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妇幼

宝宝出世无肛门怎麽办? 矫正肛肠畸形 重建手术拾自信

医句话:

肛肠畸形是先天性的肠道底端异常,可能是开口不足或位置错误,在男孩和女孩身上有不同的形式,最简单的是当肛门位置稍微靠前,而复杂的则是没有开口而无法排便,并可能伴有其他问题如脊椎、骶骨、膀胱、肾脏或心脏异常等。

“在开始了解何谓儿童肛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之前,让我们先了解受影响的身体部位。‘肛’(ano)指的是肛门,是大肠底端的开口,排便时粪便会从这里出来。‘肠(rectal)’则表示直肠,位于肛门上方,属于大肠的一部分。在正常的排便过程中,粪便从结肠到达直肠,然后穿过肛门排出体外。肛门区域的肌肉有助于控制排便,而该区域的神经则可以帮助肌肉感觉何时需要排便,还可以收缩和放松肛门的肌肉。

亲子妇幼

政府5联转6联疫苗 减挨针次数 提高疫苗接种依从性

医句话:

我们时常以为打疫苗就是带孩子来打针那么简单,但就算是三四个月大的婴儿也懂打针这回事,往往一到达诊所,他们就会哭闹。如果能减少打针的次数,那么父母也比较容易带孩子来打疫苗,接种依从性随之提高。

“日前,我国卫生部宣布把6合1混合疫苗(6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症、B型流感嗜血杆菌及B型肝炎)纳入国家免疫接种计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中,替代现有的5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症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此举让大马成为将6联疫苗纳入NIP的主要亚洲国家之一。

亲子妇幼

纠正孩童挑食 增强免疫力 抓紧“黄金5年”更有“条件”抗疫

医句话:

营养不良对儿童的长期影响大,其中5岁前是成长的黄金期,而在这个时期摄取均衡和足够的营养,对孩童是很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免疫系统和营养息息相关,如果摄取到足够的营养,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强大,在大疫当前,就没有这么容易被击败。

“目前全球大流行的疾病,当然少不了COVID-19,虽然说搜集到的所有关于COVID-19的资料都显示,儿童比较少受到感染,即使中招,状况也比较不严重,但并不代表儿童可以逃过一劫。

亲子妇幼

儿童發展迟缓 5岁前干预或改变结局

医句话:

成长迟缓与发展迟缓虽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会出现重疊,因此很多时候需多学科治疗,以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

“当一名初生宝宝有成长迟缓,不仅是体现在身高及体重等,更为重要的是免疫系统,倘若他有先天性疾病,患上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会更高,而在这一连串的影响下,他的发展亦会受到影响。

因此尽管成长迟缓与发展迟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会出现重疊,比如自闭儿或唐氏儿症状等,在治疗时必须跨部门进行多学科治疗,如营养师、言语治疗师、职能治疗师(关注宝宝玩、自理和社交能力)甚至是儿童发展科等。

以我之前曾见过一个病例,这名宝宝在1岁时有手足口症,必须打针验血等,尽管之后已经痊愈,但却一直无法忘却打针的阴影,因此一直不敢吃副食品,只是喝奶,这样的情况持续至他3岁。

亲子妇幼

长不高吃不胖·非發展迟缓·釐清类型尽速求医

医句话: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为人父母的辛酸,过去成长是否出现迟缓包括体重是否达标、与同龄孩子相比是否较矮小等,一直是父母所关心,随着资讯的发达,如今父母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发展,换言之成长迟缓与发展迟缓虽是两回事,但重要性不相伯仲。

“一直以来,儿童成长迟缓为父母所关注,比如是否长高了?是否长得壮了?但儿童发展是否出现迟缓亦是必须关注之事,倘若在5岁前其发展曲线无法达标,意味着这名儿童也许日后将有学习障碍或认知障碍,对往后日子影响深远。

儿童发展迟缓可分为4大部分,分别是发展动作迟缓之大动作(gross motor)与精细动作(fine motor),以及语言沟通(language & speech)发展迟缓,及社交及认知(social & cognitive)发展迟缓。

亲子妇幼

每20儿童1患ARFID 挑食行为潜藏心理危机

医句话:

根据研究,有25%至30%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挑食,尤其在儿童2岁后开始想要掌握自主权以及接触不同的技能时,想要他坐下乖乖用餐并非易事,因此挑食也可被视为成长阶段的过渡期,只要及时纠正即无大碍,不过若儿童长期挑食,甚至演变成回避或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voidant/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ARFID)那就不是“小儿科”了。


“回避或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ARFID)是近年来才开始被关注及讨论的饮食障碍,根据2013年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DSM-V),当一名儿童的体重不升反降,即无法达标,加上所摄取的营养也不足,即可视为ARFID了。

亲子妇幼

反覆发作 肾脏损伤 别轻忽儿童泌尿道感染

医句话:
造成儿童泌尿道感染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包括尿路结石、龟头炎、先天性的上泌尿道阻塞、膀胱输尿管逆流、便秘、膀胱排空不全和创伤。临床上,儿童很少会有排尿困难或根本无法排尿的问题,因此,一旦家长发现到儿童出现排尿疼痛、发烧、尿液浑浊、尿血、尿液有强烈的刺鼻味等症状,应该马上带儿童就医以进行检查。

此外,如果儿童的下体、背部或腹部受到高冲击性甚至穿透性的伤害,家长也应即刻将儿童带往急诊室,因为其泌尿道系统可能已经受到严重的损伤。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