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ECG ECHO CT 血管造影 心脏检查如何选择?

医句话:

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可不可活?这句从商朝流传至今的疑问句清楚显示了心脏的重要性,多年来心血管疾病一直高居我国头号健康杀手,因此掌握好心脏健康的管理将可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其外型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以及两肺之间而偏左,它可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及右心室,右心房与右心室合称为右心,左心房与左心室合称为左心,两者合称就是心脏。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而右心室则与肺动脉相连,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就如四道‘门’,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以及肺动脉瓣,作用是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心脏就如一个日夜不停进行收缩及舒张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来流动,使到人体器官及组织等有充足的血流量,并且通过冠状动脉输送氧气及养分到心脏肌肉,并且通过静脉带走代谢的产物如尿酸、尿素、二氧化碳及无机盐等,从而让细胞可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

慢性疾病

赋予爱人第二生命 活体肾移植 存活率更高

医句话:

与洗肾患者相比,无论是存活率或生活品质,接受肾移植后患者有更好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质,除了不再受每周3次或1日4次的透析治疗束缚,在第一年之后的费用也更便宜。移植肾脏的来源有两种,分别是活体捐赠者与大体捐赠者,而前者有更多的优点,因为这意味着更充分的术前准备、更少并发症、更短的等待时间与更高的存活率。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仍是一个严重的国民健康问题,主要是由糖尿病和高血压所致。根据2018年的一项研究,我国CKD患病率为15.48%,然而我们所看到的CKD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这是由于CKD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被发现。

慢性疾病

影响血管神经内分泌 末期肾病患 逾半不“性”福

医句话:

血液透析是大多数末期肾病患的治疗选择。患者迈入透析治疗之前,应评估是否伴有衰弱,因为肾病、衰弱与不良预后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常见影响洗肾病患生活品质的性功能障碍也应给予重视,让他们能获得医学帮助,在洗肾的同时仍保持“性福”。

“衰弱(frailty)是长者群中常见的临床症候群,伴随着的不良事件风险,例如跌倒、意外残疾、住院和死亡都会增加。它的概念是由于衰老引起的多个生理储备能力和功能下降,造成脆弱性(vulnerability)提高,例如应对日常生活和急性压力的能力受影响。

根据国外一项涵盖21项研究的系统综述,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10.7%患有衰弱症。此盛行率有随着年龄变高的趋势,在85岁以上人群中,有高达26%患衰弱症。在马来西亚基本上会看见更高的数字。

衰弱症最常使用的两个评估方法为Fried衰弱表型(Fried's phenotype,FP)与Rockwood衰弱指数(Rockwood frailty index)。

慢性疾病

洗肾洗走残余肾功能? 年纪大并尿毒症 或采渐进式洗肾

医句话:

虽然渐进式洗肾患者的洗肾次数减少了,但还是会有部分的营养会被清除,而他们又无法摄取过量的蛋白质,因此医生在调控患者的营养状况会面对更大挑战。为了维持所需的营养状况,这类患者在实践低蛋白饮食的同时,会更需要补充酮酸或称为酮基类似物(ketoanalogues),以维持足够的氨基酸摄取来帮助体内蛋白质的新生。

慢性疾病

高危征兆患者 心脏科最怕 CHIP专治团队实战迎击

医句话:

一般血管成形术是先以球囊撑开血管阻塞处,再植入支架支撑血管,保持管腔内血流畅通。然而,当CHIP患者的血管壁钙化非常严重,气球扩张术可能无法“打碎”钙化斑块。对此,临床上数种应对方式,例采取冠状动脉旋磨术,先“钻孔”和“打通”钙质斑块,再进行血管成形术。


“众所周知,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大马国民的‘头号杀手’,且本地患者的平均年龄也较低。相较西方国家人民平均在64岁出现心脏病发作,而马来西亚平均年龄是56岁,年轻许多。

要诊断心脏病,主要是基于症状、风险因子和检查,例如静息心电图检查(resting ECG)、俗称‘跑步机测试’的心脏压力测试(cardiac stress test),或是更为具体的负荷超声心动图(stress echocardiography)、核素心肌灌注扫描(nuclear stress test)和磁力共振造影心脏压力测试(MRI stress test)等。

慢性疾病

糖友须定时验尿 抓住逆转糖肾病黄金时期

医句话:

酮酸主要是搭配低蛋白饮食原则发挥作用,是“比较干净”(不含氮)的蛋白质。它就像一辆可通过燃油和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车,废弃排量较低。对于慢性肾病患而言,若从食物摄取太多蛋白质,会造成肾脏负荷过大;然而减少摄取蛋白质又会担心营养不良。因此,我们会建议以酮酸来替代饮食中的蛋白质,它的“马力”一样强,又能减少尿素生成和肾脏负担。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大马成年人,尤其是在长者群体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数年前的数据显示,大马约11%的成年人罹患CKD,但大部分因为无症状及没有及时被诊断,而社会的刻板印象是它不是一个与癌症、心脏病或中风比起来太常见的疾病,所以严重性、医疗及社会成本被低估了。这也间接让好多病患延误确诊,平白地错失了治疗的黄金时期。

糖尿病是引起CKD最主要的原因,占大马60%的洗肾患者(末期肾病)。若是尚未洗肾的CKD患者,糖尿病所占的比例肯定比60%还要来得高。

慢性疾病

洗肾时间愈长併发症愈多 肾功能<30% 可考虑前置性换肾

医句话:

除了5年存活率较高,肾衰竭患者在接受肾移植后,生活素质也好很多。尽管他们将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身体排斥植入的新肾,但是他们不再受到透析时间表的限制。再者,透析治疗与肾功能丧失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风险也将被根除,特别是年轻患者可能会看见由肾功能衰竭引起的不孕症得到逆转,并且能够自然生育。

“对多数肾功能衰竭的人而言,最佳的疗法是肾脏移植。虽然透析疗法(俗称洗肾),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堪称极佳的治疗方法,可以让肾功能衰竭的人过上相当满意的健康生活,但它还是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中一个是在长期的并发症方面。虽然透析疗法能有效清除血液排泄物和多余水分,但它并不能完美替代功能正常的肾脏。因此,接受此治疗的人依然容易患上慢性并发症,例如贫血、肾性骨病、心脏病和中风等。

慢性疾病

高龄洗肾效果好 为何还需缓和疗护?

医句话:

缓和疗护旨在改善重病患者与其家属生活品质,通过早期侦测、正确评估和治疗疼痛与其他身心灵问题,以预防和减轻他们的痛苦。

缓和疗护始于确诊并持续至临终。随着慢性肾病的进展,重要性也随之增加。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民众不了解何谓缓和疗护,第一印象往往是负面的,譬如将其与“没药救,快死了”等划上等号。然而,出现这种讯息的接收与传递不一致的状况,并非医生建议缓和疗护的初衷。

另外,尽管缓和疗护对末期肾病有必要性,是否所有的临床肾脏科医生都熟悉该领域,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对他们进行培训也是需要克服的障碍。

“我将从4点来阐述为何不应向所有高龄末期肾病患(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提供缓和疗护(palliative care)。

慢性疾病

高龄末期肾病患 未必非洗肾不可 缓和疗护助益大

医句话:

当肾脏组织长期受损达3个月以上,无法恢复原有的功能时,称为慢性肾病。当慢性肾病恶化至第V期,出现了因水分及尿毒无法排出所引发的症状时,就需要依靠“洗肾”(血液透析)、“洗肚”(腹膜透析)或“换肾”(移植),以帮助身体维持正常机能而生存。

然而,对于常见合并其他疾病的高龄患者而言,以上的治疗也许可以延长寿命,却未必能改善身心负担与生活品质。那么他们是否能有第四种选择,而这种选择是否意味着放弃治疗?第36届马来西亚肾脏科学会大会上,两名医生针对应否向高龄末期肾病患提供缓和疗护进行了辩论。民众也可从中对非癌症缓和疗护有一个初步认识。

“在开始讲解为何应认同我的观点,意即应向所有高龄末期肾病患(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提供缓和疗护(palliative care)之前,让我们来厘清这些常见的术语。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