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减压不当 气泡塞血管 重者须採高压氧治疗

医句话:

潜水员在上潜的过程中,气体会从血液中解离出来,如果攀升得太快,气体来不及排出体外,就会堆积在组织间隙,对细胞造成伤害或阻碍血液循环,引发缺血缺氧等危险状态。

“减压症(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是指潜水人员或处于高压状况下的人员,因急速上潜或减压,使溶解在人体体液中过饱和的氮气(nitrogen),所溢出而产生大量的气泡充满在组织间隙和血管内引起全身不适,也就是上升期因为快速上升所引起的减压表现。

简单来说,身体暴露在高压环境时,会有过多的气体溶于血液或身体的组织,形成过饱和状态。工作完毕后,从高压环境回到正常压力的过程中,这些气体将逐渐从组织释放出来,在经由静脉端的血液带至肺部排出体外。

如果依减压程序慢慢地上升,气体可顺利排出体外;若急速上升或减压,溶解于体内组织中的过饱和氮气将会形成气泡,充塞于组织间隙直接对细胞造成伤害,或阻碍血液循环造成缺血或缺氧,因而导致组织病变及各种症状,这就是减压症的发生原理。

一般而言,暴露的环境压力越大或暴露的时间越久,溶解于组织中的气体就越多,也就越容易造成减压症。

分3大类型 第二型可致命 

减压症算是潜水中最普遍的意外事件之一,在分类上可分为第一型(轻微性)、第二型(严重性)及慢性型等3种类。

第一型的减压症,症状较为轻微,常见的表现如皮肤痒、长红疹、疲倦、局部皮下气肿和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肘或肩膀的关节痛最常见。

第二性较为严重,因全身都会受到影响,包括全身疲倦、肢体无力或麻木、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视力模煳、小便失禁等症状。

减压症的病发时间(onset)多数很短,常是在潜水结束后很快出现,这对减压症预防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国外多篇研究报告,第一型减压症主要是气泡充塞于皮下组织、关节或肌肉之间,50%至60%的患者回到水面后1小时内发病,90%的患者于回到水面后6小时内发病,所有患者中有80%至85%主诉有肌肉关节疼痛。

第二型减压症主要是气泡充塞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50%患者会在回到水面后5分钟内立即发病,在非常严重的患者中,气泡所引发的毒素会使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和电解质由血管流向组织间隙同时造成低血容量休克和全身性水肿,极容易造成死亡。

慢性型的减压症的特色为骨端之无菌性坏死(aseptic necrosis),此现象最常在髋骨、胫骨以及肱骨发生。

避免短时间内重複潜水

根据统计,潜水的深度越深、年纪越大、下潜次数越多、爬升速度过快的人较容易发生症状。

减压症大多发生于不当减压,例如不依减压表的规定快速上升,有时亦可能遇到海洋强流而将潜水者快速往上带;另也有太接近时间内重复潜水,亦会增加减压症发生几率。

所以,初学者须要在有经验的潜水教练指导下做适当的下潜及上浮的动作,而常潜水的人也应该谨记并遵守减压的流程及避免短时间内重复潜水。

置高压舱补纯氧

举例来说,在海平面的大气压为1atm(atmosphere),当人慢慢下潜到10米,大气压就会增加一倍压力也就是2atm,惰性气体(noble gas)就会形成气泡在我们的血液、组织及关节里,如果患者上升得太快,惰性气体来不及排出体外而是在身体,就会造成减压症。

若真的不幸发生减压症,在后续处理上,状况轻微的人在休息后,随着气体慢慢吸收排出体外,大多会缓解。但是第二型或是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立刻送医治疗。目前减压症的标准治疗方法是采用高氧气治疗,将患者放置在高压舱内并给予纯氧。

高压氧治疗的目的包含:

1.利用高压的环境将溢出于体内的气泡重新溶解回组织内,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调整至正常的大气压。
2.给予高浓度的氧气,改善细胞组织的缺氧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的修复。

发病6小时内抢救减后遗症

此外,高压氧气也可以利用分压差(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促进身体将氮气排除,而减少病变部位的伤害并加速复原。

在治疗上也是要抢时效性,一旦发现患者有减压症的状况,立刻把患者送到最靠近的医院急救室,给予患者吸纯氧(100%的纯氧),就目前我们希望患者能够在6小时之内接受治疗,效果会比较好并会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至于接受高氧气治疗的次数和时间则无一定标准,大多是依病情的严重度、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及残留的后遗症而定。

-
萧蔚全医生(Seow Vei Ken)
双威医疗中心院长兼急症专科顾问


疑似病例应立刻加压治疗

关于减压症诊断,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和磁力共振造影(MRI)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的类似症状,如椎间盘突出(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c)、缺血性脑中风及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尽管这些检查可能显示脑或嵴髓异常,但对诊断减压症敏感性不高,因此一旦临床怀疑减压症,应立刻开始治疗。

对于减压型骨坏死,X光检查只能显示关节退化,但无法区分是否由其他关节疾病引致,MRI在这个时候就常具有诊断价值。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我会根据经验治疗患者,一旦怀疑是减压症,会立刻再加压治疗,可免去因诊断检查而导致的延误。

再加压(recompression)治疗适用于所有患者,除了那些仅出现瘙痒、皮肤花斑和乏力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观察是否出现病情恶化。其他患者须转运至合适的再加压设备进行治疗。因为开始治疗时间和损伤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即使是症状不需要处理的患者,转运也不能耽搁。

如果需要空中转运,尽量选内压是1atm的飞机。机舱未加压的飞机,必须保持低空(<609公尺或2000英尺)飞行;而一般商务飞机,虽然机舱加压了,但通常在正常飞行高度压力相当于2438公尺或8000英尺,这可能加重病情。所以说,潜水后短时间内乘搭商务飞机可能会加速症状的出现。

首發于挖矿工人 亦称潜水夫病

减压症在休闲潜水者中的发生率是每1万人中有2至4人得病,而商业潜水员则常见轻微的肌肉骨骼损伤以及发病率较高。

其他较易患上减压症的人群包括职业潜水员,由于职业潜水员长时间或深潜后没有进行减压停留;潜水员在潜水后马上搭乘飞机;工程人员或挖矿人员从加压后排除地下水的沉箱或坑道出来时;太空人进行太空漫步,或舱外活动时,而太空衣内的压力较舱内压力低时也会患上减压症。

最早记载减压症的报告在1841年,由一位采矿工程师发现很多煤矿工人从隧道高压环境出来后出现肌肉抽痛的状况,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沉箱病;而当越来越多人爱上潜水而出现此病时,后者也有了潜水夫病之称。

减压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低温潜水、脱水、潜水后运动、疲劳、潜水后飞行、肥胖、高龄、潜水时间长或潜水较深、快速上浮、心脏右向左分流等。

一般而言,减压症患者在治愈后,是不会再复发的。如果要预防得到减压症,其实可以通过限制潜水深度和潜水时间规定进行减压停顿,通常可以避免显着气泡的形成,大部分的潜水员都有带潜水计算机(dive computer),它能连续监测潜水深度和在此深度的时间并计算出减压安排。”

减压症小知识

●50%的患者在浮出水面后,1小时内会出现减压症的症状,90%则会在6小时内出现。
●上浮数分钟内出现伴有脑功能障碍的严重减压症,很难与动脉气体栓塞区别。
●一旦怀疑减压症,立刻给予高流量100%纯氧治疗,并尽快安排转运至再加压设施处,可使用地面转运或机舱内为1atm的飞机转运。
●建议潜水员按照已有的推荐指南潜水,如潜水深度和持续时间,上升过程中使用减压停顿等,可降低减压症的风险。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梁盈秀.2020.08.1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