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父母皆患癌 我是否该做基因检测?

问:你好,我母亲在约50岁的时候患有乳腺癌,父亲则在58岁发现结肠癌,我是一名男性,今年41岁,除了定期照肠镜,想请问是否该进行基因检测?
答:在现代临床和预防医学中,美国医学专家曾指出基因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癌症风险并做出监测和决策非常重要。根据梅奥诊所(Mayo Clinic)对最常见遗传性症候群和病症的综述,在大肠癌和乳腺癌病例中,约5%至10%与遗传因素有关。

好莱坞女星安祖莲娜祖莉(Angelina Jolie) 因发现自身携带BRCA 1缺陷基因而进行双乳与生殖器官切除术就是其中一种预防性决策手段,这里我们且不论其切除术合理与恰当性,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当我们发现基因异常时,医学家暂时还无法修复出现状况的的基因。当然,有些癌症只要能提早预知,通过生活习惯改变、注重日常体检,可以达到延缓甚至避免癌症的发生,其中包括乳腺癌、大肠癌等。

梅奥诊所发表的一项研究,建议那些没有个人癌症病史,但有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或大肠癌早发(60岁之前)家族病史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另外还有两种患者特征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连续两代或三代多种癌症集群性发作,和存在某些罕见肿瘤类型,包括输尿管癌和弥漫性胃癌。

问药

林仁吉/属非电离辐射 微波炉 WiFi 5G不致癌

问:日常生活中,到底哪些辐射致癌?微波炉、WiFi、新推出的5G会加剧患癌风险吗?

答:辐射,其实是大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当我坐在诊所回答读者的问题时,窗外的太阳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也是辐射的功劳。理论上,凡是有温度的物体,都是辐射源。甚至家里的宠物也会发出辐射。只不过这微弱的辐射,未能对世界造成任何影响。

许多人都认为微波炉是有致癌风险的,也有人担心WiFi、手机信号也可能致癌。随着5G网络即将登陆马来西亚,信号更强更猛,民间又开始担心5G网络的辐射风险。其实真正有致癌风险的,是一类特别的辐射,叫“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一般上辐射根据能量高低可以分为两大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 。电离辐射能量较高,可以影响生物体内的原子,直接破坏DNA,造成基因突变,因此是致癌风险。而非电离辐射能量低,不足以破坏DNA,因此理论上没有致癌风险。由于微波炉、WiFi、5G网络属于非电离辐射,所以不会致癌。 这里简单介绍生活中较常碰上的电离辐射。

问医

林仁吉 / 不同阶段不同角色 中西医治疗 非癌末才介入

问:医生,我是为患有第四期肺癌的表弟而问的。

我的表弟现年40岁,两个孩子的爸爸,生活健康,不烟不酒,是大家眼中的好好先生。

可是在数月前却在一次亲戚交谈时获知,原来表弟已确诊肺癌,而且据说已相当严重,难怪在今年过年期间,向来不多话的表弟一直拉着亲友们聊天,或许在那时他已经知道情况不妙了。

Q1:身为表姐,我想请问医生,若是肺癌已经到第四期(由于表弟不肯说,因此我们做了最坏打算),还有哪些治疗方案可以考虑呢?

Q2:根据有限的资料,他已经接受了该进行的治疗,但情况还是没有好转,中西医治疗是否为最后的选择呢?

问药

禁食饿死癌细胞? 错!小心惹上癌症恶病质

问:禁食究竟能不能“饿死”癌细胞呢?

答:关于癌症治疗的谣言一直很多,比如其中一条在癌症圈广为流传的谣言:癌症无需治疗,只要“禁食”就可以“饿死”癌细胞。逻辑思维告诉我们,单纯靠断食让癌细胞饿死,在还未达到治疗效果前,病人可能因为营养不良引起并发症而先“饿死”自己了。

但最近的医学研究却发现了不一样的规律,这里我们拿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作为一个例子。非小细胞肺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和放疗,虽然可以很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控制癌症的转移复发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免疫治疗药物如pembrolizumab通过阻断PD-1途径来控制免疫系统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大突破,然而许多患者对PD-1抑制反应不一,特别是癌症容易出现耐药的问题。

在2020年初《Nature Cancer》发表了一篇论文,科学家从小鼠移植瘤实验发现饥饿让非小细胞肺癌对PD-1抗体更敏感,有望解决免疫治疗耐药问题。这样的答案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饿死”癌细胞也许并不是想象中的毫无科学根据。

问药

林仁吉/增放化疗敏感性 降毒副作用 联治癌症 中医药具优势

问:我是一名早期乳腺癌患者,正在化疗,想请问如果配上中医药介入,会不会干扰到我的疗效?

答:早期乳腺癌研究人员协作小组(EBCTCG)的荟萃分析报告指出,使用紫杉或蒽环类的化疗(乳腺癌常用辅助化疗)可能会降低癌症复发率和死亡率。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亦建议,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辅助化疗以消除残留的癌细胞并提高生存率。除杀死癌细胞外,化疗药物也会损害健康细胞,并导致系列毒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和对癌症治疗的依从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临床上,中医药常被使用到作为一种干预措施来减缓化疗带来的不适感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近期的数据已逐渐显示,中医药在控制疾病进展、增加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增强患者免疫力以及降低癌症的毒性或副作用方面的优势。在肝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一般化疗药物会在24至72小时排出体外,由于潜在中药和化疗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建议欲使用中医药的患者,应向相关专业的中医师咨询商量后,在化疗间歇期间介入。

问药

林仁吉/“活络金丹”治百病?含高效西药 未注册勿服用

问:我想请教在本地有兜售这款所谓“活络金丹”的中药,标榜可治百病,有人介绍我家人说可治膝盖疼痛发炎,请问中医师可解答疑惑吗?

答:经卫生部药剂组注册产品网站(QUEST3+)查询,并未发现该产品的注册编号,该公司也未曾向卫生部注册。 在2013年,《星洲日报》曾报导在新加坡有一名妇女因长期使用一种称为“活络金丹”的非法中成药,造成身体出现严重副作用,包括喉咙发炎和红肿,脸部出现浮肿,在入院治疗时发现此药含有3种未经申报的高效西药成分即止痛药(indomethacin)、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及prednisolone,后两者为内固醇类药物。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因而发出警告,劝请公众即刻停止服用。

在选择药品时,得先了解此药是否在马来西亚注册。按照1984年药物及化妆品管制条例18a条文,任何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都需向国家药剂监管机构(NPRA)注册。经过审核和批准注册的产品都有一个特有的注册编号。药物和保健品的序号都有MAL字眼,而护肤品则是NOT,接着为8个数字的编号,编号最后的一个字母代表着不同的注册产品组别。

问医

肠躁症 情志失调肝脾受累 粉葛昇阳止泻 小米健脾益气

问:我最近被医生诊断有肠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请问中医方面是如何治疗此症呢?是否有哪些中药推荐?

医生解答:

肠躁症是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以长期反复的腹胀腹痛不适、排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减少、便秘﹑腹泻、交替性腹泻及便秘、大便干硬不畅或溏烂等为主要症状,因本病特征为肠的易激性,症状也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故患者亦常伴随易紧张、疲倦、头痛、心悸、尿频或呼吸不畅。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急速,近年本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西医暂未能找出明确病因,一般认为与精神状态及饮食有关,导致肠道蠕动不协调而成。

中医认为此病与情志失调、劳倦、思虑、饮食有关,涉及脏腑主要为肝脾,若患者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失于调理及劳累太过,则脾胃虚弱;如果生活节奏急速、生活压力大、精神易紧张,中医认为情志与肝有关,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引起脏腑气机失调;脾胃运化失司,大肠传导失常,就会出现腹胀、腹痛、排便质量异常等情况。

问医

林仁吉/失眠研究:针灸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心理健康

问:我是一名白领上班族,女性,45岁,之前我从来没有失眠的问题,行管令(MCO)期间因为在家工作,有时开夜班到晚上11点,开始出现无法入眠的情况,有时甚至彻夜难眠或睡眠中突然惊醒。MCO后我见了家庭医生,他开了安眠药给我,初时还可以入眠,最近即使吃两颗安眠药情况还是没有改善,隔天还头昏脑胀,请问成人一天该睡多久?中医有什么办法?我不想长期依赖安眠药。

答: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难以入睡或早起而无法重新入睡的症状。当患者醒来时,可能依然感到疲倦乏力。失眠不仅会降低体力和影响情绪,还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成年人每晚需要约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在某些情况,部分成年人会经历短期(急性)失眠,持续数天或数周。这通常是因为压力、出游、睡眠环境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如不规律的就寝时间、睡前激烈运动、在床上工作、进餐或看电视、智能手机或其他3C产品)或经历某些创伤事件后所引起的,其中刚结束不久的行动限制令(MCO)就是一个可能引起短期失眠的原因。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