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梗塞窒息 90%为5岁以下 学会急救 挽救孩童性命

医句话:

对于完全没有存活能力的婴儿来说,当他们在居家或户外遭遇突发或紧急的意外时,能否存活的第一条件,并不是医生的救援,而是父母第一时间的紧急且基本救援。

“父母掌握小儿急救(first aid for infant)的基本知识,并在意外时懂得运用及应对,可以大幅度降低孩子受到的伤害、后遗症及死亡率,所以这乃是每一个父母必需事先学习的重要课程。

为了维护孩子的安全,父母必需担当孩子的‘救生员’,努力学习小儿急救基本知识,分别是小儿噎呛时的急救措施、小儿癫痫发作的急救措施、小儿头部受创的急救措施,以及小儿过敏反应的急救措施。

玩具食物硬币 常见小儿窒息原因

小儿噎呛是经常会发生的家居意外事件,噎呛致使窒息是危及生命的医疗紧急情况,常见的窒息原因有玩具、食物、硬币、坚果和乳胶气球等。

调查发现,在小儿年龄层中,逾90%呼吸道异物吸入造成死亡的案例都是涉及5岁以下的孩童,其中65%是婴孩。

小孩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在呼吸和吞咽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噎呛,再加上小孩耐受缺氧的能力较成人差。因此,对小孩气管异物和窒息的抢救乃是争分夺秒,故父母或成人在这一方面扮演极为重要的救命角色。

父母手忙脚乱 错过黄金急救期
调查发现,大多数婴孩或幼童的噎呛意外,都是在父母在场的情况下,于喂食或游戏时发生。许多没有经验的父母,尤其是新生婴孩的父母,对于这种突发意外显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只想到把孩子送入医院急救,进而错过急救的黄金时间。

其实,只要掌握小儿噎呛的基本急救措施,就可以即时展开紧急救援,及时挽救孩子的生命。
首先,父母要初步观察小儿噎呛的迹像或症状,分别是微弱的哭泣声、无效咳嗽、喘息、焦虑、呼吸困难、嘴唇及(或)皮肤呈蓝色。

鼓励孩子咳出异物

第二阶段,父母要评估小儿噎呛的严重程度,以了解是有效咳嗽(effective cough)或无效咳嗽(ineffective cough)。

这个时候,父母必需鼓励孩子一直咳嗽,直至孩子把噎呛在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咳出。

咳嗽无效 意识清醒5次拍背

如果是无效咳嗽,父母就要确认孩子是处于清醒或无意识的状况。在清醒的状况下,父母必需对孩子进行5次拍背法,如果不成功,再进行5次胸部挤压法。5次拍背法分成3个步骤,首先你要跪下来,将婴儿放在你的前臂上,婴儿的头朝下,再将你的前臂放在膝盖上。其次,用手支撑婴儿的头部和下巴,切记不可掐住婴儿的脖子;之后在婴儿的肩胛骨之间进行5次背部拍打。

加5次胸部挤压

5次胸部挤压法是针对1个月至1岁的婴儿,首先将婴儿翻过来,用另一只手支撑婴儿的后脑勺和颈部,其次是在婴儿的胸部中部、胸骨下半部分进行5次向下的胸部挤压,必需是以每秒一次的方式进行;最后是重复该顺序,即5次背部拍打和5次胸部挤压,直到移走物体或婴儿变得反应迟钝。

如果噎呛的婴儿或儿童陷入无意识的状况,则必需按照基本生命支持(BLS)算法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惟父母必需参与圣约翰救护机构(St. John Ambulans)或红十字会等平台的基本生命支持(BLS)课程后,拥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实践行动。

癫痫发作 勿置物于口中

小儿癫痫也是另一种常见的家居事故,癫痫即俗称‘发羊癫’,乃是因为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所导致。

当孩子突然倒下,并出现意识障碍、运动感觉异常、痉挛等症状,则很有可能是患上癫痫。对此,父母无需惊慌失措,当务之急是确保孩子的安全,移除任何可导致孩子受伤的危险物品,以避免他们受伤,惟切记不要去克制孩子的动作。

在确保孩子没有受伤后,父母把孩子侧卧,不要把任何物件置入口中。待癫痫发作后,让孩子侧卧,头稍微向后倾斜,然后拨电医院求救,并一直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

 

_
林方键医生(Lim Fang Jen) 
急诊专科顾问



幼儿跌伤头 呕吐流耳鼻液须求医

新生婴儿学习行走的过程中,父母最担心是孩子跌倒,并伤及头部。若意外造成孩子头部受创,父母要保持冷静,先安抚啼哭的孩子,并在伤患处敷冰。

这个时刻,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情况,是否出现反复呕吐、耳朵或鼻子流出液体、癫痫发作或昏昏欲睡,若有这些症状,务必拨电医院求助。

另外,过敏反应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皮疹、瘙痒,手、脚或脸肿胀,并导致呼吸缓慢时,父母在拨电医院求救之际,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舒适的状态。

 

_
林方键医生现场示范小儿噎呛的5次拍背法及5次胸部挤压法。
_
参与亲子产前工作坊的准父母,认真学习小儿噎呛的5次拍背法及5次胸部挤压法。

 

AVPU评估意识状态 判断病情严重性

对于前面提及的各种小儿急救情况,父母必需学习判断孩子意识清醒的程度,而这可以用神智状态评估AVPU等级来精确衡量,以判断出孩子的病情严重与否。

此评分系统把意识状态分为四级,即反应灵敏(alert)、对语言(verba)刺激有反应、对疼痛(pain)刺激有反应,以及无反应(unresponsive)。

吁保存邻近急救联络

全民的急救意识必需获得提升,我们要教育他们如何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包括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或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应该采取的基本措施,以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呼吁,父母保存临近住家和工作场所的医疗机构紧急联络号码,以备紧急之需。”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特約.笔录:张玳维.2024.01.1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