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骨护脊

全民疯打匹克球 骨折案例增中老年人最常见

医句话:
论近期城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无疑就是匹克球。近年它风靡全球,大马更成为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从社交媒体到球场皆热度不减。规则简单、场地适中,让它迅速吸引不少男女老少参与,尤其中年与长者更乐在其中。然而,随着参与人数激增,各类急性与慢性创伤也逐渐浮现包括扭伤、骨折到肌腱炎等。骨科医生温馨提醒,预防与正确处理伤害至关重要,唯有安全地运动,才能持续享受匹克球所带来的健康与乐趣。


“匹克球(Pickleball)近年来迅速崛起,从欧美一路烧到亚洲,甚至在羽球为‘国球’的大马,也掀起一股全民追捧的热潮。从社交媒体到咖啡馆谈天,无不热议匹克球的魅力。这项结合羽球、网球与乒乓特点的运动,以简单规则、小巧场地与适中强度,成功掳获男女老少的心。然而,随着参与人数激增,‘隐藏版的代价’也逐渐浮现,运动创伤悄悄找上门。从急性扭伤到慢性肌腱炎,不少球友甚至因此求诊。那么,匹克球到底为何让人爱不释手?常见的伤害又该如何应对?

健骨护脊

热身防护要做好 这样打匹克球 不怕受伤害

医句话:
匹克球近年来在中年与长者之间迅速流行,因节奏适中、冲击较小,不仅能强化心肺与肌肉,还能兼顾社交乐趣。然而,医学上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在球场上同样适用。无论是热身拉伸、掌握正确技术、循序渐进的强度调整,还是选择合适的装备与防护,皆能有效降低受伤风险。唯有量力而行,聆听身体讯号,将安全置于比分之前,才能真正长久享受匹克球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匹克球(pickleball)是一项老少咸宜的运动,不仅能锻炼心肺、强健肌肉,更能带来社交乐趣。然而,享受比赛的同时,预防受伤才是关键所在。

从赛前热身、正确技术、适度强度,到选择合适的装备与保护措施,都能大大降低运动风险。特别是中年人士与长者,更应量力而行,聆听身体讯号,将安全置于胜负之前,才能真正体验匹克球的健康与快乐。

医学上常提及‘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在匹克球场上亦是如此。掌握预防方法,避免在匹克球场受伤,才能更尽情享受这项运动的乐趣。

问医

黄英盛 / 母亲患关节炎肌少症 先用药做复健 运动强肌减痛

问:我今年40岁,女性,前阵子带70岁母亲复诊,医生告知母亲已有退化性关节炎及肌少症,这是因为她长期蹲站的缘故,结果双脚膝盖已呈O型脚。不仅如此,腰椎也有老化的迹象,无法直起来,因此走路久了,特别是上斜坡时会很容易气喘。

医生说须从3方面下手,首先是从一些护具开始,包括用护膝保护膝盖,穿合适的鞋子,最好是包鞋,必要时也要用护腰的腰带。之后就是运动,医生建议每天持续踢脚及在家骑固定式自行车等。最后是营养方面必须增加更多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

看到母亲的情况,我想请教医生:

Q1. 除了以上所提及,母亲还可以尝试哪些方法来改善脚和腰椎问题呢?
Q2. 再来,已经迈入中年的我,有时也会觉得膝盖痛,特别是上下楼梯时,是否也是有初期退化性关节炎呢?那我可以做什么来预防或避免恶化呢?

问医

黄英盛 / 双脚肌萎无力 适当运动饮食 增肌减流失

问:我在去年2月27日动脚板手术,在9月18日动第二次手术,脚放铁块,术后细菌感染和出水,现在已经好了。

我的问题是,在2018年11月,我轻微中风(左边),有接受物理治疗,也好了很多。现在持续物理治疗,但左脚还是没有力站立,右脚动过脚板手术,有肌肉萎缩问题。以前体重56公斤,现在是49公斤。

Q1. 是否有什么办法可帮助肌肉增生?
Q2. 我还能恢复行走吗?


医生解答:

人体肌肉因年龄收缩在医学上称为肌肉萎缩。我们的肌肉质量在30岁时就达到顶峰,随后肌肉因年龄每10年开始逐渐减少和萎缩3%至8%的肌肉质。其他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与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肌肉萎缩, 而减少肌肉的运用也是导致肌肉萎缩的主因。

问医

黄英盛/睡醒手掌僵硬 非类风湿 或腕管症候群

问:我今年54岁,女性,是退休教师。

最近半夜或早上醒来时发现整个手掌僵硬没感觉,大概在一分钟内恢复感觉,有时午睡醒来也是一样的情况,有时左手或右手,有时是两边手。

天气热时我才开冷气睡觉,同时开着风扇,每天冷气只开3个小时左右。

每次这种情况发生时,我的手没被压着。最近一个星期有发生两三次,之前很少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握拳头时有点疼痛。当手恢复正常时就不痛了,左手的小指关节处压着时有点疼痛。

Q1:请问按照我的情况,我是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Q2: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Q3:我该咨询哪一专科医生?


医生解答:

问医

黄英盛/扳机指打类固醇 易复发

问:我今年51岁,最近右手的拇指常会卡住无法活动自如,需要另外一手扳起来才能伸直,但整个过程痛彻心扉。
我的工作是需要长时间用电脑滑鼠和手机,因此拇指问题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我曾咨询医生被告知是扳机指,必须注射类固醇,但以后还是会痛,最好的方法是动手术。

可是因为我的COVID-19疫苗接种日期已接近,所以只好选择吃松筋药,并且每天做拇指复建,一个月过后情况仍没有改善,特别是早晨起床时或用了手机后,疼痛会更明显,必须做更多的拇指运动才会松一些。

以下是我的一些疑问:
Q1:请问我的情况是一定要动手术吗?只是打针可以吗?
Q2:手术和打针有什么差别?
Q3:打针及手术一定要挂号骨科吗?
Q4:接种COVID-19疫苗后多久才能进行手术或打针呢?

问医

为何冷天关节就痛?关节液变浓 关节变僵硬

问:我女儿今年22岁,目前在台湾求学。最近她申诉膝盖经常疼,可是她没受伤也没跌倒,坐太久了就会抽痛,站起来时会疼得站不稳,走路也一拐一拐的,看了骨科医生,医生扫描后没发现什么,也找不出原因,只给了药和叫她做了几次复健,交代她尽量少蹲和上下楼,之后她还是会疼,并且她发现每当冷天时就会疼。

想请问:
Q1:她的膝盖会不会在冬天时被寒风冷到?
Q2:她有可能是风湿或尿酸引起的吗?
Q3:如果穿护膝的有帮助吗?
Q4:会是缺少钙吗?
Q5:有什么治疗方法?

问医

黄英盛/肩痛手举不起来 肩袖肌腱损伤 睡觉也在痛

问:我是一名在政府诊所服务的医护人员,这次是代我叔叔咨询病情,希望获得医生指点该如何做。

我叔叔今年67岁,他是一名从事劳力工作的木匠,每天必须靠双手进行粗重工作如搬重物等,据叔叔透露,他有糖尿病,但何时患上就不晓得。

过去3年,他常申诉右边肩膀疼痛不已,在最近的3个月来情况似乎出现恶化,甚至连右手臂也感觉无力移动,影响了日常生活及工作等。

之后叔叔前往医院检验,医生在详细检查后诊断为右肩膀压缩症(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并为他进行类固醇注射及浓缩血小板肩膀注射,但却没有改善症状;过后在进行磁力共振造影(MRI)后证实他肩袖肌腱损伤,且几条肩肌腱撕裂及肩骨软骨损伤。

骨科医生有提出建议要动手术,但叔叔担心万一手术失败的话,可能再也无法做木匠了;其实叔叔除了咨询骨科医生,也曾去见过物理治疗师,并接受中医等替代疗法,但都无效,因此希望获得医生关注并给予正确的指点。

来函也附上叔叔的磁力共振造影报告。

问医

韧带缝合手术 可溶性线非復发主因

问:医生,我有两个与脚伤的问题想请教。
Q1:脚踝韧带断裂后有进行韧带缝合手术,但缝合线为可溶性,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吗?
Q2:最近我的脚踝又再痛,那种痛楚与之前韧带断裂的痛几乎没差,有时脚踝感觉有些松弛感,这是否为复发的迹象呢?

谢谢医生。

医生解答:

足踝韧带(ankle ligaments)连接足踝关节的骨头,其主要的功用就是稳定我们的关节。

韧带受伤后的治疗是依其受伤的严重性而定,大多数的伤者只需非手术治疗(non operative treatment)。轻微的韧带扭伤可能只需要几天,严重的如完全韧带断裂则需要6到8周来重生和复元。

韧带缝合手术是将断裂的韧带用针线缝合。依线条的种类,可溶性的线一般上在90到120天后就完全溶解。在这时候断裂的韧带也应该完全好了。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