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美容

吞服型胃水球 半年甩重10%至15%

医句话:

随着减重治疗不断推陈出新,医学界迎来另一突破——新型吞服型胃水球。不仅无需手术、无需内视镜、无需麻醉,使用方式简便,也具有一定的减重成效,堪称目前风险最低的减重程序方案。

“近年新引进的吞服型胃水球(swallowable gastric balloon),让减重手术简化得如吞下一颗药丸般容易,可谓是众多减重程序之中最方便、简单又直接的方式。

马来西亚的超重率逾50%,排名亚洲前列。不知是否与我国作为多元种族的美食天堂有关,加上普遍缺乏运动习惯,导致国人体重一直居高不下。然而,肥胖不仅影响外观体态,更堪称百病之源,比如‘三高’、心脏疾病、脂肪肝等,都与肥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列为疾病之一,肥胖问题日益受到全球重视,‘名列前茅’的我国,又岂能置身事外?

随着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升高,减重手术也不再仅被视为美医用途,而是在医学上扮演治疗肥胖症的关键角色。近年来,减重手术技术推陈出新,从传统需开刀的胃切除术,到无需切口的内视镜胃缝合术与传统胃水球等,而这次介绍的,正是传统胃水球的再度演进——吞服型胃水球。

疾病疗法

【健康医疗网】治疗病态性肥胖 术后管理至关重要

对于透过饮食控制、运动来减重成效不佳的人,减重手术是目前对病态性肥胖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否适合执行还需要经过医生专业的评估。恩主公医院普通外科吴东琰医生表示,外科减重手术主要有减少胃容量和减少吸收两个目标,其中袖状胃切除手术是目前台湾采用最多的减重手术,透过切除部分胃部,来达到减少胃容量,一般状况来说体重减轻幅度约25%至35%,减重效果好,亦能对糖尿病控制有所帮助,但缺点是胃食道逆流几率较高。

另外两种主要的减重手术为胃绕道手术和缩胃绕肠手术,其中胃绕道手术则更为复杂,它不仅减少胃容量,还绕过部分小肠来减少营养吸收,但因为改变原有之胃小肠之连续构造,因此导致术后难以进行胃镜检查,且风险较高,一般状况来说体重减轻幅度约30%至40%,同样减重效果好,也能有效控制糖尿病。

吴东琰指出,缩胃绕肠手术结合了这两者的优点,在进行袖状胃切除后,再加上小肠绕道,从而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和慢性病控制。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缩胃绕肠手术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一般状况来说体重减轻幅度约30%至40%,胃食道逆流几率较低,是目前减重手术的新趋势。然而,这种手术的缺点是术后可能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不良的风险,患者有可能需要终生补充这些营养素。

照护线上

无痕胃拉提缩胃减食量 平均减重15% 配合用药效果更佳

“医生,我最近做健检,发现肝指数很高。”体态肥胖的年轻人拿出一迭报告,报告显示有严重脂肪肝。
“根据各种检查,你的肝指数超标应该与体重过重、脂肪肝有关。”医生说。
“脂肪肝会怎样吗?”年轻人问。
“千万别小看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脂肪肝也会造成肝炎,甚至肝癌喔。”

减重手术助控并发症风险

会考虑减重手术的患者大多是考量到健康问题,马偕纪念医院减重暨代谢手术管理中心主任何恭诚医生指出,因为肥胖会造成许多并发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心血管疾病、睡眠窒息症、性功能障碍等,也会增加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

根据卫生福利部公布之体位定义,18岁以上成人的BMI(身体质量指数)达24kg/m2以上为“过重”,BMI达27kg/m2以上为“轻度肥胖”,BMI达30kg/m2以上为“中度肥胖”,BMI达35kg/m2以上为“重度肥胖”。

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拟定个性化的减重计划,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或减重手术,例如无痕胃拉提、胃内水球植入、胃绕道手术、袖状胃切除术等。

BMI达标可纳入治疗选项

饮食营养

减重手术有利有弊  食疗师助达标减风险

医句话:

当一名严重超重的患者在尝试了各种减重方法,仍然无法控制肥胖与相关疾病的情况,减重手术就是最后的杀手锏。须注意的是,减重手术伴随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比如特定营养缺乏、胃酸倒流及胆结石等,因此术前须进行全面评估,且术后的复食也很关键,同时患者在日后亦不可放松饮食控制,以免影响手术效果或造成体重反弹。

“减重手术(bariatric)是一种针对严重超重或肥胖患者的外科手术,旨在通过限制胃容纳的食物量、抑制食欲或改变营养吸收和新陈代谢来达到显着的减重效果。

那减重手术有风险吗?减重手术虽然可以帮助患者显着减重和提高生活质量,但它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减重手术通常只建议给那些身体量指数(BMI)超过37.5或BMI超过32.5并患有代谢症候群的患者。

术后或营养不良 小心胆结石胃酸倒流

医美塑身

减重手术帮助肥胖者找回健康

肥胖不是罪!不过,肥胖会引发许多健康风险,特别是内脏脂肪积蓄比较多的人更是特别容易因为肥胖而引起糖尿病。想要身体健康,让自己瘦下来,才是健康的王道。

瘦身不仅需赖于均衡饮食与运动,透过减重手术,也可以改善及缓解肥胖相关的并发症。

Ara Damansara医疗中心外科专科卜运宏医生表示,大马人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这几年,肥胖人口更是快速攀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公布的数据,大马是东南亚地区肥胖人口中最多的国家。超过45.3%的大马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被归类为超重或肥胖人士。

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多种:家族性肥胖者受到基因遗传及年龄影响、暴饮暴食加上缺乏运动或女性在产后所导致的肥胖。

别以为瘦子不会患上糖尿病!卜运宏医提醒,有些人的四肢并不胖,体重也未过重,但却有个大肚子,即腰围过宽,这种身材被称为中央型肥胖的身材。中央型肥胖增加了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过剩脂肪堆积在腹部组织,进而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出现胰岛素抗拒、高血压及血管疾病等,而代谢综合症正是导致第二型糖尿病。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