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 C肝 ALD NAFLD 肝病四大元凶横行 沉默杀手无声夺命
医句话:
全球包括大马的肝病类型主要有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肝病。从数据来看,大马目前仍以B型肝炎为多数,但随着现代男女的生活作息欠佳,尤其是三高及肥胖问题年轻化,非酒精性肝病的病例与日俱增,认清肝病严重性及着手改善刻不容缓。
医句话:
全球包括大马的肝病类型主要有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肝病。从数据来看,大马目前仍以B型肝炎为多数,但随着现代男女的生活作息欠佳,尤其是三高及肥胖问题年轻化,非酒精性肝病的病例与日俱增,认清肝病严重性及着手改善刻不容缓。
工作交际应酬,几杯黄汤下肚后,许多人会有胃部不适的问题。肠胃科医生郑泓志也提到,常常有民众向他询问喝酒后胃不舒服、反胃,有哪些食物可以帮助缓解?因此,医生整理了6种酒后适合吃的食物,但也提醒民众饮酒过量必定会影响消化系统正常运作,应适可而止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度负担。
为什么喝酒之后常会感到胃部不适呢?郑泓志医生表示,这是因为酒精会刺激肠胃蠕动运作,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并可能伤害胃黏膜,同时也会影响食物在肠胃道内的消化吸收速度,因此喝醉后常会感到恶心、呕吐或腹泻。
除了胃部不适外,饮酒还会造成许多问题,郑泓志医生提到,喝酒可能还会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失衡,而且肝脏在代谢酒精的过程中,也会消耗较多的营养素,因此喝酒后常会感到头晕、口干舌燥、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宿醉的状况。
合作伙伴:
医句话:
胃息肉具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此,及早进行胃镜检查诊断至关重要。
胃息肉切除术后,应在1年后进行胃镜检查,以确保无复发迹象。胃疾患者更不能因佳节而放纵,必须少量多餐,少食胃药,避免胃炎的发生。
“胃息肉是指胃部表层细胞增生而形成的肉瘤,大部分胃息肉的病因仍不明,有些病因则是长期胃炎,至于胃炎的病因有很多,其中压力、烟酒、幽门螺旋杆菌、止痛药等;部分胃息肉的形成与胃药─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有关。一些长期(超过1年以上)服用此类胃药的人,患胃息肉的风险可能较高。
在胃息肉病例里,女比男多,在10个病患当中,女性占8人,男性则2人,尤其是服用胃药而患上胃息肉。
医句话:
华裔常在佳节期间饮酒,但当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3%或以上时,可能引发酒精中毒。患者会出现呼吸缓慢、呕吐反射消失、体温下降、口唇或四肢青紫、以及无法被叫醒等症状。一旦发现以上情况,旁人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将患者送医以促进酒精代谢,否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饮酒需谨守3大原则:不空腹、不灌酒、不服药。
“当酒精进入胃部后,它能让人体放松,意识逐渐模糊,平衡力也逐渐失调。然而,当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导致酒精中毒(alcohol poisoning)。酒精中毒是指血液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tent, BAC)超过安全范围。一杯啤酒、一杯红酒或一小杯烈酒即可使血液酒精浓度达到约0.02%。当血液酒精浓度达到0.3%或更高时,酒精中毒的症状便会显现。
随着生活压力增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现代人面临肠胃问题的困扰。肝胆肠胃科医生萧敦仁指出,对于首次发作的胃痛和经常性的长期疼痛,应避免自行用药,保持警觉,及时就医并做好正确的诊断,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萧医生强调,如果从未有过胃痛经历,应在第一次出现胃痛时,立即寻求肠胃科医生诊断,因为缺乏经验很难确定疼痛的原因。萧医生解释道,胃痛通常发生在心口附近的上腹位置,并可分为饭前痛、饭后痛或持续疼痛。这些疼痛类型的成因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持续疼痛或剧烈疼痛更需要立刻就医。
萧医生进一步解释,胃痛可根据时间和情况进行初步分类:空腹痛多为十二指肠溃疡,饭后痛则可能是胃发炎、胃食道逆流或胃溃疡;如果是饭后30分钟后开始的疼痛可能是由胆结石引起。萧敦仁医生提醒,若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家中常备药物无法缓解,由于胃痛成因多样且复杂,可能胃部存在有更严重的问题或病变,例如胃癌或胰脏癌等。这种长期、轻微的疼痛,或疼痛的方法跟过去不太一样就不应忽视,应及早就医以获得准确的诊断。
很多家庭都会备有常用的胃药,但萧医生提醒,这些药物不一定适合所有胃痛情况,尤其随意服用他人处方的药物更具风险。胃痛的原因众多,成药常见的制酸剂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萧医生建议,若服用胃药后无明显改善,应立即就医。
医识力现场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反复腹痛腹泻血便
—— 比癌症更棘手的 炎症性肠病
日期:2024年7月27日(周六)
主讲人:肝肠胃内科高级顾问廖泓睿医生
主持:饮食治疗师陈依婷
1)长期饱受工作压力,是否会加剧IBS,甚至会演变成IBD呢?
答:的确,生活压力是其中一个引起或加剧IBS的导因,但IBS不可能演变成IBD。两者是不同机制的疾病,IBS是肠道过敏,而IBD主要是肠道发炎。
医识力现场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反复腹痛腹泻血便
—— 比癌症更棘手的 炎症性肠病
日期:2024年7月27日(周六)
主讲人:肝肠胃内科高级顾问廖泓睿医生、饮食治疗师张嘉俊
主持:饮食治疗师陈依婷
廖:廖泓睿医生
张:张嘉俊
医句话:
医句话:
IBD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因此患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长期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心理压力方面,病患因长期腹痛腹泻而避免外出,以致与社会脱节,衍生忧郁症。
“炎症性肠病(IBD)不仅为病患带来生理上的并发症,经多年观察,此病症对病患也造成心理问题,须及早诊断和综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