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保健

黄轩 / 当家人病重时,保健食品该继续吃吗? 医生:绝对不行!

很多人以为,多吃一点保健品可以帮助病人“补一补”,甚至有家属会带一堆保健食品到加护病房,拜托护理师帮忙从鼻胃管灌给病人吃……

但这个行为,其实不但没帮上忙,反而可能害了人!

胸腔及重症内科顾问黄轩医生提醒,当身体正面临败血症、心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等重大危机时,全身处于剧烈发炎、代谢紊乱的状态,这时候吃进去的保健食品,很可能“没用”,更严重可能干扰治疗、加重免疫系统的负担!

为什么病重时不该补保健品?

医疗团队拒绝这些补充,是有根据的:

问医

黄轩/大肚腩高个子 罹癌风险更高

问:很多人说肥胖的人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包括癌症。请问:

Q1: 哪一种身材最容易患癌?
Q2: 哪些方法帮助预防癌症?

 

医生解答:

这里整理一下自己所阅读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一项33万人的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现不同的体型与整体癌症的发病风险有关。

该研究涉及近33万人,大部分年龄在35岁至65岁之间。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腰臀比、腰围、臀围,将他们大致归纳为4种体型:

疾病疗法

生命末期 别再洗肾? 良好医病共识 圆满最后一哩路

医句话:

病人在生命的末期阶段究竟要不要洗肾,并不是医生说了算,而是需要病人家属与医疗团队一起努力,让病人在人生最后一哩路是有尊严,并且有生活品质的治疗。

“法鼓山创办人圣严师父和佛光山创办人星云法师在生命的末期阶段,都是在洗肾中度过,身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怎么看待呢?

其实洗肾是俗称,在医学上叫做血液透析,到底生命末期病人要不要洗肾呢?所谓缓和医疗,就是不洗肾吗?我想这是很多末期病人和家属,甚至一般人的迷思吧!

早在2000年,美国肾脏科学会(ASN)及肾脏医生协会(RPA)已成立了工作小组,特别讨论末期病人的血液透析该怎办?于是他们有为当医生于两难(洗或不洗)情境下,决定何时停止启动洗肾(withold initiating dialysis)和何时撤除(withdrawal)病人正在进行的血液透析治疗作出了临床指引。

急诊创伤

担心人挤人 不敢去投票?掌握5点 避开梨泰院践踏惨剧

问:今年是我第一次参与全国投票,对于终于可以参与投票这个神圣任务我感到非常雀跃,可是日前发生在韩国梨泰院的人挤人死亡惨剧却让我和朋友惊恐不已,于是朋友不断劝我说,全国大选去投票时也是人潮聚集的地方,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别去投票好了。

我想知道若是发生类似人挤人的意外时,该怎办呢?之前看到一篇报道说若遇上人踩人意外时,建议在发现人群过度拥挤或情绪过于高涨要及时离开;当发现已经被人群包围不要停下,顺着人流走,就算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捡;不要被绊倒;前方有人摔倒了要大声呼救等。

同时,这篇报道也有提及在人挤人的现场行走时,双手握拳架在胸前,尽量保持胸腔不被挤压,一旦真的被挤倒在地起不来,尽量将身体卷缩成球状及侧躺在地,双手要紧扣在颈后,保护好头、颈、胸和腹部。

Q1:若是在大选期间,我参与的集会出现人挤人是否可以用以上的准则呢?
Q2:据说韩国的这起意外中很多人是窒息死亡?为何会这样呢?
Q3:我现在一想到集会就感觉很慌张,该怎么办呢?

问医

黃轩 / 稍用力走快点就喘 慢阻肺无法根治 惟肺复健助益大

问:我今年84岁,近年来咳嗽屡医不愈,经过X光检查,一开始医生说因年纪老,肺功能欠佳之故,去年开始就连上楼梯或快步走就会气喘,以为是心脏有问题,于是便去找心脏科医生做了不同的检验,包括心电图、超声心电图以及跑步机测试等,之后医生说我的心脏没有大问题。

多年前因心律不整,有长期服药(warfarin),不过从今年2月份起,改服另一种药物,根据医生,之所以会气喘,那是因为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医生也说此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药物可根治,只能用药物舒缓而已。

随后医生开了处方包括吸入剂,用了很久但效果不是很好,再去咨询另一位医生,医生加给其他的药物,但已服了4个多月,病情还是依然,稍微用力或走快点就会气喘,多说话就会气喘及咳嗽,身体常显得虚弱无力。
我想请问医生:
Q1:是否还有其他药物可改善我的病情?附上目前在使用的药物清单。
Q2:除西药外,是否有中药可改善或治愈此病呢?


医生解答:

成人健康

"突破性感染,不是COVID—19疫苗才有"

防疫须知

民众以为打COVID-19疫苗接种,会有突破性感染,就是代表疫苗无效而不去登记接种疫苗,甚至出现了很多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 的行为,这是非常要命的错误观念。

每种疫苗,都会有突破性感染,大家都报导COVID-19疫苗接种突破性感染,民众都以为全世界只有COVID-19疫苗才有而已。

从小到大,只要是打过的疫苗,都会出现过副作用,突破性感染的。然后也由于有疫苗接种保护我们的健康,我们现在才能健健康康在滑手机看新闻。

所以,不要以为今天的COVID-19疫苗接种无效,才会有突破性感染,而是要知道,这是从小到大,你我都会受到了很多疫苗的保护力支持着自己。

而流感疫苗突破性感染,比COVID-19疫苗还多,依据之前流感研究在4万6733名流感疫苗接种者,有425人,产生疫苗突破性感染,约占0.93%左右。

成人健康

黄轩/为何COVID-19幼儿重症与死亡率低?

防疫须知

由于Delta病毒传播率很高,家有小朋友的父母亲们,开始一直很焦虑了,一位母亲问我,关于孩子万一感染Delta病毒,怎么办啊?

我告诉她:“不要担心,小孩子的重症和死亡率不高。而且,你比小朋友更危险,由于你还未打疫苗,你得重症和死亡率,以科学角度看,是会比你家自己的小孩更高。”

在小孩和大小孩的确诊率,10岁以下儿童的确诊很低(6.7%),10歳以上较高(13.7%);显然年龄一增加,得COVID-19几率会增加。

根据美国研究显示成年人,因COVID-19变成重症住院治疗的约28.9%,这些成年人,有13.6%死在医院。

如果分年龄来看,越年轻,死亡率越低。

18岁至29岁:1.4%死亡率

成人健康

食品不会传播COVID-19

防疫须知

从去年开始有很多不可思议谣言:在蔬果中,有COVID-19病毒、在渔类中,有COVID-19病毒、在肉类中,有COVID-19病毒等。

如果我告诉你,COVID-19病毒喜欢的蔬果肉禽,完全不在食物中,而只在个人习惯不好,卫生不佳的手指头;又不爱戴口罩或囗罩拉到下巴,不正确的行为中,你相信吗?

COVID-19较易发生在人身上,在人类的呼吸系统中,有COVID-19的称为ACE2。我们知道,病毒一般由核酸内核与蛋白外壳构成,它们是没有自主复制能力,没法自力更生的;所以病毒需要侵染细胞(宿主),借宿主的核酸合成系统以及蛋白表达系统来完成复制和扩散。

2020年1月21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COVID-19S-蛋白结构的模型分析,率先推测COVID-19与SARS-CoV一样,通过人细胞表面ACE2受体的介导作用进行入侵,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

成人健康

黄轩/“副作用愈大,保护愈好?”

防疫須知

何谓副作用或者不良反应?其实在正常使用下,在任何药物、疫苗的临床试验,人数最多不过几千人试验,而最常见的是以下3种:

第一,副作用:可以预期会有的反应,例如常见任何注射,会有局部副作用,红肿热痛,这是典型可以预期且轻微的反应。
第二,不良反应:任何不可预期、不想要或者过度的反应。
第三,罕见副作用:根据国际医疗科学组织会议(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 CIOMS)的分级方式为:

极常见:≧10%
常见:≧1且<10%
不常见:≧0.1且<1%
罕见:≧ 0.01且<0.1%
极罕见:<0.01%
未知(无法以现有资料推断)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