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广志/让老父亲动手术迄今未醒 家属感内疚 撑不了怎么办?

问:我父亲今年80岁,有动脉阻塞,前阵子进行了心脏绕道手术,却一直昏迷不醒,目前仍在加护病房,医生告知不太乐观,这也让家人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在这之前大家也认为父亲只是做个手术,想到是在国内著名的心脏中心应该是没问题的,万万没想过会出现这样的事。

Q1:之前亲戚曾对我们说,干嘛要给父亲做手术,他都一把年纪了,就让他好好过就是啦,当时亲戚还说万一出事了怎么办?结果现在可能真的出事了,我和家人都很难过。

Q2:妈妈之前曾进行手术,每次医生告知父亲的情况时,她都静默不语,我和弟弟不晓得可以怎样给予她安慰,医生有哪些提议呢?

Q3:这段时间因父亲的事,我感到压力重重,有时甚至在睡醒后还问自己到底这是不是真的,我觉得自己有些精神恍惚了,但我必须撑下去,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呢?说实在,我已经感觉快走不下去了。


医生解答:

看到你的来函,我的心里感到很沉重,因此衷心希望我能给予你一些帮助,以下是针对你的提问解答。

A1:任何医疗介入其实都是有风险的,千金难买早知道,一旦做了决定,我们只能按照程序以及面对事情的演变。你们会自责是很自然的,如果你换位思考,我相信若生病的是你,你是不会责怪自己身边的亲人所做的医疗决定的。

面对愧疚的心情,要清楚的知道,即使时间倒流,你们在那个当下并不会有更多的资讯,所以你们所做的决定还是会一样的。

在愧疚升起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如何继续把握当下,把精神贯注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事情,尽力把它做好。
至于于事无补,毫无助益的亲戚的事后诸葛,我奉劝你不要理会,八卦的人喜好说是道非,他们讲过即忘,我们听的人,要不为之动摇,让这些无益废言如水过鸭背,在心间不留痕迹。

A2:人们面对生命的挑战的反应绝对是因人而异的。妈妈的静默只有她自己知道其中的缘由。在医学教育中,我鼓励医学生在面对极其困难的临床挑战时以支持代替安慰。因为有些事情是无从安慰起的。

我们能做的是支持患者及家属,提供他们感受哀伤及表达哀伤与忧虑的空间与时间。不要急着否定他们的感受与想法,或是赶忙劝勉他们。任何安慰的举动,都可能被解读成不理解当事人的心情。

例如家属可能说“爸爸如果死了我怎么办呢?”,安慰的话语诸如“不要担心,他不会死的”,其实是于事无补的,支持性的回应是接受对方的情绪,并说“面对这样的考验,你会担心是很正常的”。

因为你母亲曾动过手术,你父亲的经历或许会引发她对自己的病情经历的回忆。支持你的母亲的原则是接受她对事情的反应,支持她的身心需要,如果她开始有严重的忧郁倾向,就要开始考虑为她寻求专业协助。

一般而言亲人的陪伴对老人家来说是很重要的,每天的嘘寒问暖,积极规划共度有品质的相处时间,一起煮妈妈喜欢吃的菜,去她想去的的地方。她如果有信仰的话,协助她和自己的信仰做连结。从身体、心理、社交活动、灵性与哲学等角度支持她。

A3:当我们所熟悉的生命情境快速转变,我们会觉得恍惚以及不真实是很正常的。你的父母年迈想必你也有其他成年人会有的生活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健康问题会让你觉得百上加斤是可以理解的。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对自己生命中的轻重缓急要很清楚,因为你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所以你必须有所抉择,你的身心安康最为关键,所以你要把自己照顾好。

至于心情的部分,西方知名面对哀悼的专家沃登(William Worden)提出在面对生命的考验与哀伤,我们需要从接受变化的真实开始,经过体验变化所带来的情绪起伏,学习适应变化之后的新状态以及在最后重新投入生活。

在接受变化的真实性的过程中觉得事情并非真实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中你可以不断地自我提醒你的生命环境已经不同了,例如你写信求救其实也是可以协助你接受事实的一个方法。

其他的途径包括和可信任的人分享你的心情经历,从事能让你觉得没有压力的事情。善用零碎时间让自己的生命喘息,那怕是5分钟的静默、3分钟眺远而望、一首你熟悉的曲子,让你的身心归零。

此外基本的健康照护,诸如健康饮食、运动、正常作息都会有所助益。如果你持续觉得疲累与压力沉重,则可寻求专业心理咨商的协助。

我希望我的建议可以让你们在病情艰困之中或稍有助益。


 

20220508_Dr Chan
曾广志医生(医病沟通)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问医.曾广志医生(医病沟通).2022.12.1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