气下,我忍不住喝了两大杯的冷饮并不断咬冰块,过后出现腹痛、腹泻和胃痛,想问中医是不是我和冷饮无缘?还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

答:从中医古人的经验观察认为,脾胃为阳土,喜暖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寒邪主收引,会导致脾胃之气滞留不通,而引起疼痛,《黄帝内经.素问》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而痛。 ”寒邪入侵腹中,脾胃运化失常,则容易引起腹痛腹泻。从现代角度来看,古人所言的气不通、运化失常,其实是指过量冷饮会刺激消化道,容易使肠胃血管突然收缩,使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引起腹痛、腹泻、胃痛、食欲不振等情况,与你的情况相符合。

问药

脾胃不好 肝郁忧郁

问:想请问中医师,忧郁症和脾胃虚弱有关系吗?

答:忧郁症在中医学中归为“郁证”,中医理论认为郁证主要涉及肝、脾、心3个脏腑的功能异常,在中医学理论中郁郁寡欢,思虑太过容易伤及脾胃,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也容易引起乏力、低落和思虑问题。

另外,情绪障碍如忧郁、烦躁、暴怒可致使肝气不舒,肝气不舒亦容易引起脾胃疾病,如清朝名医叶天士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可以说古人早已观察出情绪问题容易引起脾胃病,脾胃病也容易反过来引起负面情绪这一现象,因此忧郁症与脾胃虚弱是密切相关的。有几张经典中药方即是为此而设计的组方,如“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角度来治疗思虑过度,脾胃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失眠、心慌、乏力、情绪低落等症状;“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以疏解肝气,健脾和胃为主要功效,治疗情绪忧郁引起的脾胃失调。由于个人体质差异,若要服用这些药物,宜咨询专业中医师为佳。

现代医学对此的研究与古人的观察不谋而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胃肠道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受中枢神经、肠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支配,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是与精神心理相关性最强的系统。

问药

中医治失眠:实证清心降火 虚证养心补血

问:睡眠浅,睡中觉得缺氧易失眠,是何原因?该怎么治疗?

答: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根据统计研究,失眠患者中,有精神障碍者占33%,心理生理性失眠者占15%,药物、酒精依赖者占12%,有效治疗失眠前必须先明确诊断和病因所在。

原发性失眠以失眠为唯一和主要症状,持续3周以上的睡眠障碍,其伴随症状是由于睡眠不足而引起的,如白天精力不足、情绪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没有特别精神疾病的典型症状。

继发性失眠是由于其他原因如精神功能障碍(躁狂症、焦虑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内科疾病(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阿兹海默症、更年期症候群等)继发而来的失眠。

两种失眠在治疗原则上有很大不同,纠正睡眠障碍是原发性失眠的主要治疗方向,而对于其余兼症(精神不集中、体力情绪低下等)只是作为辅助治疗。继发性失眠则是优先治疗原发病为主,治疗失眠为辅,原发病不除,失眠难以彻底治愈。

问药

玉米鬚 利水祛湿消肿

问:玉米须煲水然后拿来喝,能去除体内湿气,达到利水消肿的功效,是真的吗?

答:玉米须,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最早药用记载见于《滇南本草》,民间多用于药茶中,其性味甘、淡、平、无毒,归膀胱、肝、胆经,功能主治利尿、泄热、消肿、平肝、利胆,中医用以治疗黄疸、肝炎、肾炎、胆结石、肾结石等病。玉米须含有多糖类、黄酮类、甾醇类、有机酸、胺基酸、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等成分。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报告,玉米须的主要功用如下:

1)降血糖作用:玉米须总皂苷与玉米须多糖有显着降血糖作用,对胰岛损伤也有保护及修复作用。

2)利尿与抗结石形成作用:玉米须提取物有利尿作用,并可降低肾草酸含量,从而抑制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对膀胱、尿路结石、肾结石有帮助。

3)保肝利胆:玉米须多糖能促进胆汁排泄,对胆囊炎、胆结石有辅助治疗作用。玉米须多糖对肝损伤也有修复保护作用。

问药

陈文恬/虚者泻药减肥雪上加霜

问:想问哪些是常用的降脂中药?

答:《素问.通评虚实论》论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中医学认为过量食用油脂、甜腻、重口味的食物将导致脾胃不和,痰湿内生,聚为膏脂,最后导致人体肥胖。目前有研究显示能够降低脂肪的中药分别为以下几类:

问药

中药能和避孕药一吃吗?

问:我最近想开始吃避孕药,但我本身有吃中药一段时间,不知道中药会不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

答:随着中医中药的发展,近年来中西药联用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但是水能载舟,亦能复舟,有研究表明中西药联用可以起到增效兼减毒的效果,也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目前没有研究指出中药会影响避孕药的效果,但是有报导指出甘草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能会增加高血压、水肿、低血钾的症状。

以目前研究与临床案例结果统计,含有金属离子(石膏、牡蛎、龙骨、石决明、朱砂、滑石等)、鞣质(五倍子、大黄、石榴皮、地榆、虎杖、合欢皮、桑枝等)、有机酸类(山茱萸、山楂、五味子)、氰苷类(桃仁、杏仁、白果)、麻黄、人参、丹参、甘草较常与西药中的抗生素、阿司匹林、类固醇、降血压药、降糖药、抗凝血剂、抗血小板剂、血栓溶解剂、利尿剂、强心剂、镇静止咳这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如有使用前述药物的患者需较谨慎,提前通知就诊医师。

由于中药有效成分比较复杂,许多中药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中西药联用的研究也未完善,为了避免中西药产生交互作用,两者服药时间应间隔至少1至2小时。

问药

手脚出汗腰酸口气 或与长期失眠有关

问:最近舌根有白苔,每天手脚都会出冷汗,长期失眠和腰酸,并有口气。请问中医,我该吃些什么中药?

答:按照你叙述的情况,我认为最应先解决的是睡眠问题。《黄帝内经》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阐述了人体阴、阳、营、卫之气正常运行畅达,则白天精神充沛,夜晚安卧熟睡,反之则容易气血衰败,肌肉枯藁,五脏虚损。你的手脚出汗、腰酸、口气、白苔问题,或与长期睡眠障碍关系密切。

失眠,以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易再寐,重则彻夜不眠为主要症状。在中医辨证用药中,可分为几种类型: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