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20 30 40·常患疾病有哪些?

50岁的黄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膝下有3名孩子,她有高血压5年,也有三叉神经痛(面部神经痛),服用了20年药物。

近年来出现慢性腰痛、上背痛、腹痛,近几个月更有双侧膝盖臀部、肩部和肘部疼痛等症状。由于疼痛,导致她睡不好、眩晕、头痛、疲劳、酸麻,无法做运动,甚至连家务也无法胜任,继而得了忧郁症。过去两年,她看过普通医生、矫形外科医生、风湿病专科、神经专科、精神科,但都无法舒缓其疼痛。

她也做过很多检测,医生的各种诊断包括中风、脊柱狭窄等,也接受过各种侵入性治疗,包括注射药物到脊柱,可是依旧疼痛难当,始终找不出真正病因。

到底这是什么疼痛?

少年特发性关节炎

步入青春期的少年,可能会患上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少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简称JIA)。

这疾病可从儿童过度到青春期,我见过最小的患者只有9岁。过往的病人大都是16、7岁的青少年,但近年来病发年龄越发提早,可能是压力导致。

JIA患者以女性居多,85%的先天性患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且在全球也有上升趋势,目前全球约3%的人口都是JIA患者,当中青少年占20至30%。

由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身体主要器官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病种激进的红斑狼疮症,也是青年特发性关节炎其中一种,肾脏、头脑、心脏、肺都会受影响,严重者会有性命危险。再者,患者往往都有偏食习惯,以致营养不良,甚至染上吸烟、喝酒、滥用药物及滥交等不良习惯。

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肢体僵硬、发育受影响、关节变形、眼炎,甚至需要特殊辅助工具才可活动,如夹板、拐杖、轮椅,严重的会有生命威胁。由于上述种种状况,患者经常需要复诊,甚至住院,所以上学缺席率很高,影响学业表现。

病发时,病人会出现头发脱落、皮疹、溃疡、关节畸形、过度嗜睡、肾/心力衰竭及情绪障碍,所以是一种会造成永久性残障与死亡的疾病。

由于它是慢性病,在治疗病人时要规划长期治疗方案,但也必须解决当前的状况,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关系,识别患者的优势与能力,才能以治疗与教育的综合疗法帮到病人。

....
林声君(Lim Sern Chin)
儿科及儿科风湿学顾问(吉隆坡)

纤维肌痛与慢性疲劳疼痛

很多病人经常分不清纤维肌痛(Fibromyalgia)与慢性疲劳疼痛(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因为两者症状太相似,都会肌肉疼痛,也都是慢性病。

纤维肌痛是由慢性病引起的广泛肌肉疼痛,在腰围以上,或更正确的是在身体左侧的过度压痛,通常是40岁以上的人才会有。

患者经常都感到疲劳,有睡眠障碍、头痛、抑郁和焦虑等,这病症的导引至今还找不出来。

临床诊断时唯有从听病人的疼痛故事着手,找出患者是否有包括抑郁症、焦虑、偏头痛和慢性日常头痛、TMJ综合症、甲状腺功能障碍,躯体化疼痛障碍,给患者做关节和神经系统检测,以识别疼痛点与感觉、运动异常神经等。

由于止痛药作用不大,甚至只可以教导患者学习与它共处。患者在管理自身的压力与情绪问题时,先学习自我放松、运动,还有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不要觉得患者的疼痛是想像出来的。

睡得好,对舒缓病症很有效,因为睡眠能帮助人放松。运动也是放松的方法,但患者因为疼痛无法做激励运动,所以瑜伽、太极等运动非常适合。

我们也会视病情给病人服用抗抑郁药或抗惊厥药,安排心理行为治疗等,纾解患者情绪问题。

而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称系统性耐药不耐症,SEID),是一种过度劳累所引发的疼痛,会使到工作、学习机会个人或社交活动都受影响。

虽然一般都是中年以上才会面对,但现在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这问题,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两倍,而确诊指标就是持续六个月以上的深度疼痛。

这种深度疼痛不是运动过后的劳累,即使休息了也还觉得累(不明原因的虚弱疲劳)、睡眠不安、有认知障碍(记忆力差),甚至无法站立,否则就会头晕。

....
李嘉汶(Verna Lee)
国际医药大学临床家庭医学顾问(吉隆坡)

尿失禁症

女性患尿失禁机率比男性高,主要因素包括难产、生产创伤、盆腔器官脱垂、肥胖、年龄及多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尿失禁的可能性会增加,而女性患失禁症的机率是男性的两倍。

尿失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增加精神压力,当中包括减少社交以避免尴尬、减少性生活、忧郁、感染(如有糖尿病)等。

尿失禁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初期的患者通常都会教导她们行为治疗,也就是控制膀胱,记录每天上厕所次数、三餐的食物等。正常人的排便次数或膀胱控制能力好的人,大概每四个小时小解一次,或至少两个小时一次,一天不超过8次。

若还是无法控制膀胱,就会用药,但会有副作用,最后的方法就是做侵入性手术纠正。而非侵入性手术的做法,就是置入类似内环的器具或打针,帮助膀胱控制排尿频率,但这都是暂时性措施,几个月后问题又会回来。

尿失禁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改变生活方式,维持身体质量指数(BMI)、预防糖尿病、避免服用利尿剂、高咖啡因饮品及酒精,都有助预防尿失禁问题。

若不幸患上尿失禁,持续性或有恒心做骨盆运动及膀胱训,“教育”器官恢复正常。糖尿病是导致尿失禁因素之一,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分高,自然尿液也较多,因此若能控制好糖尿病问题,也就可以控制尿失禁。

....
莎丽法苏莱哈(Sharifah Sulaihas Syed Aznal)
心理学顾问兼国际医药大学(吉隆坡)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笔录:张露华·2017.05.0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