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药喝上瘾?枇杷膏 雪梨 蜂蜜 安全止咳不用怕?

医句话:
止咳药不是“一瓶走天下”,干咳要抑制、湿咳要化痰,若用错药,不但无效,还可能让痰堵在气道里。若属长者、幼儿、孕妇等高风险族群,或咳嗽超过2周,伴随呼吸困难、呼吸杂音、高烧、胸痛或咳血,应尽早就医。

 

西医将咳嗽分为干咳与痰咳,也可区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中医则分为外感与内伤,用药各异。两者能否相互结合,达到相辅相成、标本兼治?


“咳嗽是我们最常遇到的症状之一。当它反复出现、影响睡眠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大多数患者就开始担心。面对药剂行里一排排止咳药,你可能也有过疑问:哪种适合我?有没有不嗜睡的?孕妇能不能吃?今天,我就以药剂师的角度,把止咳药的迷思一一说清楚。

咳嗽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反射动作。根据性质,大致分为干咳和痰咳2类,那两者在用药上有什么不同呢?

抑制咳嗽反射治干咳

干咳通常表现为喉咙痒、咳声刺耳,没有或几乎没有痰。这时的重点是‘抑制咳嗽反射’,让喉咙休息,避免持续刺激。常见药物包括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可待因(codeine)、福尔可定(pholcodine)等。不过,研究发现pholcodine可能会增加手术麻醉时的严重过敏风险,自2023年已在马来西亚全面下架。

因为抑制咳嗽反射干扰中枢神经,所以这一类药物一般嗜睡,若需要驾车或操作机械务必让医生或药剂师知道。

痰咳则表现为咳嗽时伴随痰液,这是身体在‘清理垃圾’。此时不应一味止咳,而是要让痰更容易咳出。常见药物包括愈创甘油醚(guaifenesin)、溴己新(bromhexine) 和氨溴索(ambroxol)。

痰咳硬压 痰堵气道增风险

止咳和化痰是两回事。干咳压下去会有帮助,但痰咳若硬压,反而可能让痰堵在气道里,增加风险。

市面上的止咳药种类繁多,但核心成分主要是以下几类:
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最常见的止咳成分,作用于大脑咳嗽中枢,安全性较高,通常不会嗜睡。

可待因(codeine):阿片类止咳药,效果强,但可能导致嗜睡、便秘,有成瘾风险,一般由医生开立,药剂行没有售卖。

福尔可定(pholcodine):和可待因类似,副作用较轻,但部分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因交叉过敏风险已下架。

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原为抗组胺药,也能抑制咳嗽,常见于‘夜用止咳药’,嗜睡明显。

愈创甘油醚(guaifenesin):主要化痰,稀释痰液,让痰更容易咳出。

溴己新(bromhexine)或氨溴索(ambroxol):黏液溶解剂,降低痰液黏稠度,适合浓痰型咳嗽。

喝止咳药昏昏欲睡?

很多人喝止咳药后昏昏欲睡,原因通常是药物中含有diphenhydramine或codeine。这类成分会影响中枢神经,带来明显镇静作用。含嗜睡成分的药物更适合睡前使用,并应避免与酒精或安眠药同服,否则嗜睡更严重,甚至抑制呼吸。

若你白天需要精神集中,医生或药剂师可能会建议氯哌斯汀(cloperastine)这一类的止咳药,药效较温和。另外,一些止咳药品也有喉片,常见成分包括薄荷、草药萃取,或局部麻醉剂,如苯佐卡因(benzocaine),可缓解喉咙不适。

6岁以下勿用抑制剂

儿童、孕妇与哺乳期妇女,这3类族群在用药上要特别谨慎。

6岁以下的儿童应尽量避免服用抑制剂,因为儿童咳嗽可能是哮喘或其它呼吸管感染的症状。抑制咳嗽不仅不能治本,还可能会影响呼吸道,危及生命。

对孕妇而言,即使具有天然成分的药品,比如枇杷膏,其实在孕期间也不是安全的选择。蜂蜜含量高的药品对于患有妊娠糖尿的孕妇也不合适。建议直接到诊所或药剂行让医生或药剂师进行药物评估后再搭配适合的药物。

至于哺乳期妇女,有些药物比如可待因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所以无论是止咳药还是化痰药,都应该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再服用。

特定止咳露含成瘾风险

一些会影响中枢神经的止咳露,可能有成瘾风险。若超出正常剂量或混入其他药品,会让人出现幻觉或感觉飘飘然。若喝咳嗽水上瘾,严重时会产生幻觉、判断力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咳嗽虽然常见,但止咳药绝不是‘一瓶走天下’。你需要先分辨是干咳还是痰咳,再结合个人情况选择药物。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哺乳期,更要谨慎。止咳药确实能帮忙缓解不适,但真正重要的是要找出咳嗽的根本原因。若久咳不愈,就要考虑哮喘、胃食管逆流,甚至肺部疾病。”

_
林恩妮
注册药剂师



外感似外敌入侵 内伤如正气失衡

“‘医生,我一咳,家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我要被隔离3天!’这是病人最常在诊间抱怨的话。其实,咳嗽并不总是代表感冒或传染病,它只是身体的一个警报系统:有痰要清,有气要出,有火要降。只是这警报一响,有时3天停,有时3周不停,让人心里七上八下。

无论中医或西医的患者,几乎人人都曾经历过咳嗽。作为一名中西医的临床医师,我常提醒病人:咳嗽虽小,却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咳嗽的分类与治疗,不仅有助于快速缓解症状,更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在中医理论中,咳嗽大致分为‘外感’与‘内伤’2类。外感咳嗽多因风寒、风热、燥邪等外在病邪侵犯肺部,导致肺气失宣。常见于感冒、流感初期。

内伤咳嗽则往往是体内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例如脾虚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或久咳伤阴所致。常见于慢性咳嗽、哮喘、过敏体质患者。

换言之,外感咳嗽好比‘外敌入侵’,而内伤咳嗽则是‘自身防御系统失衡’。

寒热燥湿各不同 辨证分型巧对治

外感与内伤咳嗽又可再细分为不同类型,各有辨证要点。外感咳嗽可分为寒咳、热咳和燥咳3类。寒咳常表现为声重痰清,畏寒怕风,常伴流清涕;热咳则表现为咳声粗重、痰黄稠黏,咽喉肿痛,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燥咳多为少痰或无痰,口鼻干燥,常见于旱季。

内伤咳嗽则有痰热咳、痰湿咳和阴虚咳。痰热咳的表现是痰多黄稠,胸闷口渴;痰湿咳则为痰多白黏,晨起尤甚,常见于脾虚或肥胖体质;阴虚咳多为干咳少痰,午后或夜间加重,严重者甚至咳血丝。

临床上,中医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鉴别:望其舌苔、闻其咳声、问其症状、切其脉象,往往能较清楚区分咳嗽属性,从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中医手段包括:
中药内服:依证候配方。如寒咳常用杏苏散、热咳可用桑菊饮,痰湿咳则选用二陈汤加减。

针灸:取肺俞、列缺、合谷等穴,能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中医外治:如艾灸、拔罐,对于体虚易感冒或慢性咳嗽的病人有辅助作用。

这些方法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体质、不同阶段对应不同方案,并非‘一帖止百咳’。

食疗润肺 饮食清淡避助邪

日常食疗在咳嗽管理中也很重要。雪梨有助于滋阴清热,尤其适合燥咳或阴虚咳嗽;蜂蜜能润肺止咳,对干咳有帮助;枇杷膏则兼具润肺化痰、缓解咽痛之效。此外,杏仁、百合、川贝等常用于食疗或药膳,能缓和病情。但要提醒患者,食疗只能作为辅助,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在咳嗽期间,建议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炸物,这类食物容易助火生痰;生冷冰品则可能损伤肺气与脾胃,让咳嗽更难痊愈;过于油腻或甜腻的食物也会加重痰湿。简单来说,咳嗽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助邪’。

中西医结合:快中有稳 标本兼治

中西医治疗咳嗽各有侧重,也能相辅相成。西医多将咳嗽视为一种症状,会根据不同病因使用止咳药、化痰药、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物,效果快速,尤其在急性感染中尤为重要。中医则强调‘治标亦治本’,除了缓解咳嗽,更注重调理体质,防止反复发作。

在临床实践中,两者常可配合应用。急性期时,西医的止咳化痰药能快速缓解,中医则可配合食疗与针灸,帮助康复;慢性期则可以中医辨证施治,改善体质,降低复发率。因此,中西医结合往往能达到‘快中有稳、标本兼治’的效果。

咳嗽虽是常见小毛病,但却可能是肺炎、哮喘,甚至肺癌的先兆。若咳嗽超过3周仍未痊愈,应立即寻求专业医师诊断,而非仅靠止咳药或偏方。中西医各有所长,结合临床能让治疗效果更理想,也能真正做到守护健康、防患于未然。”

_
林仁吉医生(Lim Ren Jye)
中西医结合顾问



咳嗽超过两週速求医

“咳嗽是一种身体自我保护的一个反射动作,它的作用是清除呼吸道的刺激,以保护肺部及保持呼吸道的健康和通畅。

咳嗽除了可以症状分为干咳和痰咳,也可以病因分成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大类。感染性咳嗽,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所导致的,例如普通伤风、流感、COVID-19、支气管炎、肺结核病。

非感染性咳嗽则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不会传染给别人的类型,例如哮喘病、过敏性鼻炎、胃酸倒流、烟雾刺激、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癌。

临床上的判断,主要的线索多从病史中获取,比如病患是否有其他症状同时发生、近期的接触史、过去的病史等。

咳嗽的起因有很多种。在一般的情况下,普通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居大多数。病情通常会在三五天出现好转,鲜少持续超过2周。

一旦咳嗽超过这段期限、呼吸困难或有杂音、发高烧、胸口疼痛、咳出血,那就要尽快去看医生。此外,长者、儿童、孕妇及洗肾患者等高风险族群,更应提高警觉,及早求医。

久咳不愈 或是严重疾病表现

之所以要提高警觉,是因为咳嗽也可能是更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尤其是久咳不愈的患者。此时,处理方针是以找出病因为目标。

从问诊中获取的病史,能提供大部分的诊断线索。配合接下来的身体检查,如听诊、血氧检测、峰流速仪,再加上有必要时所做的进一步检查,像X光、电脑断层(CT)扫描、痰液分析、验血、支气管镜,甚至鼻腔镜、胃镜等,基本上就能做出诊断。

透过这些检查流程,能把绝大部分咳嗽病症的原因给找出来。例如X光能显现出肺炎、肺结核、肺肿瘤的影像;痰液分析能验出病菌类型及其对抗生素之反应;胃镜能找出胃酸倒流的迹象。一旦找到病因,便能对症下药,以至药到病除。

滥用抗生素增抗药性风险

不少患者认为感冒或咳嗽一定要用抗生素才会好,事实上,抗生素治疗只对由细菌感染而导致的病症有效。

首先,非感染性咳嗽并非由病菌感染所致,使用抗生素将无济于事。其次,即便是感染性咳嗽,病因多源自于病毒而并非细菌感染。在没有细菌可打击之下,抗生素只能落个英雄无用武之地。况且,无差别使用抗生素会增加细菌抗药性的风险。

高烧浓痰影像异常 属细菌感染

至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咳嗽,经常会伴随发高烧、黄青色浓痰、X光呈现肺炎影像、炎症指数和嗜中性白血球上升等现象。若属此种情况,医生就会使用抗生素治疗。

以上所述乃一般原则,但由于每个病人的病情都不尽然相同,到最终仍需医生的专业判断,而不是把做诊断和治疗的重担交给病人本身,或是周围的亲朋戚友,还是网上的陌生网民,亦或是商店里的促销员。

_
陈佳麒医生(Tan Keah Kee)
普通科



改善环境 戒煙远离化学物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调养同样能帮助咳嗽患者更快康复。保持空气清新和流通,戒烟(包括吸二手烟),远离浓烈化学气味的地方。

鼻敏感者须少接触过敏原,像动物毛发、尘埃、花粉、过大的室内外温差、避免使用人工化学清香剂。室内的床单、窗帘、毯子等容易积尘或藏尘螨的物件须经常清洗更换。

多运动勿熬夜

水分摄取必须足够,均衡饮食也不能忽略。确保足够的优质睡眠时间,切莫迟睡,不要三更半夜还在刷手机、追剧。

另外,就是要加强免疫力。所谓‘户枢不蠹’,宜多活动身体来维持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常到户外接受适量的阳光照射,也可服用一些优质有益的保健品,如益生菌、高剂量维生素C、Omega-3油等。”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2025.10.23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