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璋/皮肤病3问

汗疱疹 搔不到痒处
刺破水泡易细菌感染

陈伟璋医生(Tan Wooi Chiang) 槟城中央医院皮肤科主任
陈伟璋医生(Tan Wooi Chiang)
槟城中央医院皮肤科主任

问1:医生,我的手指会长出一层类似小水泡的东西,主要是集中在无名指及小指,有时会痒得不得了,我不敢去抓痒,只能按着水泡部分,这时就会流出透明液体,几天后就会变干。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该怎么办呢?是否能根治呢?


答: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及照片,初步诊断是汗疱疹。汗疱疹(dyshidrotic eczema/pompholyx)是急性湿疹的一种,它通常发生在手指及脚趾的侧边,初期多以散布性小水泡来呈现,病情反覆发生,不容轻忽。它也常被误诊为一般过敏性湿疹、接触性皮肤炎、单纯疱疹、手癣或富贵手。因症状相似,这些手部皮肤问题都让人奇痒无比,以致容易混淆, 不易诊断。

一般来说,轻微的汗疱疹急性期,外敷药膏就会有不错的改善,常用外敷药物如类固醇(steroid)、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s)及阿利维甲酸(alitretinoin)。但有时水泡长在皮肤深处,且不容易破开,常常会让病人感觉“搔不到痒处”。

有不少患者常说,要将水泡刺破,才会止痒,这是错误的观念,若水泡破了,则会有流汤的现象,甚至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所以不鼓励将水泡弄破。若是被抓破而流汤,可使用抗生素药膏。如果没有被抓破,这些水泡通常会在一至两周或治疗后自然吸收干掉,而形成干皮屑。

严重性的患者,可以短期服用口服药物来治疗如类固醇、抗组织胺(anti-histamine),让症状快速缓解,以免让痒→抓→湿疹→更痒的恶性循环持续。程度较严重者或频繁复发的病患,可以考虑紫外线光照疗法或使用其他的口服免疫抑制剂如氨甲喋呤(methotrexate)、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环孢菌素(cyclosporine)和阿利维甲酸。

汗疱疹是其中一种公认的皮肤顽疾,难以根治,易于复发,因此,除了遵照医生指示按时涂抹药膏及服药,也必须要有正确的护肤观念。

平时应该多注意手部的保养,少接触刺激物例如清洁剂、化学溶剂;隔离刺激物接触皮肤(要养成戴手套做事的好习惯,要戴两层手套,内层为吸汗的棉质手套,外层为防水的塑料手套);洗完手后轻轻擦干双手,再抹上护手霜或药膏。这些是自行护理的妙方,让你可摆脱手部湿疹的纠缠。

若发现擦护手霜或药膏都一直无法改善病情,就得赶快就医,征询皮肤专科医生的意见,求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才不至于花了冤枉钱,又得不到好疗效。除了临床型态的观察外,可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霉菌培养、切片检查、贴肤试验或抽血检查(过敏原)等来诊断。 

 

结节性痒疹 痒得受不了
或与虫咬内部疾病有关

问2:医生,到底我的情况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根据您所提供的临床资料及照片,诊断是结节性痒疹,又称结节性苔藓(prurigo nodularis),是一种多见于成年女性的慢性皮肤病。初发作时会是淡红色的米粒大的风团或丘疹,之后逐渐变成黄豆大小的半球形,隆起于皮肤表面的丘疹与结节。这些丘疹与结节表面粗糙,呈褐色或灰褐色。

此病的特征就是剧烈瘙痒的硬肿块,让人难以忍受。反覆搔抓后经常会发生脱皮、流汤和出血的情况。结节性痒疹容易被忽视,病程慢性,随着发病时间的增长,结节数目也在渐渐增多,严重的话会影响生活质量。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昆虫叮咬有关。特殊体质的人在虫叮咬皮炎后持续异常的炎症反应,它与内部疾病有关(包括缺铁性贫血、慢性肾衰竭和爱滋病毒感染),亦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代谢障碍有关。

识别与结节性痒疹相关的疾病非常重要,血液检查(血计数、肝脏、肾脏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皮肤活检可能有助于确认结节性痒疹的诊断。

预防胜于治疗,避免虫咬、直接用指甲抓挠是治疗很关键的一部分,同时应该避免摩擦接触结节部分。结节性痒疹病情顽固,病程较长,不易治疗,可能需要组合治疗。

控制瘙痒是主要的治疗目的,避免搔抓有助于疾病的治愈。可以先尝试局部治疗如类固醇、煤焦油软膏、含有薄荷醇(menthol)或苯酚(phenol)的润肤剂。对于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人,可选择几种内服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法:

1)皮质类固醇注射

2)服用口服抗组胺药,以减少瘙痒。

3)液氮冷冻

4)激光治疗

5)光疗(UVB和PUVA)

6)其他口服药物如类固醇、甲氨蝶呤、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环孢素或沙利度胺(thalidomide)。

 

风疹来得快又痒
乱抓肿胀 危及生命 

问3:医生,我妈妈的皮肤通常在晚上就会开始痒,两三天就发作一次,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否能根治呢?

 

答:根据你所提供的临床资料和附带照片,诊断是荨麻疹,它是因为皮肤和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出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皮肤水肿反应。病人的皮肤会出现极痒的皮疹,有如被蚊子叮了一般的肿块,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但常反覆发生新的风团或皮疹,来去有如风一般,来无影去无踪,故俗称“风疹” 。 

另外一个常见特色是“抓到哪里、痒到哪里”,如果病人抓在没有皮疹的地方,很快地在搔抓处就会出现另外一个类似的皮疹。如这种现象发生于皮肤深部(真皮或皮下组织)的血管时,皮肤的肿胀会加厚,又称“血管性水肿” (angioedema),常见于嘴唇、眼皮和手脚掌,患处可能会发痒或疼痛,如不幸发生于咽喉处,病人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荨麻疹其实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来匆匆去匆匆,看似严重及快速隆起的皮疹可能在几分钟后又自己消失好了,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通常病程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消失。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反覆发作超过6周以上,它的病程可达数月甚至数年。

主要治疗方法是持续的服用抗组织胺药,而不是按需求服药。如果标准剂量无效,则剂量可增加4倍。当急性荨麻疹安定下来时,可停止服用抗组织胺药。慢性荨麻疹患者则需要缓慢逐渐减量,不可突然间停止服用抗组织胺药。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2018.06.2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