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担心一觉不醒不敢睡 高达40%心梗病人患心病

医句话:
如今已有许多研究表示,除了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家族病史、抽烟等因素,“慢性压力”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或经常处于高度紧张、情绪易暴躁的人,他们患上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常人高。此外,冠心病已有年轻化的趋势,心脏内科医生建议,如果一个年轻人抱怨说有心悸、胸口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他应该接受心脏检查以确保其心脏实际上是健康的。

压力荷尔蒙 血液变浓稠

专题

喝柠檬水化解肾结石?专家6问破解迷思

医句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除了普及化医学知识,但也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些未经考证的偏方、土方甚至是自称独家秘方等通过社交媒体散播给每个人,若只是无伤大雅的保健知识尚可一笑置之,但若是涉及到危害健康就必须谨慎视之,以肾结石为例,由于对结石的形成没有充分认识,若是轻易听信网上声称“可断根”的秘方而照做,因尿酸形成的结晶体可能因喝下酸性饮料而更严重。

“在泌尿科门诊中,肾结石(kidney stones)是相当普遍的一种情况,按照常理,既然是属于普遍的情况,患者理应可及早察觉及寻求治疗,可是这些年来上门求诊的患者通常已是痛不欲生,或者是医护人员在问诊时偶然发现,安排前往检验后证实是肾结石,因此罗列出一些常见问题,希望能让更多人对肾结石有进一步的了解。

问1:肾结石是否因为常吃硬的食物而导致?比如酥炸品或花生豆类。

专题

临床证实多学科协作 提供肾友最佳护理疗效

医句话:

在采取多学科护理模式来管理慢性肾病时,护理团队里除了要有肾脏科医生,其他重要的成员还包括专门护理肾脏的饮食治疗师、药剂师、CKD护士、医务社工、缓和疗护专科医生及血管外科医生。在这个团队里,每个成员都和肾脏科医生同等重要,大家各司其职,由不同的学科角度来协助病人达到最佳的疾病护理,以延缓其肾功能的恶化。

-

慢性疾病趋向多学科护理

专题

慢性肾病≠洗肾 採多学科护理 减缓肾恶化

医句话:

管理慢性肾脏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血糖血压的控制到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必须顾及方方面面,更讲究平衡,这对病人来说,并非简单的事。实际上,现已有大量的医学研究证实,若在管理各种慢性疾病时采取多学科护理模式,确实能提供病人最佳的疾病护理与治疗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若只依赖肾脏专科医生是不足够的。比方说,当病人需要透过酮酸治疗来进行“补充性极低蛋白饮食法”时,便需要饮食治疗师的介入,协助维持病人营养摄取上的平衡。

专题

人体内分泌总指挥 脑下垂体瘤引發代谢大“灾难”

医句话:

除了一些罕见的先天性问题,大多的脑下垂体疾病都是脑下垂体长了肿瘤所致。其中,99%的脑下垂体肿瘤都属良性,不会突然恶化成恶性肿瘤。脑下垂体肿瘤的发生有些跟遗传基因异常有关系,但是大部分原因不明,没办法说哪一群人有较高的罹患风险。然而,无论肿瘤有多小,都该积极治疗,因为脑下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指挥”,即使脑下垂体瘤再小,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却非常大。

体积虽小 功能甚大
“脑下垂体(pituitary gland)是一个位于人体大脑下、直径约1公分的腺体,它可分为前后二叶:

1. 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泌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专题

疫情期间心脏病患都去了哪里? 安心在家 心血管疾病减70%

医句话:

当所有门都关上了,必然会有一道窗为你而开,疫情的肆虐让全球人民惊慌失措,死亡惨重,经济活动停顿等,但在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中却迎来一个利好消息,就是被列为人类头号杀手的心血管疾病竟然出现大幅度下降,求医人数在疫情期间对比疫情前呈断崖式下滑,或许疫情期间的生活作息可被视为关键因素。
 

3少1多改善心脏病

“COVID-19的无情肆虐的确对全球人民造成严重伤害,包括人命、经济等,至今疫情的死亡人数仍与日俱增,没有看到明显缓和的迹象,封关、封城或封小区等依然在全球不同地方上演着,尽管类似行动管制令的措施在不同国家实施导致人们必须在家,但也因此出现了全球性的心血管疾病求诊人数大大降低,其中在欧洲疫情重镇意大利就骤降了70%。

专题

痛要说出来 全国11公院 多学科减痛

医句话:
除了一般慢性疾病之外,疼痛是患者前往咨询医生的另一原因,根据马来西亚在2012年的一项科研报告,每4人中就有1人是因疼痛而必须见医生,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肚子痛、头痛以及肌肉或关节疼痛,尽管疼痛并非一种疾病(disease),但却是足以折腾患者的表面症状(symptoms),以“痛不欲生”来形容也不为过,换言之若在治疗之前先行解决疼痛对患者带来的折腾,对紧接在后的治疗有极大帮助。

专题

反覆发炎 智齿阻生不拔 祸及大牙双双报销

医句话:

很多人害怕拔牙,即使有智齿阻生的问题也不愿意拔除。其实,智齿阻生未必需要接受预防性拔牙治疗,但要保持口腔,特别是智齿范围的卫生,需勤快刷牙和使用牙线洁牙,降低蛀牙和炎症的发生,否则反复发炎丶肿痛等,就要考虑拔除智齿,避免恶化。

智齿正常 无需拔除

“阻生齿(impacted tooth)是指牙在颌骨内不能萌出到正常咬合位置,而智慧牙或智齿是其中常见的阻生齿,亦称阻生智齿(impacted wisdom tooth),好发于18至30岁年龄层。

智慧牙其实是人类第三颗臼齿(大牙)或磨牙(molar),其功能与其他臼齿一样,可帮助咀嚼食物。根据蒙古人丶白人丶原住民和黑人的牙颌骨分类,澳洲原住民的牙颌骨较大和长,智齿容易萌出,所以,澳洲原住民罕见有智齿阻生的烦恼。

专题

爱“跟风”却跟错风 国人健康识能仅6%

医句话:

大马要成功在全国医疗方案上取得跃进,必须要解决现有的挑战,包括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照护鸿沟丶通过科技改变思维及行为丶发展远程医疗及推动医疗照护的改革。全国及各州展开跨领域的合作势在必行,让我国的医疗持续创新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并取得最佳的结果。

私人制药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NUS Enterprise)合力制作并推介《亚太区健康心脏,健康老化》(Healthy Hearts, Healthy Aging Asia Pacific)报告中专属马来西亚的版本,其中也涵盖多名心血管疾病专家的见解。

专题

益生菌,脑长雾?错!6点推翻研究结论

医句话:

人们经常说媒体会抄作新闻以引起轰动,但是,这并非完全正确,因为我对科研人员这么做而感到惊讶。他们使用一些有缺陷的实验,有时会做出不利的主张。当今的消费者都是精明的,我希望人们在做出决定之前更好地了解情况,而不是只相信所见或所读。

D-乳酸性酸中毒致大脑“醉酒”

“有文献显示,服用益生菌会引起脑雾,我们有必要来探讨这项研究。来自美国奥古斯塔大学一组由劳奥(Satish Rao)医生为首的研究人员在2018年证明了益生菌与大脑雾气相关。他们使用‘相关’一词是因为他们还不确定益生菌是否是脑雾的原因。他们列举了D-乳酸性酸中毒(D-lactic acidosis)为原因之一。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