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信“无害蒸气” 青少年电子烟成瘾 医界警告:从尼古丁到毒品只差一步

医句话:
现代电子烟的口味多元,这无疑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然而,这些产品存在被掺入其他化学物质的风险,对人体可能造成严重的毒性伤害。因此,可参考纽西兰、泰国或新加坡等国的政策,严格管控烟草使用率,甚至全面禁止。同时,也可考虑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NRT)协助成瘾者戒除。目前,大马尚未核准NRT用于戒除电子烟,但若个案的尼古丁依赖程度较高,医生仍可在临床上视情况进行个别评估与建议,同时关注尼古丁成瘾者在戒除过程中出现的戒断症状,特别是情绪变化,如焦虑与情绪低落。


研究指出,青少年吸电子烟的主要原因,仍以同伴影响与社交压力为主,许多人是在朋友的游说或模彷下开始尝试。他们常认为电子烟比传统香烟安全,因为没有燃烧、没有烟雾,仅有‘蒸气’,且外观时尚、酷炫、无明火,容易让人产生‘比较安全’的错觉。

这种观念早在电子烟于2015年进入马来西亚时就已经存在。我自己在2007年的门诊就见过第一代电子烟,当时的产品仅在前端发光并冒出蒸气,技术原理并不为人熟知。真正的大规模流行,从2015年开始。

如今2025年,关于电子烟安全性的错误资讯依然流传。我怀疑这些误解持续至今,只是在近三四年,现因多起与电子烟相关重大健康事件,才让更多人开始担忧。对健康意识较高的人来说,他们已明白抽烟有害,且意识到电子烟并非完全安全。当然,对公共最理想的情况是完全不使用任何尼古丁产品。

40%属双重使用者

在马来西亚,年轻人吸电子烟的趋势尤其令人忧心。早在2015年,我们就预测会出现‘从未抽烟却因电子烟而上瘾’的情况,如今这已成为现实。更严重的是,在大学生族群中,有近40%属于‘双重使用者’(同时吸电子烟和抽香烟)。一些小型研究显示,甚至有人是在开始吸电子烟后才转向传统香烟,这已成为本国公共卫生倡导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一年来,市面上更出现外型如玩具般的电子烟装置,以及以‘紫藤蔗糖’、‘甜莓’等极具吸引力名称命名的烟油。从成人角度来看,若真正是为了戒烟使用电子烟,根本不需要花哨的包装与名称,只需符合戒烟需求的尼古丁浓度即可,这些设计显然是专为吸引青少年而打造。

本质上,电子烟是一种‘物质输送工具’,其技术突破主要在于延长电池续航力与产生气溶胶的能力,使尼古丁与香料得以被吸入。然而,近年出现的‘K-POD现象’(俗称ketamine pod),以电子烟装置(pod)吸食氯胺酮(ketamine)等非法药物的现象。除了氯胺酮,当中还包括依托咪酯(etomidate)等强效精神活性麻醉药,甚至大麻与其他不明物质,对健康的威胁远超过以往。

自制烟油 引发EVALI丧命

人们还会在这些产品中掺入其他危险成分。例如,美国曾经爆发一种现称为EVALI(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Associated Lung Injury,电子烟相关肺损伤)的疾病。原因是,有人自制电子烟液,并尝试加入大麻油,为了让它可被气化,使用了维生素E醋酸酯(vitamin E acetate),这是一种直接损害肺部的毒素,结果导致多人进入加护病房,甚至有人丧命。

然而,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亚洲国家也曾出现EVALI病例。虽然病例数不及美国,但这显示出,使用电子烟时,人们往往无法确定自己究竟吸入了什么。

你不知道尼古丁的实际剂量,也不清楚还掺了哪些成分或制造风味的化学物,例如,奶油味有时来自一种用于爆米花工厂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同样存在于烟草中,但部分电子烟的含量甚至更高,对人体极具毒性,因此,产品被掺杂额外物质(adulteration)的风险,值得公众与医疗人员高度警惕。

吸菸 通往毒品入门途径

至于心理健康方面,核心问题仍在于尼古丁。对青少年而言,电子烟中的尼古丁会影响大脑发育,这是我们最关注的重点。电子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尼古丁上瘾,而由于成瘾,部分人甚至开始尝试其他毒品。尤其吸烟,更被视为通往其他毒品使用的‘入门毒品’(gateway drug)。

此外,有研究显示吸烟可能增加忧郁症的风险。至于电子烟是否会有相同影响,目前尚不确定,但这种可能性值得关注,因此我们希望青少年完全避免使用电子烟。

早烟早害 心理健康成隐形代价

我们的主要忧虑有两点:
第一,尼古丁成瘾者在戒除时会出现戒断症状。
第二,电子烟的尼古丁使用量会影响戒断反应的严重程度。急性与中期戒断期的症状之一,就是情绪变化,尤其焦虑与情绪低落。

因此,那些本来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人,无论来自生活环境或家族病史,若在年轻时接触尼古丁,将更早面临发展出相关心理健康问题风险。这是精神医学领域中,特别重视的忧虑之一。

_
阿梅尔副教授(Amer Siddiq Amer Nordin)
马大医药中心精神及成瘾医学专科顾问
认证戒烟专家兼培训师

 


可卡因初尝非为解压

至于可卡因的使用,并不一定一开始就是为了应对压力。根据我们的研究,多数年轻人首次使用可卡因,主要是因为同伴压力或想融入特定群体,这属于尝试性、实验性的使用。虽然最初的动机并非情绪调适,但一旦开始接触,若之后想停止,便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对部分人而言,这甚至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吸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而电子烟的多样化口味,特别是甜味,对年轻族群更具吸引力。至于产品与管理规范,我认为应制定明确的法规,尤其是年龄限制与成分标准。

一次性抛弃冲击环境

电子烟的设计历经演变,从早期产品需要自行向储油舱加注烟油,随后出现了类似咖啡胶囊的预填充烟弹,只需插入即可使用,至最近流行的一次性抛弃式电子烟,内含预填充烟油,可吸数百口,电池耗尽或烟油用完后直接丢弃。然而,这类产品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因为它们含有有毒电池、重金属及塑胶。这已成为另一个亟需关注的议题,即庞大且持续累积的环境冲击。”

尼古丁成瘾为核心挑战

“研究显示,开始使用电子烟的年轻人数量正不断增加,这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从第一次针对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的全国调查,到最近一次的全国健康流动调查(National Mobility Health Survey),数据皆呈现上升趋势。

近来,关于电子烟使用率上升所带来后果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这同样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纽西兰,我们开始观察到部分年龄层(尤其是14至15岁)吸电子烟的比例略有下降。这一变化或许与近年推行的政策与法规有关,值得鼓舞。然而,这仍属初期现象,而尼古丁与烟草产品市场的变化极为迅速,未来趋势难以预测。对全球各国决策者而言,这都是一项挑战,必须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对策。

马来西亚与纽西兰的情况虽不相同,但两国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医疗服务提供者也面临相似挑战。至于哪些方法能有效帮助人们戒烟,目前相关证据仍在不断演变,我们也持续探索适合的政策与临床介入方式,特别是针对年轻族群。

在纽西兰近期制定了专门针对戒除电子烟的指引,其原则与我们提供给普通医生及其他医疗人员处理吸烟问题的建议相似,因为核心挑战都是尼古丁成瘾。虽然传统香烟的危害已被广泛证实,电子烟的长期健康影响仍在研究中,但尼古丁依赖本身就是一个亟需处理的健康问题。
加问“你有使用电子烟”吗?

在临床实务中,医疗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不仅要问‘你有吸烟吗?’还要问‘你有使用电子烟吗?’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电子烟使用率已经非常普遍。接着,医生可以提供简短建议(brief advice),这只需20至30秒甚至几分钟即可,例如:‘如果你正在使用电子烟,是否愿意寻求帮助?因为这可能对你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同时,应搜集患者使用电子烟的行为和模式,再将他转介至能提供进一步支援的资源。

由于普通医生(GP)诊疗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患者都进行半小时以上的深入辅导,因此可以善用各种辅助资源,例如网站、简讯计划与手机应用程序等。这些资源在戒烟领域已有相当的实证基础,而针对戒除电子烟的相关证据也逐渐累积。

戒电子烟 NRT未通用

至于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NRT),虽然目前尚未普遍批准用于戒除电子烟,但在个别情况下,若患者对尼古丁依赖性极高,医生可能会一对一地建议使用。在纽西兰,我们倾向于将戒烟的方法延伸应用于戒除电子烟,因为两者的依赖机制相同。

马来西亚目前的重点仍在传统香烟戒断,且NRT尚未正式批准用于戒电子烟。不过,英国、澳洲等国已将NRT的适用范围扩展至电子烟使用者,以减缓戒断症状与渴求,提升成功戒断的几率。在马来西亚,第一线提供戒烟服务的人员包括药剂师与药物治疗从业者,并透过各种计划进行培训。过去5年中,前来寻求戒除电子烟协助的人数(包含年轻人)明显增加。

18岁以下属适应症以外使用

尽管如此,对于18岁以下青少年,目前的首选介入方式仍以辅导为主,因现有药物并未核准用于此年龄层。仅在极少数个案中(如尼古丁高度依赖或已出现健康危害者),会在与本人及家属充分讨论后,采用NRT等方法,而且属于适应症以外使用(off-label use)。在这些情况下,安全性虽获得一定的非正式经验支持,但研究证据仍有限。

小型研究显示,在14位接受辅导的青少年中,有8位成功戒除电子烟。对青少年而言,辅导已是现阶段最可行且有效的方式。临床上,虽然年轻人的定义多以18岁为界,但实务上往往将16岁以上作为可能采取其他介入方法的年龄下限;对16岁以下的患者,辅导仍是核心策略。

_
布伦教授(Chris Bullen)
纽西兰公共卫生专家
尼古丁与烟草研究学会(SRNT)前主席



销售点展示禁令 减接触降诱惑

环境因素对年轻人戒除电子烟与防止复吸有重大影响。以纽西兰为例,政府早已实施电子烟销售点展示禁令(point-of-sale display ban),禁止商店在橱窗、货架或任何公共可见区域展示电子烟或烟草产品;零售商仅能在顾客主动询问时,提供产品目录或从封闭柜台取出。这项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降低产品可见性与青少年接触机会,从而减少吸引力。

马来西亚方面,随着2024年公共卫生烟草及吸烟产品管制法令(简称852法令)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生效,销售点展示禁令亦被纳入条文中。根据卫生部规划,该禁令将于2025年起分阶段落实,零售商必须在2025年10月前完成‘封柜’或‘隐藏展示’措施。未来几年内,852法令也将陆续推行空白包装(plain packaging)等制度,全面削弱烟草与电子烟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禁烟世代 从未使用永不开始

同时,我们也推动‘禁烟世代’(Generation Endgame,GEG),希望确保从未使用过香烟或电子烟的年轻人,将来永不开始使用。

与我们邻近的新加坡与泰国相比,虽然他们已实施销售点展示禁令,但因全面禁止电子烟,所面临的挑战与我们不同。而在像纽西兰这样采取监管而非全面禁令的国家,电子烟与香烟都需纳入展示禁令,才能达到控制使用率的效果。”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孝全.2025.11.0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