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唐秀萍/多种肠病毒引发 手足口症 非一次感染就免疫

问:我的宝宝现年4岁,之前带他去公寓的泳池玩水,没想到之后双手及脚板都起了水泡,也出现喉咙发炎及发烧,在咨询儿科医生后确诊为近期卫生部一直提及的手足口症(HFMD),我有一些疑问希望获得医生解惑。

Q1:请问什么是手足口症呢?
Q2:通常在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呢?
Q3:会二度感染吗?
Q4:只有儿童会被感染吗?
Q5:手足口症会自行痊愈吗?要注意什么?
Q6:是否有危险呢?哪个年龄层比较没这么危险?
Q7:该如何预防呢?
Q8:是否一次感染就会免疫呢?
Q9:它是否与COVID-19有关呢?
Q10:医生有哪些忠告呢?

问医

郑毓勋/父亲严重盗汗 若服降糖药 或低血糖表现

问:我父亲今年56岁,这两个月来一直发冷又冒汗,尤其是晚上10点后,也一直盗汗影响睡眠。尽管手不冷,但身体冷且一直暴汗。
看了西医中医都找不到原因,而他也完成了2剂COVID-19疫苗及加强针的接种,两剂是科兴疫苗,加强针则是辉瑞疫苗。
父亲5年前做过心脏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想问一下医生,按照父亲的年纪及身体状况,他多久需要做一次心脏扫描呢?附上父亲最新的验血报告供参考。


医生解答:

问医

戴之钦/腰椎骨刺手术后 脚麻萎缩 止痛復健免久坐可缓解

问:我父亲今年77岁,去年因腰椎生骨刺压及神经线,之后进行了手术,可是手术后到现在,他的脚却不曾停止过麻痺,而且脚也出现萎缩现象,并且偶尔会感到疼痛不已,曾带他咨询医生,医生告知是神经线的问题。

Q1:请问是否有哪些药物可以缓解他的情况呢?
Q2:或者他应该接受哪些治疗如物理治疗?或咨询复建科医生?

医生解答:

问医

唐云华/运动后 急补蛋白质才能增肌?

问:由于疫情的缘故,目前我都是在健身房独自健身,可是在健身时却发现膝盖和肩袖会有声音以及少许疼痛,请问医生,我需要补充钙质片还是胶质呢?同时可以服用维生素B群吗?多吃营养辅助品是否会导致肾结石呢?

一般运动后,我会补充植物性蛋白,因为朋友说运动后需要补充营养辅助品,这是正确吗?


医生解答:

问医

陈学瑜/紧张焦虑 胃蠕动失调 更易胃酸倒流

问:我今年48岁,女性,去年照胃镜后证实是胃食道逆流,当时医生有提及是我的心情紧张以及焦虑造成太多胃酸,于是我有尝试服用(海藻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钙+碳酸氢钠),之后友人介绍我服用另一种网购而来的药物,但我不确定是否可以安全服用。

Q1:请问因紧张和焦虑造成太多胃酸该如何治疗呢?
Q2:附上我网购的药物名字,希望获得医生指点该如何是好。


医生解答:

问医

黄国崇/羊水过多 妊娠糖尿病最常见 血糖不受控 可致死胎畸胎流产

问:我的预产期是5月25日,胎儿目前的体重是1.2公斤,羊胎水过多,而血糖指数偏高(8.5),也有贫血困扰。

Q1:请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羊胎水过多呢?
Q2:按照我的情况,生产时会否有风险?
Q3:胎儿会有健康问题吗?请问医生,你认为我应该选择自然生产,抑或剖腹呢?
Q5:我需要在饮食上注意些什么?

医生解答:

问医

刘志伟/73岁大肠癌肺转移 不想化疗 标靶药更好吗?

问:我爸爸今年73岁,在十多年前曾进行过一次大肠癌手术,4年后即6年前再做另一次手术,两次都没有进行化疗。

去年6月医生说是肠癌转移到脑部右边,肿瘤大概2.5公分,已动手术切除,7月脑部手术后已放疗5次。

今年8月做全身显影剂电脑断层扫描(CT contrast) ,肺部一边有肿瘤大概5公分,另一边几处也有小点。

最近刚做活体组织检查(biopsy),之后肺进风,插喉后有水流出,住院一星期,结果医生说是肠癌转移到肺部,要做化疗打针用药5-fluorouracil。
以下是我们的疑问:

Q1:医生告知如果把5-fluorouracil转为口服副作用会很大,是这样的吗?
Q2:请问以他的年龄适合做化疗吗?爸爸担心身体虚弱,做化疗会撑不住,他有三高,但无须打针只是吃药。
Q3:放疗5次后身体虚弱,没胃口,胃胀气,有什么办法能增加他的食欲呢?
Q4:盆骨、大腿及膝盖酸痛是神经受损吗?之前医生看了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 说没有东西,如果不化疗有什么标靶药可以吃吗?

问医

黄德威/先区分 挂内科 助诊断 单脚或双脚水肿病因不同

问:我现年75岁,没有三高,但之前发现双脚有水肿,于是我去见医生,可是验血后负责检验的医生却说没什么大碍。

我每次坐下不久站起来就会感觉双脚很肿,身体也会紧绷,走路时会感觉有些不受控制,再来我发现左脚外侧会有蚂蚁爬行的感觉,我很担心有什么健康问题。
我的问题是:

Q1:脚水肿是心脏出问题的先兆吗?
Q2:之前我曾听人说脚外侧有蚂蚁爬行的感觉,可能是脚底神经有问题,是真的吗?
Q3:接下来我要咨询哪一科医生比较合适呢?


医生解答: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