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林顺木/吃得好也要吃得对 产后不落月子病

问:我今年30岁,在半年前产下第一胎,但最近3个月来,我的月经量明显变少,且经常腰酸背痛而感到困扰,中医师经诊断为产后调理不足所致,但我个人认为注重饮食、吃得好就是坐好月子,为什么还会调理不足呢?

答:坐月子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西汉《礼记内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上所指的产褥期,指的是从胎盘被分娩出外,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怀孕的状态所需的时间,通常这个恢复期需要约6周的时间;坐月子就是通过特别的护理及调养使产妇身体恢复至孕前状态。

因为母体为了孕育宝宝,生理构造与循环机能会大幅改变,而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体力;若是剖腹产、产程不顺利或有其他合并症,失血会更多,气血大虚,如果子宫收缩不良,恶露没有排干净,还容易造成瘀血内阻,所以产后常形成“多虚多瘀”的病理变化,故应注重产后保健,以促进身心灵顺利恢复至产前状态。

问药

中医治坐骨神经痛 先拍片再决定方案

问:骨刺造成坐骨神经痛 ,针灸过很多次,但坐下来时还是会痛,怎么办?

答:很多人有下背疼痛的经验,主要是因为姿势不正或过度劳累造成 ,90%以上病患经过休息、复健或药物治疗后都可以获得改善。不过仍有一些人疼痛不会改善,而且疼痛可延伸至大小腿,甚至造成腿酸麻无力,这就是所谓的坐骨神经痛,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直接压及神经根所引起的。

首先我们须知道,正常脊椎平躺所承受的压力最低,而站立是平躺的4倍,坐立是平躺的6倍。因为不良的姿势会让脊椎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椎间盘问题最常发生在一般长期需劳力搬重物的人,或长期坐或站姿不正确的人身上。

椎间盘,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椎体之间的盘状软骨。有缓冲避震的功能。随着年龄的退化不当姿势,搬重物或车祸外伤等原因,嵴柱不断承受压力或突发的受力过重,以致软骨外膜破劽,内容物向外突出压迫到神经根而造成腰痛、腿麻、下肢疼痛、甚至不良于行的症状。

问药

长期熬夜如何伤精血?

问:中医常说熬夜伤精血,想知道熬夜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好让我可以警惕我的小孩。

答:睡眠关系到我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生活品质。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一天有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对应着身体不同脏腑的运行,因而根据这样的理论发展出“12经脉时辰养生法”。晚上11点到凌晨3点,血液流经肝、胆脏器,此时胆、肝的气血也最旺盛,这个时候如果身体不能得到完全休息,身体将一直处于战备状态,无法储存足够的精、气、血供隔日使用,因此肝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说熬夜晚睡会伤肝的原理。

长期熬夜就会产生中医所说的“肝肾阴虚”、“心肝火旺”、“心肾不交”的问题,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皮肤等症状。所以中医界也流传着一句话“晚上11点以前睡,就是养身美容觉”。

相同的在西医的观点也有所谓的“生理时钟”,当我们的生理时钟与社会时钟不同步时,身体的生物机转运作就整个被打乱了,也是所谓的内分泌失调,在许多方面生活变得压力更大。有分析显示,常熬夜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和心理困扰的发生率升高。

问药

麝香红花 孕期禁用慎用免流产

问:我今年31岁,刚结婚且有准备怀孕,想请问妊娠用中药的禁忌有哪些?

答: 妊娠使用中药的禁忌,主要可以分为对孕妇及胎儿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又可分为绝对禁忌或相对禁忌。

绝对禁忌的中药多数是属于药性峻猛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毒性大,刺激性强,如麝香、雄黄等,而相对禁忌的中药,也就是对孕妇要慎重使用,这类主要都是一些毒性较小,具有活血祛瘀、行气通络、破气、攻下功能之药物。

根据台湾卫福部中医药司在网站上的资料,对孕妇而言:

1)绝对禁忌药,如丁公藤、千金子、千金子霜、天仙子、蓖麻油、关木通。

2)相对禁忌药(慎用药)
(a)通经活血,如三七、乾漆、红花、桃仁、凌霄花、通草、西红花、急性子、穿山甲。
(b)行气破滞,如王不留行、冰片、苏木、虎杖、枳壳、枳实、禹州漏芦、蒲黄、漏芦。
(c)泻下,如大黄、番泻叶。

问药

林顺木/不同体质不同“补” 慢性病患勿乱“补”

问:有说高血压患者不要吃燥热补品,为什么?何谓燥热补品呢?

答:首先回答何谓温热补品。根据从台湾卫生福利部中医药委员会网页查到有关“常见食物依其寒热属性分类”的资料,常见温热性水果、蔬菜及中药类如下:

温热性水果类:
龙眼、杏仁、桃子、荔枝、樱桃、橄榄、金枣、番石榴、榴梿。

温热性蔬菜类:
南瓜、葱、韭菜、生姜、洋葱、糯米、茼篙、芫荽、茴香、九层塔、大蒜、辣椒、胡椒、芥末。

温热性中药类:
山楂、酒、醋、栗子、核桃、当归、人参、黄耆、四物汤、十全大补汤。

为什么说高血压患者,不要吃温热补品呢?在回答这问题前,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热性体质?凡交感神经兴奋之紧张、亢进、炎症,口渴喜喝冷饮,尿量少而色黄皆属之。

而热性体质的人吃了如烧烤类等热性食物就会火上加油,导致睡眠不好、肝火上亢、便秘等问题,继而引起血压上升。这就是为什么吃燥热补品会恶化高血压的原因。

问药

林顺木/长期胃痛找不着原因 或功能性消化不良

问:长期胃痛,却找不到原因,据说有可能是压力所致,是真的吗?

答:长期胃痛,却找不到原因,有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这好发于女性,年龄较大,抽烟,三餐不定时定量,或精神及工作压力大者。根据2015年《新英格兰期刊》的报导,胃不舒服约有25%源自器官的结构性病变,75%则是功能性上出了问题。

按罗马IV诊断标准(Rome IV criteria),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须具有下列1个或多个症状:

a.进食后腹胀
b.容易有饱足感
c.上腹痛
d.上腹灼热感,并且没有胃部结构上的异常(包括上消化道内视镜检查)能解释其症状。

从统计资料显示,约20%至30%的病人会同时出现饭后腹胀与上腹痛两种症状。而且,这些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同时持续3个月以上才能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可能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包括:

问药

林顺木/中医两大方向 辅西医治子宫颈癌

问:请问初期的子宫颈癌如果用中药辅助,药膳方面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包括什么该吃什么不可以吃。

答:既然是初期的子宫颈癌,表示根治的机会高,可以先考虑用西医根治性手术或化疗,或两者兼施,早期确诊,5年存活率可以高达95%,所以不鼓励只单独用中药治疗。而传统中医药可以应用在手术或化疗后减少并发症及改善生活品质的辅助医疗。

子宫颈癌在现代医学已证实跟人类乳突病毒(HPV)有密切相关。所以使用传统中医药的经验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抗病毒、二是增强免疫力。

在抗病毒方面,现代的研究发现,很多清热解毒的药物具有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天花粉、蒲公英、黄莲等;调节免疫力部分,重点在扶正祛邪。常用的中草药有人参、灵芝、黄耆、白术、茯苓、地黄、仙茅等。

因此,在选择药膳食疗方面,可考虑搭配以上的中草药做为辅助,来抑制病毒及调节免疫力。

至于什么不可以吃?

问药

林顺木中西医/常熬夜精神差 甘麦大枣汤助好眠

问:我是一名酒店工作者,每个月有10天要轮大夜班,休息两天后,又改回正常班,如此类推,刚开始还可以受得住,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有点力不从心了,想问中医有什么办法调理呢?

答:上班族工时过长,下班后又没有好好休息,容易让健康亮起红灯,是属于亚健康族群,也就是虽然没有真正的疾病问题,却长期感到疲劳、精神不济、腰酸背痛、睡眠品质不良等,让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大受影响,当中以经常熬夜加班的上班族和日夜颠倒轮班族最多。若能适时透过某些食物调理,可帮助身体恢复元气。

轮班的上班族身体常需要调整睡眠时间,因生理时钟被打乱,容易出现自律神经失调,不仅影响生活品质,经常熬夜,免疫力变差,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夜晚就是人们应该休息睡眠的时间,人全身的机体活动也准备进入休息的阶段,中医说“夜卧阳气入于阴”就是指这个情形。熬夜可能会有耳鸣、目涩、精神疲倦、食欲差、腹泻等问题,长久下来对于健康的危害更是严重。

而要如何防止熬夜产生的健康危害呢?最具体改善的方法,当然是恢复正常作息。但对夜班族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是养家活口的工作。

问药

了解体质服中药 择己所宜 避免相克饮食

问:中药的服用禁忌有哪些?

答:吃中药要有效,除了要有正确的辩证及用药外,还要病人必须按时服药及避开药物的禁忌,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吃中药时是有一些饮食禁忌的,为了让中药达到最好的疗效,凡是生冷、不易消化、腥臭、油腻及有刺激性的食物都要避免食用。

市面常见的一些禁忌食物有:

(1)白萝卜:不宜与补药一起服用,如人参、黄芪类,会降低疗效。

(2)生冷:生冷食物会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尤其是在治疗寒症使用温补中药时更要禁忌。

(3)辛辣: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会增加热象,因而抵销清热凉血药物的疗效。

(4)浓茶:因茶叶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而减低疗效。

(5)油腻:油腻食物与中药物溷合会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问药

林顺木/木气不足不通则痛 行气药助“气”运行

问:想知道行气药是一种什么中药?

答: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气”?

做个简单的比喻,心脏如同一个“泵”,当心脏收缩把血液打出去供身体所需的那瞬间,“气”就等于在后面推动血液往前进的那股无形力量。

当“气”不足时,无法很有力的把血推到周边回圈,以致血流速变慢、减少,甚至停滞,因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气不足则不通,而不通则痛,不通则病。黄帝内经有记载:“经脉者,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都可充分说明经脉不通,可致百病丛生而影响健康,所以经络运行必须通畅。

故名思义,行气药就是让“气”能够顺利运行,从而减少因“气”不足或不通而引起组织缺氧所导致的的疾病。

行气药也称理气药(但不完全是等号),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气”在人体上所表现的病理分类上有气滞、气逆、气虚、气陷、氧郁、气闭及气脱等。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