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

洁身自爱?安全性交? 性教育 用智慧保护自己

医句话:

性教育的普及化有助于青少年更早认识自己及晓得如何保护自己,包括在一时冲动下发生性行为后该怎么办,除了能避免影响性健康,也能让青少年更了解自己身体的发展。

“提早给予性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更好保护自己,以免在无防范下性行为而怀孕或染上性病,且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并影响性健康。以西方国家为例,很多青少年已有性经验,可是却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去预防怀孕及性病,毕竟青少年喜欢冒险,有性行为并不出奇,在西方国家的大部分未成年者有多重性伴侣是很普遍的事。

在马来西亚,性教育仍未纳入学校的课程,在城市里,多数青少年的性知识来自于网络,但在乡区,就谈不上正规的性知识了。虽然我国在这社会问题上没有做过普查,加上社会对性行为的态度,所以,真正的数据难以确实,不过,相信这数据会比估计的来得高。

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冒险及不负责任性行为,对女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意外怀孕,太早怀孕不仅对孕妇的生心理产生影响,也给身边的人造成各种问题、压力及困扰,甚至自己日后的家庭生活是否稳定,也是很大的问号。

傳染病

狂欢后排尿痛 下体痒又疡 原来性病已来袭

医句话:

时下年轻人的性行为相对上一代人较为开放,但与此同时亦增加感染性病的几率,倘若能加强戴上安全套的意识,那不仅可避孕,也能避免大多数的性病,尤其是女性,因此做好这方面的防范是有必要的。

“一旦被传染性病该怎么办?究竟是预防重要抑或是治疗呢?首先来谈谈预防的措施。年轻人的性行为都会比较开放,或许也会较冒险,所以如果对性伴侣认识不深的话,最好还是戴上安全套。

一来可避孕,二来可以避免大多数的性病。如果对方的性行为是冒险性,而他的性伴侣很多,那么传染性病的可能性就很高。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怀疑自己被传染呢?一些焦虑性比较高的人,一旦安全套破了或者脱了,就以为自己一定会被传染,当然这是未必的。

那是否就等待病情或者症状发作呢?如果是这样,男性应该马上用肥皂清洗阴茎,普通肥皂不仅能杀菌,也能够杀死很多种病毒,并且也要大量的喝水排尿,细菌如果已经进入尿道可以冲洗出来。

48小时内做紧急避孕

亲子妇幼

下体瘙痒反复找碴 绝经女糖友更常见

医句话:

对女性来说,下体瘙痒难以启齿之余,更让人难受。除了影响工作,坐卧不安、脾气暴躁等皆会影响日常生活。

“在女性的一生中,从小孩、少女到老年,都会遇到外阴瘙痒的问题。当年龄渐长,尤其有了性生活或超过35岁后,患上外阴瘙痒的几率会更高,到了更年期,瘙痒问题会更加显着。

一般上,瘙痒的位置都是在阴蒂、大小阴唇,有时候肛门甚至整个会阴都有瘙痒的症状。除了瘙痒的问题,有些比较难解决的是,可能病情好了后又复发,严重可能会造成行房疼痛。

外阴有瘙痒问题,多数是因为阴道或白带之类的分泌物造成。在我的诊所,每天都会有1到3个患者因下体瘙痒前来求诊。

念珠菌如“豆腐渣”最常见

造成下体瘙痒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念珠菌或霉菌感染。霉菌感染的症状,一般上除了瘙痒,它还有很多分泌物,这些阴道分泌物是呈块状,就好像‘豆腐渣’一样。所以,当她们用棉花清洗下体时,就会挖出类似块状的分泌物。

问医

李永业/口交后尿尿不适 恐染上性病 抗生素可治癒感染

问:医生,我今年29岁,男性,去年十月尾在一次“寻欢”时被性工作者口交,一月中我开始感到发冷但没发烧,怕吹到风和冷气,感觉接近尿道口1公分的部位有不舒服感觉,尤其在每次小便后。

二月中,我去验了血和尿,医生说没问题,没有爱滋病症状,其他数据也正常,之后我再去咨询泌尿科医生,医生开了一些抗生素给我服用,为期一周。

一周后我还是有点不舒服,去看了另一位泌尿科医生,他说没出脓,没事也无须开药,至今我还感觉有异样,经常感觉身体发冷不舒服,我曾去见中医,他说我的肾有点弱,最近胃口不好,已经连续几天吃东西会想吐,胸口有些闷和心脏部位有时会绞痛几秒钟。

过后我有去咨询肠胃科医生,接下来几天就好多了。

请问医生我是哪里出了问题?谢谢指点。

专题

带原病毒未必发病 多数性病皆可治疗 迅速就诊最重要

案例:

45岁的著名艺人威廉即将与未婚妻订婚,不过,他在婚前进行体检时发现对性病呈阳性反应,令他感到非常焦虑,决定去找皮肤科医生确诊。

他告诉皮肤科医生,他并没有任何感染性病的症状,包括生殖器也无异样,不过,血液检验报告却显示,他对疱疹病毒呈阳性反应。

威廉非常徬徨,不知是否要终止与未婚妻的婚约,也不断在抱怨另一名伴侣把性病传染给他。

体内疱疹毒阳性≠患上性病

“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被民众视为一种不可被公开讨论的禁忌,就像著名小说或电影《哈里波特》里让所有巫师都不敢直呼其名的“伏地魔”般,令人闻风丧胆。事实上,性病并不如想像般可怕。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