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林顺木/吃甲亢西药闹便秘 大颈泡 中医能治吗?

问:我有甲状腺亢进的问题,目前吃着甲亢的药,但是吃药的副作用就是会便秘。想请问中医师如果是甲亢,中医有办法治疗吗?

答:甲状腺产生调节身体代谢的激素,它具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氧消耗、提高交感神经的刺激反应,并且有助于肠道中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是消耗能量及产生热量的激素。

病人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导致代谢速率太过旺盛,就会形成一个过度消耗的情形,即增加卡路里的燃烧、加快心跳、升高体温、增加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所以形成吃多但体重下降的情况。

甲状腺机能亢进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瘿病在古代泛指一切于颈前喉结旁结块肿大的疾病。病因是由于精神情绪压力导致肝气郁结,湿痰凝滞循肝经郁阻于颈前,郁火循肝经往上走,火盛灼阴,炼液成痰,最后形成痰瘀互阻、肝肾阴虚的体质。

通常是一个人先天存有这种体质倾向,后天因精神压力、过度紧张、外伤感染、青春期、妊娠、哺乳等因素,引起人体免疫机能紊乱而导致本病的发作。

中医治疗甲状腺亢进,常见以下3种证型:

问药

压力大月经不调 经行不畅引发痛经

问:我今年44岁,自半年前开始,月经开始变少。之前经期都蛮准的,然后有一次延迟了16天,第二个月延迟了10天(我的周期是28天),第三四个月开始就慢慢恢复约26至28天周期,可是月经量变少了(从本来的5天变2至3天)。以前通常只有经期来,或经期前几天才会痛经。最近几个月在非经期间也会有经期时的腰酸和小腹下坠感。除此之外,现在偶尔会半夜醒来1次(以前都是一觉到天亮)。早上醒来有时也会觉得很口渴口干(我每天都尽量喝足8杯水)。肠胃也好像变得比较敏感,吃太饱或太辣后会马上要上厕所(类似腹泻)。想从中西医的角度询问。

答:女性月经周期正常为28天来一次。而月经异常通常包括:

问药

虫草灵芝助抗癌?仍需更多科学验证

问:请问癌症的治疗除了辩证之外,还需要加上抑制癌细胞的中药例如虫草、灵芝吗?

答:癌症的治疗目前最有效的还是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中医治未病的观念,在癌症预防学上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中西医学各有所长与不足。如何互补不足,以病人为中心,周全的考虑病情,提供最适当的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及后遗症发生,维持病人良好的生活品质,才是最好的医学。

对癌症的治疗,中医仍未发展出一套可以明确知道治疗效果的方案,所以也是受西医界最多评论之处。至于问题中提到癌症治疗除了辩证之外,是否需要加上抑制癌细胞的药物例如虫草、灵芝等。我们可以先认识这两种药后再作出回答:

(一)冬虫夏草
具抗肿瘤的作用报导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冬虫夏草中所含有的虫草多糖等有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现代研究显示,免疫治疗与癌症治疗关系密切。不过关于冬虫夏草是否能抗癌在学术界仍有争议,目前很多有效抗癌的证据只限于体外实验。

(二)灵芝
灵芝是市面上众多抗癌食品之一,目前已知具有抗肿瘤特性的成分是多糖体及三萜类。现代医学实验证实有增加免疫力的功能,对于辅助西医癌症治疗使用的放化疗,灵芝可以降低副作用并提升生活品质。不过,灵芝对于肿瘤患者,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治疗,不能只依靠灵芝单方就能够治疗或者治愈肿瘤。

问药

行管期父亲胸闷呼吸困难 先排除心肺问题 再考虑胃酸倒流

问:我的父亲今年60岁,因为封锁措施每天在家,在行管期(MCO)之前他每天都在家乡种菜。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不能出门,他就觉得胸闷痛不舒服,深呼吸及搥胸都无法改善。在MCO前他做过血液检查,发现血脂偏高,而父亲每日都抽半包烟,我们劝他戒烟他有不听,而在MCO期间虽然有服用降血脂药物,但胸闷塞、喘及呼吸困难的情况仍会发生,想请问中西医这是什么状况?

答:从你父亲的病史中了解,主诉胸闷不适,喘及呼吸困难,深呼吸及搥胸都无法改善。平时每日都抽半包烟(但烟龄多久?),在MCO前他做过血液检查,发现血脂偏高,有服用降血脂药物。其它慢性病史、过敏史等并未提到。

在以上有限的病史中,首先我们要怀疑是不是肺部的疾病?建议他照胸部X光(CXR)及安排肺功能检查,以了解有没有肺部问题,如肺炎、哮喘等疾病,其中哮喘可以胸闷及喘来表现。

当然也要排除心血管方面的疾病,CXR也可以排除有无心脏肥大或衰竭。

问药

年长肾病患 吃得下吃得够 营养足才重要

问:我是一个奉行用食疗治愈慢性疾病的人。很不幸的,我母亲患上肾脏病,请问在食疗方面,有什么食物她需要少吃?什么食物可以多吃?因为年纪关系,她也曾被检测到有骨质疏松症,有时又有一点昏眩,也曾有一段时间坏胆固醇(LDL)偏高(不过在服药一段日子后,LDL现在已经回落了),她也有服用一些补充剂。请问长期服用钙片、抑制LDL的药物和综合维生素补充剂是否对肾脏有副作用?

答:肾脏病人饮食主要原则就是4低─低蛋白、低钠、低磷、低钾。其实她的情况并不需要太严格的饮食控制,过多过少都对健康有害,反倒是她必须注重营养均衡,只要把握住健康饮食就好。尤其是年龄大者本来就食量不大,吃得下吃得够及营养足才是重要。

以下分析她所服用的补充剂是否对肾脏有副作用:

a.综合维生素:在2019年8月一篇内科医学杂志(Ann Intern Med)分析指出,多数维生素和保健食品,对维护心脏健康及延长寿命并没帮助,仅有鱼油和叶酸有帮助。

问药

贝尔氏麻痺症 针灸加西药效果更好?

问:想问关于贝尔氏麻痺症(Bell's Palsy)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除了见西医外,听说中医针灸也有帮助。想知道如果是针灸加西药一起,是不是就能对症,如果只是看中医和针灸是否也是可行?

答:贝尔氏麻痺症(Bell's Palsy),或现代医学称为特发性颜面神经麻痺(idiopathic facial palsy),大概相等于中医的“面瘫”。特征是一侧脸部表情肌突然瘫痪无力,表现常是“脸歪嘴斜”,发病很快速,可于数小时至两天症状会达到顶点。病人有时会注意到有疼痛的现象,脸部有时会有麻或是僵硬的感觉。因为眼睑无法闭合,也会出现流泪的现象。其病因至今仍未有定论。理论之一便是病毒说,然而直接的证据是很难证实的。

在治疗上,目前仍有争论,有时不必给药也会自己好起来。一般在发病初期,可用短期的口服类固醇,其他的辅助疗法包括使用人工泪液保湿,避免造成眼角膜的干燥,甚至于破皮、缺损。

中医的治疗以针灸为主,再配合中药。如早期介入,一般愈后都良好。在成人和儿童中,针灸已成为贝尔氏麻痹症的替代疗法。

问医

老年男性尿失禁 前列腺肥大最常见

问:我的父亲今年83岁,经常都有尿失禁的困扰,但因为家里都是女儿,父亲常常因为面子问题而不肯告诉我们,导致他的泌尿道反复感染,想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答:根据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的定义:尿失禁是不自主的、无法经由意识的漏尿,是可以被察觉到而影响到社交及生活品质。老年男性造成排尿问题(漏尿)最常见的原因是前列腺肥大。

一般常见的尿失禁可以分为5种类型:

A.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
当腹部的压力大于膀胱收缩的压力时,如打喷嚏、用力咳嗽时,尿就不自主的漏出来了。

B.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病人想上厕所,但来不及到厕所就尿到裤子上了。

问药

BMJ:早餐非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问:长期不进食早餐的人容易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真的吗?为什么?

答:因为每个人的入睡时间不同,早餐可定义为在每天睡醒后2小时内吃的第一餐。不过,上正常班与夜班的人会不同。早餐是否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长期不进食早餐的人容易胃肠道功能絮乱?这目前尚未有定论,也就是说没标准答案。

赞成的一方认为:当你从睡眠中醒来,你可能已经超过8个小时没吃东西,早餐可补充你生活需要的葡萄糖,也提供你其他必需的营养来维持健康所需。

在睡眠不吃东西的期间,肝脏会分解糖原并释放到血液中,以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当你因睡眠没进食,你的糖原储存可能不足,因为大脑所需的能量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来提供,所以会影响大脑正常的运作,如包括注意力、集中力和记忆力等精神表现。吃早餐可以防止你的血糖波动太大,改善精神集中力,增加学习能力,启动你的新陈代谢,也帮助你控制食欲,可减少午餐或晚餐时因代偿而吃过头,因此也可帮助你保持健康的体重。

不过,根据一篇发表于哈佛医学院的文章“吃与不吃早餐都不会帮助你减轻体重”却持不同意见。文中明确指出“早餐对你有好处”这句话有待商榷。

问药

林顺木/慢性肾病 无论I或II期都无法逆转

问:我的一位68岁的女性至亲,在2019年12月曾患上骨痛热症,住院5天。附上血液报告摘要,并且请教3个问题:

  1. 是否代表她的肾脏已经有慢性疾病,开始衰退?
  2. 在网上得到的资料说60至69岁的eGFR平均值是在85(www.kidney.org)。在68岁的年纪,83的eGFR是否低过一般标准?
  3. 在一次关于肾脏的健康讲座中,曾听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CKD是可以逆转。不确定是否有正确理解或误解,如果正确的话,应该怎样进行?

答:根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KF)按eGFR值肾脏功能可以将慢性肾脏病分为以下几期:

问药

鼻窦炎误为偏头痛 鑑别诊断 针灸助改善

问:我已经被偏头痛折磨3年了,一周平均会有4到5天偏头痛,西药吃过,也是一样,想请问针灸能够减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吗?

答:在解答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所患的是否真的是偏头痛?因为一侧的头痛不一定就是偏头痛。
偏头痛通常始于儿童期,青春期或成年初期,可经历4个阶段:前驱期、先兆、发作期和发作后症状。但并非所有偏头痛的人都会经历这4个阶段。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