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黄志君/父染疫后易气喘 或可参加肺部复健计划

问:我父亲75岁,不久前感染COVID-19,因为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所以住院。虽然他现在痊愈了,但是有时候还会感觉到气喘,尤其在公园走了一圈后开始气喘,需要停下来休息。他也害怕会上气不接下气,开始减少出门运动。

Q1:请问这种情况会否是感染COVID-19留下的后遗症?应该如何改善?
Q2:父亲一直以来都有走步散步的习惯,如今减少运动,我们担心会有其他的问题,请问还有哪些运动可以取代和改善?
Q3:距离上次感染已经4个多月,请问有没有必要再看医生检查肺部?

 

医生解答:

问医

小孩接触玩伴就气急送院 追踪观察防哮鸣变哮喘

我的女儿现在是1岁又5个月大,每次她一接触到其他小朋友,比如一起玩,就会出现肺气管阻塞,然后就会呼吸困难,而每次一发生这样的事就必须送院治疗以及住院,身为父母也感到棘手不已。

Q1:请问医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A1:从你所提供的有限资料来看,你的女儿有可能是哮鸣(wheezing)的问题,而反覆性的哮鸣(recurrent wheeze)需要追踪与观察入微以确定其会否变变成哮喘(asthma)。可观察的导因(triggering factors)有:

  1. 上呼吸道感染
  2. 冷天气
  3. 空调
  4. 灰尘
  5. 尘螨
  6. 运动
  7. 饮食(冷饮,西瓜,鸡蛋及奶制品等)
  8. 情绪高涨(过度兴奋,哭泣等)
  9. 烟雾
  10. 香水等

至于解决方法有以下2种:

问药

黄宏圣/忠言逆耳

他几乎每个星期都来买短效型的气喘喷雾剂(Salbutamol inhaler)。

我问他:“你一直都有气喘发作吗?看你买新药的次数,你的气喘没有控制好吧?而且你的手一直在抖,这个蓝色的药用过量了吧?”

他:“我每天都要喷这个好几次,没有的话我走路都会喘。”
我:“医院就给你这个蓝色的喷雾吗?没有其他的?”
他:“有,可是我知道那个是类固醇,不敢用它。我现在那么胖就是以前一直吃类固醇药丸造成的。我怕副作用了,所以没有用那个巧克力色喷的药。”(按:巧克力色的喷雾是预防性类固醇气喘喷雾。)
他:“我没有这个蓝色的药会死掉。”
我:“你只用这个,气喘不受控制,一样会死掉。记得邓丽君怎么死的吗?其实,吃的和喷的类固醇比起来,喷的没有那么多副作用,而且是预防哮喘发作。你怕副作用而不用,却选择另外一个不能帮到你的药,何苦呢?”
他:“我找时间去医院看看先吧。”说完匆匆忙忙地转身离开。

药物副作用不是必然的,所以不需要过于担心药物副作用发作的偶然性,也不需要因此而让自己的身体受损,使病情不受控制。对于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的病,我们更加要学习如何与它做朋友,与它和平相处。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