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陈学瑜 / 大肠息肉切除后 多久需要再做大肠镜?

问:医识力团队,你们好。我想请教医生:

Q1: 肠如有息肉,建议多久检查或照肠镜一次比较好呢?
Q2: 息肉的大小或外观形态,是否会影响癌变风险与追踪频率?
Q3: 若息肉在追踪期间出现增大或数量增加,是否就需要考虑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

谢谢。
 

 医生解答:

谢谢你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目前全世界都在努力解决的难题。为什么息肉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所有的大肠癌都是从息肉开始。只要及时发现息肉并去除,即可有效预防大肠癌。而息肉的形成是由于结肠内壁的正常细胞更新受到干扰,导致生长失控。

大肠癌在大马男性中是最普遍的癌症。在女性则是排名第二的癌症。

癌症診治

CAR-T加持 半相合移植破局 先进疗法开创血癌新希望

 医句话:

白血病与淋巴癌虽无法预防,但到了2025年,医学界已有更先进的治疗,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能改造体内T细胞,为它们装上“武器”,对抗癌细胞。如今的骨髓移植也不再只限于100%吻合的兄弟姐妹骨髓,即使父母或子女的骨髓只有50%吻合,也能进行移植。

 

饮食营养

近半癌症可预防 正确饮食是关键因素

医句话:
现代人讲求效率,外卖、速食、预制与甜点已是“家常便饭”,但这样的饮食习惯却正悄悄堆积健康风险。研究指出,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病例与不良饮食有关。当方便已凌驾于营养之上,人人都须重新审视餐桌选择,透过本地天然食材,搭配健康作息夺回防癌与健康的主导权。


近年来,癌症病发率持续攀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明确指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中有1/3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快节奏生活催生‘效率至上’的饮食文化,也就是外卖、速食餐点、预制菜和精致烘焙甜点成为许多人的日常选择。

研究显示,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如亚硝酸盐、人工甜味剂)可能干扰代谢,而烘焙食物中的高温美拉德反应产物(如丙烯酰胺)亦被国际机构列为潜在致癌物。当便利性压倒营养均衡,‘舌尖上的风险’正悄然累积。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30%至50%的癌症是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去预防,而饮食是关键一环。其实从中文‘癌’字就可一窥古人的智慧,3个‘口’也就意味饮食和癌症的关系有多密切。

6大本土食材助抗癌

问医

庄淑美 / 怀孕初期确诊乳癌 还能保住孩子吗?

问:医生,我的表姐在怀孕初期发现患有乳癌,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我们这些表姐妹想了解更多,并希望可以帮助到她。

Q1: 怀孕初期被诊断出乳癌,这种情况常见吗?怀孕是否会影响乳癌的发展?
Q2: 在怀孕的情况下还能接受乳癌治疗吗?手术或化疗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Q3: 如果选择继续怀孕,应该如何监测乳癌的变化?产检或额外的检查需要做哪些调整?
Q4: 产后还能哺乳吗?哺乳会不会影响病情,还是应该直接选择其他喂养方式?

谢谢。


医生解答:

乳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尽管在年长女性中更常见,但每7例乳癌中就有1例发生在45岁以下的女性中。乳癌的治疗成功率较高,并且在不断提高。

癌症診治

大马科研走在前线 病毒变身抗癌“疫苗”

医句话:
病毒,一个叫人看到就感到心惊胆跳的小家伙,尤其是在经历COVID-19后的今天。其实只要把病毒加以利用,它或可化身为癌症克星,并一举攻克目前癌症治疗所面对的困境,让癌患不再问癌色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有正反面,而存在大自然的病毒何尝不是如此呢?《病毒的概念与起源探究》(Investigating the Concept and Origin of Viruses)科研文章里曾讨论到,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的存在;病毒很可能在第一个细胞进化出来时就已存在,换言之,病毒非常有可能比人类出现更早以前就存在了,因此对比人类短短的历史而言,病毒堪比我们的‘老祖宗’。

对大多数人而言,病毒这‘老祖宗’的存在似乎只为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及痛苦。就以COVID-19或其他大型流感为例,迄今仍让人不寒而栗。而在历史长河中,病毒夺取了多少人命,如1918年的大流感或20世纪早期的天花等。难道病毒真的一无是处,只会到处做害吗?非也,正如一开始所提及,凡事皆有正反面,病毒亦如此,尤其是在癌症治疗上。

大马癌症死亡人数 22年增2倍

问医

陈子健 / 癌母感染后暴瘦 出门透气是解药还是风险?

问:你好,我想请教一些关于我男友母亲的情况。她今年65岁,去年被确诊为晚期大肠癌,至今接受化疗已经接近一年。虽然每次化疗对她的效果不算明显,但靠着止痛药的帮助,她一直都还能正常吃喝,胃口不错,精神好的时候还能出门旅游,状态看起来还可以。

不过,上个月底她回了一趟家乡,回到吉隆坡后突然发烧感染,被紧急送进加护病房,住了5天才转回普通病房并出院。从那次住院后,她的身体明显瘦了一大圈,胃口也变差了,每餐只吃几口就说吃不下。

负责煮饭的阿姨很担心她这样下去撑不了多久,我们大家也都很忧心她吃得太少,营养跟不上,可能连治疗都难以继续。男友看了心急如焚,甚至强迫她吃东西,但我看了真的很心疼。

Q1:癌症病人一旦没胃口、变瘦,是不是代表病情迅速恶化?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她恢复食欲?
Q2:医生说不能再让她感染,是不是代表她只能足不出户,完全不能出门?我们其实很想带她去郊外走走,希望她的心情也能好一点。

癌症診治

腰痛频发长者勿忽视 噁心无力慎防骨髓瘤

医句话:

有人曾如此形容,超过8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以上的腰痛,这也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腰痛是很常见特别是长者。但这并不意味当一名长者申诉经常腰痛时就无须在意,反之更应该抽丝剥茧找出问题所在,尤其是当长者也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疲倦、食欲下降、全身无力或走路上气不接下气时,更须警惕是否罹患了一种罕见的癌症,称之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继白血病后常见的恶性血液癌症,每10万人中就有2人,属于罕见癌症之一。它源自骨髓中一种产生抗体的白细胞(lymphocyte)中的浆细胞(plasma cell)。浆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释放大量抗体的一种淋巴细胞,而抗体是免疫球蛋白(Ig)家族中的一种糖蛋白,由浆细胞分泌并由两条轻链及两条重链组成。

癌症診治

癌症合併心脏问题 联合评估紧密监测

医识力现场论坛: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李:李立群医生
陈:陈子健医生

1)糖尿病药物会否影响心脏瓣膜?
李:
不会。

2)老人在睡中不再醒过来,算是猝死吗?85岁的老人,之前只是时常觉得头晕目眩,这算是遗传或先天吗?
李:
通常年龄已经85岁,不属于猝死。至于经常头昏,就要了解是否眼睛或血压的问题,或者是心跳的问题。有时心跳太慢,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流给脑部,就会出现头晕,甚至是心脏停止跳动几秒,这乃是病态窦房结症候群(简称病窦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SSS)。有时心跳会快,有时又会慢,并出现昏厥的现象,亦可能是血压的问题,这都是常见的因素。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