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保健

药物失效·手术可治青光眼!

急性:数小时即可失明!

慢性:拖延治疗会瞎眼!

在所有眼疾中,有“视觉小偷”之称的青光眼,是其中一种非常严重的眼疾。患者若没有迅速治疗肯定失明。一旦失明后就无法逆转了,非常可怕!

在大马境内,目前大多数的眼科医生,都是使用药物治疗青光眼(glaucoma)。

当一种药物无效时,他们就更换另一种药物,因为他们不擅长使用手术治疗青光眼。

事实上,要有效地治疗青光眼,必须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

1.使用药物以降低眼压和使房水能够顺畅流出去。

2.如果使用药物无效,就必须动手术,把一支细细管子(shunt)植入眼球里,通过管子而使房水能够顺畅地流出去,眼压降低后,患者就不会失明。

早期患者如果寻医治疗,疗效就会非常好。晚期患者就比较困难,因为病情已严重。我要劝告公众人士,必须每年检查眼睛,一旦发现有青光眼症状,应立刻治疗,就能获得根治。

青光眼可分成2大类:

1.慢性青光眼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护者工作坊】曾毓林:工作坊传达讯息·认识失智症·提早预防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9日讯)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表示,《医识力》自去年12月推出后,过去关注及刊登许多与病症相关的报道,同时也在上个月刊登与失智症相关的报道。

给予照护者更多鼓励

他在今早出席由星洲日报《医识力》策划、Managedcare呈现的“失智症照护者工作坊”时表示,希望透过工作坊传达更多与失智症相关的讯息给身边的朋友及提防失智症;同时给予照护者更多鼓励。

“失智症照护者工作坊”分别由马大医药中心老年病学专科副教授陈慕膑医生主讲“认识失智症”、Managedcare注册护士与照护专员彭燕芬及陈紫苓主讲“初期失智症病患者关怀与照护”及马来西亚注册辅导员胡秀云主讲“情绪支援及照护者面对的困难”。

该工作坊是在今早于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文化厅举行,并吸引52名职业照护者、患者家属、照护志工报名出席,一同认识失智症及如何照护失智症患者。

银发保健

关节置换.微创或开刀手术怎么选?

27岁的黄小姐,平常热爱运动,每个星期都会打球及做其他运动。两个月前,她和朋友打羽球时,不小心扭伤左膝盖。

原本她以为没有大碍,回家冰敷或擦点跌打酒就没事。但膝盖红肿及疼痛没有消退,而且痛到连走路都不行,无可奈何下唯有挂号骨科医生。

经过诊断后,医生说是膝盖拉伤,必须动手术。她很担心手术后会影响行动能力,因为听说动膝盖手术以后就不能做激烈运动。

1
保罗塞尔文多斯(Paul Selvindoss)
腹腔镜外科顾问



机器人辅助成功率更高

银发保健

顾好自己,让我慢慢陪你走下去!

照顾者张秀枝/太太
失智者:张仁源/64岁(先生)
照顾心得:照顾失智症病人是极为艰辛的任务,对照顾者来说,最基本需具备爱心、细心及包容心,缺一不可,因为病人行为举止有巨大转变且有不寻常的动作。

银发保健

过来人分享经验.鼓励家属多包容

家有失智病人如何照顾?《医识力》新系列,让过来人和你分享,如何照顾患有失智症的长者。

照顾者:梅秀娟
失智者:梅妈妈
照护心得:不要对患者发脾气,因为气了也没有用。如果患者发脾气,那就分散她的注意力,说其他或顺应她的话题,不要和她对抗,让她好受一些,患者可能会因自己的病情而感到沮丧。

照顾患有失智症的母亲(已故)好长一段时间,以过来人身份分享经验的梅秀娟,鼓励家属要多包容失智症者,时刻谨记问题都不是患者想要的,患者也是被疾病缠身而导致出现各种状况和行为。

梅秀娟清楚记得母亲在她小时候,对一家大小全心全意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爱,但随着孩子们长大,当时年逾50岁的母亲越来越容易发脾气、喜欢批判别人、几乎抗拒所有事情,也经常给家人带来难堪。

“母亲会看着别人很久,也会指说对方是胖子、没下巴,让我们经常感到不知所措。”

那是1970年代,她和家人带母亲看了很多专科,却没有发现母亲已经出现失智症的特征,反而医生往往都劝说家人要多给母亲“更多包容和关爱”,甚至也有医生认为母亲有忧郁倾向,如此而已。

银发保健

家中珍贵“老宝宝”·异国媳妇视为亲生妈

照顾者:黄燕妮/47岁(媳妇)
失智者:李金花/90岁(家婆)
照护心得:只要能对长辈给予耐心,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中用心倾听及沟通,勿急躁或不耐烦,便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并将疲累感卸下。

来自麻坡巴口卫星市的黄燕妮(47岁)是一名印尼华侨,也是高龄九旬且行动不便的李金花(90岁)长子方春成的妻子;对于照顾家婆李金花,黄燕妮早已视为己任,一颗灌满亲情的心将所有疲劳与烦恼抛诸脑后。

不谙中文的黄燕妮,仅能口操福建话,她在受访时表示,虽然家婆的健康状况不太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关节炎,但在发生摔伤意外之前,她的神智都还算清晰,也能自由行动。

银发保健

忘记东西放哪儿,怀疑我偷她东西!

照顾者:谢云英/58岁(女儿)
失智者:谢妈妈/87岁(母亲)
照护心得:照护者最重要是具备爱心和耐心,因为情绪会牵动病人,所以要保持开心。

“我的妈妈以前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一手包办家务,非常勤劳,性格开朗。在她大约60岁时开始,突然出现种种异常行为,突然很担心外面的尘埃会飘入屋内,所以总是把整间房屋的窗户都关得紧紧的,还有很怕生活有任何改变。

妈妈很健壮,烹饪了得,七八十岁都时常在家煮饭,但她有时候会突然忘了自己吃饭了没有。

当时我和家人都以为是妈妈年老了,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所以不以为意。

直到妈妈大约84岁那年,不慎跌倒被送入医院,医生检查脑部时才发现妈妈已经患有第二期的阿兹海默症。庆幸的是,第二期的程度仍不算很严重。

我和弟弟对阿兹海默症是什么疾病一概不知,都是通过网络了解有关阿海默症的资料、照顾者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神经科专科医生建议我们把妈妈送入阿兹海默症基金会的日间照护中心,每个星期一至星期五她都会在那里活动,有专业的照护员照顾。我在蒲种13英里上班,我弟弟则在八打灵再也工作,我们俩都会轮流载送和接送。

银发保健

一对淘气古怪活宝,全家跟着团团转!

家有失智病人如何照顾?《医识力》新系列,让过来人和你分享,如何照顾患有失智症的长者。

照顾者:罗翠莲/58岁(女儿)
失智者:屈顺琼/80岁(母亲)罗宽88岁(父亲)
照护心得:病人在闹情绪时,最好的方法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在一个家庭里,有个家人患失智症已经不得了。对于双亲都是失智长者,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对患有失智症的80岁老太太屈顺琼的家人来说,家有这类病人是一种耐心培养和情绪控制的重大考验,因要照顾一个性格变得难于捉摸及警惕性极高的长者,每个不同阶段病情的状况都会有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感受。

如果单看屈顺琼的外表,不会觉得像有老人痴呆症病人,反而像是鬼马又好玩的老顽童;跟她相处及照顾她起居生活的家人,却被她的“古怪”性格搞得团团转,因为她不止有小孩般的淘气情绪,还有成人的古灵精怪,以及一些反常的举动及不可理谕的要求,令照顾她的家人一点都不敢松懈下来。

她偶尔会找一些东西来收藏起来,比如锁匙、鞋子和假牙等,让家人怎么找都找不到。

银发保健

照顾父亲累积经验·发心投入服务行列

老人失智症支援会槟州分会主席陈耀锋于2010年听了失智症讲座觉得父亲有失智症问题,经过医生诊断证明父亲患上失智症,过后他体会到失智症病人和亲人的可怜处境,遂发心投入这个服务社会行列。

多年的照顾父亲和给予其他病患家属意见的经验,陈耀锋列举各种经验之谈供参考。

失智症病人行为异常,失忆问题会严重至连亲生儿女也不认识的六亲不认地步。病人小便失禁,在外会随地小便,令家人感到难堪。

这是因为病人的脑部萎缩,神经不能良好的传达讯号,以致身体器官失去控制,由于记忆发生问题,独自出门可能会失踪。

病人也会一反常态,变得脾气暴躁,不但会暴粗骂人,还动手打人。

类似种种异于常人的情况下,最好是由病人信任并带来安全感的家人照顾病人。

到了最后,病人可能连吞咽都成为问题,每一餐都要由人喂食,至于严重的六亲不认失智,可能仍能够活多一两年,可见看护的家人是多么的痛苦。

看护失智症病人饱受病人折磨,一切的付出可能换来其他亲人的误会。

比如,一名老母亲明明吃饱了,却向上门探访的亲友投诉还没有吃饭,不明就里者还以为她遭受虐待。

银发保健

失智症系列(五)·重度患者可享残障人士福利

在非政府组织方面,马来西亚帕金森症协会与马来西亚阿兹海默症基金会,帮助病人及家属,提供各种后援帮助如物理治疗及心理谘询,与病人家属互相扶持,一起面对这个老人病。

其中帕金森协会还成功的把重症的帕金森症病人,列入残疾人士类别当中,让病人可以得到更多帮助。

失智症(Dementia),也称痴呆症,是脑部疾病的其中一类,导致患者思考能力和记忆力长期并逐渐地退化,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但个人意识却不会受到影响最常见的失智症类型是阿兹海默症,其次就是帕金森症,是两大老年神经退化性疾病。

在我国的医药制度下,严格来说,失智症老人的医药福利是有受到照顾,60岁以上的病人到政府医院诊治,基本上是免费的,如其他疾病一样,只需要付登记费,病人就可以获得标准药物(不包括新药或特效药),只是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

相对之下,若病人到私人医院求医,同样的医生谘询与医药,一次会诊及药费动辄就需要500至1000令吉,所以只要不怕等待,病人可以以非常廉宜的价格得到医治。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