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抠鼻 鼻中隔破损 严重须手术“补洞”

医识力现场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1)我之前曾确诊COVID-19,之后一直出现鼻塞的问题,总觉得喉咙卡卡的,请问这是不是所谓的过敏性鼻炎呢?
答:从所形容可以是过敏性鼻炎或者是鼻窦炎造成。一个人可能在之前已有过敏性鼻炎问题存在,但因没有过敏原的刺激,所以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可是一旦被刺激了,比如曾确诊COVID-19,那就可能出现你所形容的症状如鼻塞及喉咙卡卡等。再来一个人确诊COVID-19后,鼻窦炎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后遗症,比如鼻涕倒流,这些也会引起鼻塞或喉咙卡卡。

2)我曾进行鼻中隔手术,但半年过去了还是会有鼻塞症状,请问这是不是因过敏性鼻炎所造成呢?还有鼻中隔手术费一般上是多少呢?
答:当患者进行鼻中隔手术时,通常医生也会同时处理下鼻甲肿大;一般上在手术后若仍有鼻塞问题,很大可能就是下鼻甲再次肿大,主要是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所造成,因此在手术后医生也会建议患者必须管理好鼻炎及鼻窦炎的问题,以免造成鼻塞问题再现。一般上鼻中隔手术,在私人医院的费用估计是1万令吉左右,但也胥视是否同时也需要处理下鼻甲肿大和鼻窦炎的问题。

3)请问要如何检查过敏问题呢?
答:要找出一个人有哪些过敏原可从两种方式进行,分别是皮肤点刺测试(skin prick),具体做法是通过点刺来确定一个人有哪些过敏原及过敏程度,大约须15至20分钟。

另一种就是血液测试,可检测数十种以上的过敏原,包括食物等,不过一般上需要数天以上。通过检测过敏原可以让患者及早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接触到过敏原。

4)孩子很喜欢用棉花棒或手指去抠鼻孔,曾试过去纠正但不听,请问他持续下去会有哪些伤害呢?
答:
任何人包括小孩用异物或手指去抠鼻孔都会令鼻子受伤,必须立即阻止;最常见的伤害是造成鼻子流血。另外有一种罕见的伤害,当一个人长期不断抠鼻时,会造成鼻中隔的软骨受损,进而出现穿洞,严重的话需要进行手术来“补洞”,所以不要去抠鼻是每个人必须牢记及做到的。

5)我一两个月会有一次流鼻血,咨询了医生被告知是我的微血管太薄,除了用射频消融之外没有其他方法,是真的吗?
答:
一般上常流鼻血有2个可能性,第一是经常用手去抠鼻,倘若鼻腔的血管较细,那就容易流鼻血。第二种可能就是过敏性鼻炎所造成,因此要改善常流鼻血须从这两方面着手改善,倘若已做好这两方面还常有流鼻血,那就须考虑射频消融。

须注意的是,若已经用了射频消融,但还是有抠鼻恶习的话,可能不到半年又会再度流鼻血。

6)鼻涕倒流是否会造成听力消失呢?
答:
不会,但是鼻涕倒流严重的话会造成中耳炎及积水,当积水严重时会导致耳朵被堵及听力变差,但通常是短暂性,可持续数星期,只要及早求医且用上合适的药物就可以改善。

7)之前曾咨询过两位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医生,也做了内窥镜及X光扫描,鼻腔没有问题,可是却常常有异味,也有吃抗过敏药物,但都没效果,该怎么办呢?
答:
建议考虑进行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以检查鼻窦是否有其他潜伏问题,比如是否有真菌感染所造成的慢性鼻窦炎等,通过CT可以很清楚找出问题。

8)闻不到味道,鼻子有水瘤(即息肉),是否须手术呢?
答:
确实,手术是可以改善呼吸及鼻窦炎问题,同时也减少发炎几率,但须注意的是,就算做了手术后,仍须通过药物如长期用类固醇喷鼻剂来控制鼻窦炎。

9)我想了解一下鼻窦炎手术大概多少钱呢?还有在手术后是否能正常用鼻子呼吸呢?
答:
鼻窦炎手术在私人医院的费用大概是2万5000令吉左右,属于保险理赔范围。至于手术后是否能正常用鼻子呼吸,须视手术严重程度。一般上手术后医生会用纱布或海绵等堵着鼻子来止血,此时患者在手术后就只能用口呼吸,直到第二天医生拆除了纱布及海绵后就可以用鼻子呼吸。

若是手术比较轻微,没有太多出血,或者是用射频消融等,那就无须用纱布或海绵来止血,患者在手术后可以用鼻子呼吸。

10)过敏性鼻炎会引发耳鸣吗?耳鸣可以根治吗?
答:
有可能,当过敏性鼻炎发作时会造成耳咽管(eustachian tube)功能异常阻塞而产生气压,进而出现耳鸣或听力欠佳,有些人甚至会头痛不适。至于耳鸣,截至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与它共存,需要时间去适应。

11)鼻子过敏是否会遗传呢?
答:
是的,鼻子过敏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当父母有过敏问题,孩子有40%至50%几率也会过敏。

12)下鼻甲肿大该怎么办?有时甚至会造成呼吸困难。
答:
一般上会先建议使用药物来控制过敏性鼻炎,比如类固醇喷鼻剂等,之后若还是无法改善,就须考虑手术介入。

13)青少年时期的哮喘之所以会减少,是不是因为他的免疫力比较好了呢?
答:
哮喘的发病期比较多是出现在儿童时期,而到了青少年阶段就会逐渐减少。

14)孩子之前因过敏性鼻炎而引发气喘,所以随身携带吸入器,可是到了上中学后就没有气喘,是否可以无须再带吸入器呢?
答:
可以的。

15)邻居每天早午晚都会点香,不仅造成空气污染,甚至引起过敏,我该怎么办呢?
答:
有时候过敏并不一定是过敏原,而是一些触发因子如被化学物刺激到,可以是香水、香烟甚至点香的烟等,倘若有过敏不适,能做的就是避免,如关门或关窗。

16)第三期鼻咽癌如何治疗?
答:
主要是放射线治疗(即俗称的放疗)以及化学治疗(化疗)。

 

_
谢建裕医生(Sia Kian Joo)
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

 


17)长时间抠鼻会不会造成耳咽管感染,甚至引起听力问题呢?
答:
不会,但长时间抠鼻会造成其他伤害,比如流鼻血或鼻中隔软骨受损等。

18)男性,63岁,最近一直感觉喉咙痒及频密咳嗽,有时会咳出无色但浓稠液体,鼻子也会有些无色透明液体,出来后就有些缓和,这类情况已持续快一个月。以前也曾发生这类情况,但几天就没事,这次却持续了很久,该怎么办呢?如果不理会是否会自然好呢?需要吃抗过敏药或类固醇吗?
答:
从你所形容的症状很大可能是慢性鼻窦炎,抗过敏药及类固醇喷鼻剂可以试两周,同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来清洗鼻腔,若还是没有改善,建议咨询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医生。

19)我长期感觉鼻塞(一边),而且嗅觉变差,通常白天还好些。一年前曾咨询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医生,被告知鼻子有些歪,但没有生东西,需要做进一步治疗吗?
答:
你形容的是鼻中隔弯曲问题,这类情况只能借助手术才能改善。如果鼻塞已经严重影响生活,那就要考虑手术。

20)孙子今年7岁,长期早上起床会咳,但医生检查后却告知肺部和器官没痰,请问是否与鼻子有关呢?
答:
这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所造成的鼻涕倒流,或者是多见于儿童的腺样体炎(adenoiditis),也就是位于鼻腔后方和咽喉上部的淋巴组织即腺样体发炎,进而出现鼻涕倒流。

21)小朋友很抗拒洗鼻子,因为觉得洗了后耳朵和头会痛,该怎么办呢?
答:
我会建议在洗鼻子时的方式要稍微调整,包括把生理盐水射入鼻腔时要轻柔些,同时把鼻涕擤出鼻腔时不要太用力,这可以改善不适。

22)孩子3岁多,时常流鼻涕,有时是透明,有时则是绿色的,但之后会自行痊愈,这样的情况反复一个多月了,该怎么办?
答:
这是过敏性鼻炎所造成的,进而出现感染性鼻炎如伤风感冒等,因此仍须从改善过敏性鼻炎做起,这样也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出现。

23)鼻窦炎发作,但却对抗生素过敏,该怎么办呢?
答:
建议可以及时咨询主治医生,试另一种抗生素。

24)有皮肤湿疹问题的人,若使用清水来清洗皮肤的话,是否可以止痒呢?
答:
清水是可以有止痒效果,但与此同时亦可以加上乳液(lotion)和保湿(moisturizer)来保湿。

25)在使用免疫治疗时,却出现皮肤湿疹,该怎么办?是否须立即停止免疫治疗呢?
答:
我的建议是若出现不寻常的副作用,可以立即停止,同时及早咨询皮肤科医生,他们也有用免疫治疗,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处理。

26)长期使用抗过敏药(antihistamine)是否会有哪些后遗症呢?
答:
不会,它是属于可安全使用的药物,若实在有这方面顾虑,可以携带药物咨询社区药剂师。

27)早上起来,一边鼻子在流鼻水,是否鼻子发炎呢?听力会受到影响吗?
答:
从你所形容来看,问题始终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当鼻涕流出时形成耳咽管狭窄及阻塞,耳朵就会因气压而被堵住,造成听力受损。一般上只需让鼻腔通风,减少耳咽管阻塞,必要时再根据医生指示吃药,就可以改善问题了。

28)请问市售的虎乳芝营养辅助品是否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呢?
答:
这类营养辅助品并没有太多的科学研究数据,如果没有不良副作用和对有关辅助品敏感,可以一试。

29)孩子睡觉一直磨牙该怎么办?是否咨询医生戴上牙套来防止呢?
答:
牙套是治疗的一种方案,建议咨询牙医或口腔科医生会更合适。

30)据说戴上一种氧气机来睡觉,可以减少打鼻鼾及睡眠窒息问题,是真的吗?
答:
它并非氧气机,全名是持续性正压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它是改善阻塞性睡眠窒息症(OSA)的常用方法,透过把空气以气压冲开上呼吸管道,进而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质。

31)为何会出现鼻涕倒流呢?
答:
鼻涕倒流(post nasal drip)是指过量的粘液从鼻腔后部流到喉咙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是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感冒或流感,甚至是鼻息肉等。

32)当一个人长期用嘴巴呼吸该如何纠正他呢?
答:
一个人之所以长期用嘴巴呼吸,最大可能就是鼻塞,因此建议及早咨询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医生,深入检查鼻子结构及是否有阻塞等。

33)请问捏一下鼻子或擤鼻涕时就会打喷嚏是属于鼻子敏感吗?
答:
是的。

34)请问我的左鼻一直塞,且眼屎特别多和有耳鸣,请问有可能是鼻窦炎造成吗?
答:
有可能。

编按: 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4.06.1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