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疗法

心跳停4分钟 脑损伤不可逆 心肺复苏 抢救心脏短路

医句话:

当一个人突然心脏病发倒在面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当发现自己经常胸痛又该注意什么呢?近几年来随着不少名人猝死事件的发生,以致人人对暴毙深感恐惧,担心自己或至亲是下一个受害者,从研究发现,想要避免成为暴毙下一个目标,常常聆听自己的“心声”,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好急救措施以随时候命,是可以减少暴毙悲剧发生在自己或身边人身上。

“由于猝死案多与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所以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包括注意本身心血管出现异常病变的症状,以及掌握好心肺复苏术(CPR)是紧急时刻至为关键的抢救手段,不可不提的是,多年来心血管疾病一直都是大马人的头号杀手。

2019年在中国有一则新闻,内容是一名中年男子在体育中心打篮球,岂料却突然心脏停顿而晕倒在地,庆幸当时在场有6位医生在打羽毛球,立刻赶来为中年男子现场抢救,包括轮流为他进行半小时的CPR及使用自动除颤器(AED),随后再把他送往医院急救,最终才没事。

疾病疗法

染疫患者更易有血栓 重型危重型 服薄血药降风险

医句话:

除了心肌炎,SARS-CoV-2引起的炎症反应也可影响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塞。病毒也可影响身体的凝血机制,导致凝血比溶解更多,让COVID-19患者有更高血栓形成的倾向。因此,对于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如今会给予薄血药来稀释血液,以减少血栓发生和心肌梗塞的风险。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0年初所检视的逾7万COVID-19病例数据,81%的感染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14%出现症状,而危重(critical)病例占5%,整体死亡率为2.3%。至于较为近期的数据,可以看双溪毛糯医院今年的研究报告。6368名病例之中的半数为无症状患者,50.3%出现症状。有症状患者中的88.2%得以从轻度至中度的病情痊愈,11.8%病情严重而需要依靠呼吸器。32.2%被送入加护病房(ICU)的患者死亡。有症状患者的死亡率为1.27%,而从整体而言的死亡率则是0.4%,还算是蛮低的。

疾病疗法

“明明都戴了口罩,为什么还会传染?”

防疫须知

在COVID-19 戒备下,明明人人都戴了口罩,为什么还会陆续出现飞沫传播病毒呢?甚至只是几分钟交谈后,就感染了?

其实人人囗罩都会戴。但不是人人都戴正确!日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正确戴口罩的7大建议:

  1. 口罩,要盖住口和鼻。
  2. 避免接触口罩表面
  3. 正确的脱下口罩
  4. 脱下口罩后,马上洗手。
  5. 口罩湿了要换
  6. 口罩不可重复用
  7. 使用后,立即丢弃口罩。

结果发现日本民众戴口罩的盛行率在当时的研究下,仅有80.9%,但是正确佩戴口罩,不到四分之一(23.1%)。

疾病疗法

阴茎比心血管更易硬化 60%急诊或动刀心脏病患 3年前已“难举”

医句话:

在这个年代,到底是年轻人愿意主动提及所面对的性事困扰,抑或是年轻人有越来越多三高问题,继而造成勃起功能障碍率上升呢?如果是前者的话,那对泌尿科医生而言是好事,但若是后者,就意味着年轻人必须在健康方面做得更好,否则日后将出现更多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等。

“上世纪90年代中,在‘蓝色小药丸’尚未面世前,美国调查机构曾进行一项全球性的大规模调查,发现大约有52%的男性有面对勃起障碍的困扰,在时隔26年的今天,估计仍有40%至50%男性面对勃起障碍,可是在2019年大马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HMS)却出现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18岁至29岁的男性竟然有36%申诉面对勃起障碍。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大马有30%男性申诉有面对勃起障碍困扰,尽管对比世界数据(逾52%)乍看之下似乎比较低,但并不意味着大马男性在这方面更出色,相反地从接下来的数据更值得关注。

疾病疗法

肺花? 肺有阴影? 什么情况下,COVID-19病患须照肺?

医句话:

快速的RT-PCR检测在急性临床环境中有所帮助,在病情早期的阳性率从30%至70%不等,然而它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胸部CT扫描的敏感度会比RT-PCR更敏感,第III型和第V型COVID-19患者中高达98%。不过CT扫描上出现的变化特征并非COVID-19专有,可能与其他疾病有重迭的特征,因此必须结合适当的临床诊断。

“影像医学在中度和重度的COVID-19肺炎的检测、诊断和临床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造影工具的敏感度、准确度、成本、便携性和易取得性是决定其选择和使用的关键考虑因素。

胸部X光(Chest X-Ray,CXR)检查或称胸部X光摄影(chest radiography)是检查、分诊和随访评估中最为常见的造影方式。低成本、便携和易取得的胸部X光仍是检测、评估和监测临床进展的主要造影工具,特别对于疑似COVID-19肺炎的前线管理中。

疾病疗法

康復后别以为一切就结束 全人医疗对抗Long COVID

医句话:

COVID-19患者康复后的某些症状和忧郁症很相似,需要积极厘清,所以我们需要整体或全人医疗的帮忙,如普通科、脑神经科、心脏科、肺科、治疗师等,因为Long COVID是一个整体的疾病。


真实病例:

“COVID-19对我们的生活及心灵均造成影响。疫情反反复复,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如何开始的,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目前,在英国有110万人患有长期COVID-19后遗症(Long COVID),从 3个月至1年不等,我就是其中之一。

疾病疗法

死亡风险降42% 免疫加标靶 双药攻克转移性肝癌

医句话:

免疫疗法利用人体免疫力量来对抗癌症,包括教导免疫系统识别、攻击特定癌细胞与增强免疫细胞。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免疫药物atezolizumab联合标靶药物bevacizumab已被FDA批准用于未曾接受全身性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癌细胞(HCC)患者。与先前的标准治疗方案相比,此联合疗法可将患者死亡风险降低42%。

“肝癌十分常见,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一般会根据肿瘤类型、大小、数量、位置、扩散程度,以及患者年龄、健康状况与可承受副作用的程度进行考虑。国际主要的肝癌诊断治疗指南中,选项包括:

(1)手术治疗
‧移植
‧切除

疾病疗法

肝癌病发率几乎等于死亡率 全球肥胖 脂肪肝“养”出癌细胞

医句话:

除了B型肝炎和C型肝炎,过去认为过量饮酒是肝癌的另一成因,但是近年来脂肪肝正迅速成为肝癌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这种变化与“全球肥胖”(globesity)有关。作为“东南亚最胖”的我国,每两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超重或肥胖,未来可能会看见更多脂肪肝患者和脂肪肝引起的肝癌病例。

“原发性肝癌是始于肝癌细胞病变的癌症,其中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为常见。肝癌在大马是第六普遍的癌症,也是第四常见的癌症死因。根据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虽然肝癌没有在确诊率中‘名列前茅’,却是全球第四大‘癌症杀手’,仅次于肺癌、大肠癌和胃癌。

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范围内肝癌引起的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7年新诊断的肝癌病例为95万,死亡人数超过80万,增加了两倍。肝癌病例和死亡率的增加,有47%与人口年龄结构改变有关,而35%则是因为人口增长。

疾病疗法

别当个“快乐”的缺氧者 89%大马COVID-19患者无症状

医句话:

疫情当前,要避免成为快乐缺氧者,除了测量血氧饱和度,也要留意心跳速度。心速变化是肺炎最早的症状,但是我国卫生部和马大医药中心的指南没有包括在内,反之英国国民保健署则把这列入紧急入院的症状之一,避免无症状病人在家内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照顾而死亡。

COVID-19病人家中自我检测和隔离方式:

1)如何分析抗原快速筛检:
任何检测都不是100%准确的。

疾病疗法

"因了解而治愈" CRM打造最大亚裔乳癌基因组图谱资料库

医句话:

通过了解基因组,我们可以知道在癌细胞中的哪个部分出了差错,也能了解不同人所患的癌症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基因组能够帮助了解癌细胞如何形成,那么就能够想办法去阻止其形成,或是治愈这种疾病。建立来自亚洲人口的基因组图谱,能更精准地诊断病情,从而为亚洲乳癌患者选择适合的疗法。

“当一个人被告知患上了癌症,脑海自然会浮现许多问题,其中包括自己还剩下多长的寿命。若是早期乳癌,你会有高达96%存活率,那么癌症对你而言的恐惧没有那么大。然而现实是有许多人患有转移性癌症,我们还需要更努力去提高存活率。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