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与血癌 无家族史也难倖免 定期检查比单看危险因子更关键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有些癌,看不见;有些癌,摸得到;
         ─血癌与乳癌—认识它、对抗它、战胜它!
日期:2025年10月4日(周六)
主讲人:血液内科顾问郑新恩医生及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魏永进医生
主持人:营养师赵智豪
郑:郑新恩医生
魏:魏永进医生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有些癌,看不见;有些癌,摸得到;
         ─血癌与乳癌—认识它、对抗它、战胜它!
日期:2025年10月4日(周六)
主讲人:血液内科顾问郑新恩医生及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魏永进医生
主持人:营养师赵智豪
郑:郑新恩医生
魏:魏永进医生
医识力现场论坛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心乱跳,肠出血,血管快爆了!——3大沉默杀手,不痛不痒也致命
日期:2025年9月27日(周六)
主讲人:心脏内科顾问李立群医生、肝肠胃内科顾问曾瀚庆医生、血管及血管内腔外科顾问陈楷栋医生。
主持人:饮食治疗师陈依婷
1)请问息肉和肉瘤有什么不一样?
答:肠道息肉(polyp)多为良性、长在黏膜表面的“小突起”,像是长在皮肤上的小瘤子,有低几率癌变;肉瘤(sarcoma)是一种恶性肿瘤,会往外侵犯和转移。
艺人汪建民的离世让人深感惋惜,也引发了对肺癌筛检之重要性的讨论。依据WHO官网及GLOBOCAN 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推估,肺癌是全球新发生人数第二高、死亡人数最高的癌症,亦是全球疾病第六大死因。
林新医院胸腔内科郑世文医生表示,癌症不仅对个人、家庭有重大的影响,于国家经济之影响亦不容忽视。肺癌的危险因子及其可归因性为吸烟(70%亦为最重要危险因子)、二手烟、室外空气汙染、放射线物质、职业暴露等。非吸烟者罹患肺癌常见于亚洲女性,研究指出可能与二手烟暴露、PM2.5 暴露、遗传因素甚至乳癌病史等亦有相关。
肺癌患者存活率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无明显症状,当出现症状时通常为时已晚,诊断大半为晚期。不同时期存活率差距甚大,0期及1期的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达90%以上,但第四期就急速降至10%。为及早发现肺癌,目前台湾已将肺癌筛检纳入第五癌筛检湾,而国民健康署采用目前具国际实证、被认为是早期检测肺癌的一个有效工具─低剂量电脑断层(LDCT)扫描,同时补助肺癌高风险族群每2年1次免费肺部低剂量电脑断层检查。此检查只要符合筛检条件、挂号后由医生开检查单,基本上当天都可以安排施作。检查过程约10分钟,不需禁食、亦不用抽血或施打显影剂,方便快速。
医句话:
近年来,化疗开始应用于术前治疗,有效提升预后。同时,辅助治疗的跃进,也让化疗不再可怕。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化疗经改造后与标靶治疗合二为一,形成能精准攻击癌细胞的抗体药物复合体(ADC),为乳癌治疗开启新格局。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向来是乳癌治疗重要的一环。过去,乳癌的治疗多半是先手术,再进行化疗。近年来,化疗有时也会安排在手术前。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建议先化疗?又在什么情况下会直接手术呢?乳癌的治疗方案是如何制定的呢?让我们从乳癌确诊开始说起。
确诊乳癌时,首先需要进行活检。除了检测是否有癌细胞,报告还会显示3项重要的受体检验结果,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第二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医句话:
配合这个粉红10月,希望大众对乳癌多一点认识,也希望男士们对身边的她多一分关注。助她及早察觉、及早治疗,也许就能救她一命。纵使乳癌不幸来临,你也能成为她的“不幸中之大幸”。
医句话:
乳癌的治疗方式多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若在晚期才被发现,治愈率也会大幅下降。国民对乳癌的认识与警觉性仍然偏低,许多人在乳癌悄悄找上门时依然毫无察觉。其实,平时应多做乳房自我检查,40岁以上或高风险者更应定期筛查。男性虽然罹患乳癌的几率不高,但并非毫无风险,切勿掉以轻心。
医句话:
白血病与淋巴癌虽无法预防,但到了2025年,医学界已有更先进的治疗,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能改造体内T细胞,为它们装上“武器”,对抗癌细胞。如今的骨髓移植也不再只限于100%吻合的兄弟姐妹骨髓,即使父母或子女的骨髓只有50%吻合,也能进行移植。
医识力现场论坛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女人最痛
日期:2025年7月19日(周六)
主讲人: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黄楚竤医生、妇产专科顾问陈意萍医生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
主持人:饮食治疗师张森宇
1)进食过量燕窝会造成乳腺癌吗?
答:燕窝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唾液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胶原蛋白(collagen)、少量蛋白质与糖分,其中EGF是一种可促进细胞生长与修复的物质,有时会与某些肿瘤(如乳癌)过度表达的受体(如EGFR)有关,但是燕窝中EGF的浓度非常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经口摄取这些EGF会刺激肿瘤细胞增生。
医识力现场论坛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女人最痛
日期:2025年7月19日(周六)
主讲人: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妇产专科顾问陈意萍医生、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黄楚竤医生。
主持人:饮食治疗师张森宇
1)请问医生,你所提及的15次放疗和一次体内放疗是否有差别呢?
答:你所提及的应该是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也就是指在手术期间进行放疗。它适用于早期乳癌即第I期或II期,且病灶单一及局部可控的病例。
它先由外科医生切除肿瘤,之后在手术期间由肿瘤科医生进行一次性且直接对肿瘤的局部放疗,也就是针对肿瘤部位。目的是取代传统术后长达3至5周,且需每日往返医院的放射疗程(15至23次)。它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之余也能降低患者的医疗开销,并且大大减低放疗对生活素质的影响,尤其是住在距离医院较远地区的患者,无须饱受舟车劳顿之苦,并且最大限度减少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句话:
癌症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时代,换言之癌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的健康威胁之一。过去人类对它缺乏认识,在治疗上也拿不出合适的“武器”。直到近代逐渐出现如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人类在这场“人与肿瘤”的交战才不落下风,但面对越来越“狡猾”的癌症,现有的治疗手段仍有不足之处。庆幸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越来越多新技术的诞生,如术中放疗及近距离放疗等,让医生有更多可选择的“武器”,治疗上也能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