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比研發更难 1/3国人不愿接种疫苗

医句话:

何时可获得COVID-19疫苗接种是近来最夯的时事课题之一,更是全民关注的头等大事,皆因近日来确诊人数不断暴增,而疫苗接种也是至今为止被视为最有把握对抗COVID-19的方法,惟至今对疫苗不了解、不认同、不接受的人比比皆是,因此加强人民对疫苗接种的认识有其必要。

“过去的一年全球人民惨遭COVID-19病毒的肆虐,而2020年也是全球人民对自身健康格外关注的一年,随着在2020年底针对病毒疫苗的利好消息不断传出后,人们开始关注何谓疫苗以及疫苗的重要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疫苗是意图通过刺激产生抗体对一种疾病形成免疫力的任何制剂,包括灭活或减毒微生物的混悬液,或者是微生物制品或衍生物,最常见的接种方法为注射,其余则是口服或使用鼻雾剂。

在尚未深入讲解疫苗的种类,我们必须先简单了解人体是如何对病原体如病毒或细菌产生抵抗能力,人的免疫系统一旦发现外来物,比如它无法识别的病原体就会发动攻击,而这就是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即产生抗体来对抗入侵物。

以病毒为例,在面对首次接触的病毒时,免疫系统必须先认清‘敌人’,了解可以攻击敌人的那一部分,而这过程通常需时数天,而当免疫系统成功把病毒解决后,这个经验就会被储存,下回再遇到相同的病毒时就会直接‘KO’对方,简而言之就是趁这病毒尚未复制及影响人体时就干脆利落把它解决了,这就是免疫系统与病毒对战的套路。

纵观从去年研发至今的COVID-19疫苗主要可分为4种机制,分别是:

1)灭活疫苗(attenuated whole virus)
2)蛋白次单元疫苗(protein subunit)
3)病毒载体疫苗(viral vector)
4)mRNA疫苗

4项COVID-19疫苗比一比

在上述的4种机制中,灭活疫苗是最为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它的做法是在人体外培养COVID-19病毒,然后将它灭活,使到它不具备毒性,并注射到人体以刺激产生抗体,从而使到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如果用简单的讲解就是把一只凶猛的老虎打成一只病猫,然后把病猫放入闹市让大家认住这就是‘老虎’的样子,下次再有‘这样的东西’出现就要有相应的措施去对付。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快速,但亦有其缺点,那就是‘这样的东西’是有所不同,好比说老虎是凶猛的,但病猫已经奄奄一息了,因此免疫系统反应可能不全面,从而造成疫苗效果不够理想,其中最常见的使用这种策略的疫苗是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

而蛋白次单元疫苗是取病毒里的一段蛋白质,在对应COVID-19病毒这段蛋白质就是S蛋白,这个S蛋白是COVID-19病毒的武器,而蛋白次单元疫苗就是把这段S蛋白植入人体产生抗体。

这个疫苗优点是安全和高效,但是蛋白质需要找到一个好的表达系统(adjuvant),这并不容易,此外它的抗原性有效率也受到所选用表达系统的影响,B型肝炎疫苗就是采用这种策略。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的COVID-19疫苗

-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卫生部官方网站)


mRNA有效率高 惟-70°C保存有难度

至于病毒载体疫苗则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adenovirus)作为载体,装入COVID-19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好比说把一只猫画上条纹,让它佯装成老虎,而把它放入闹市时,既不会伤害人但却能使人警惕,无害的腺病毒顶着S蛋白的‘面具’,假装自己是COVID-19病毒,使到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安全、高效、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少,但缺点是大部分人已经感染过腺病毒,免疫系统在它尚未发挥作用已经把它给解决了,以致它的效果大大被降低。

最后是最让人期待的mRNA疫苗,这是一种新技术,也开启了疫苗新时代,这个疫苗的设计很巧妙,皆因它复制了可产生S蛋白的基因组,这个mRNA就好比是个信使,进入人体后会让人体产生S蛋白。

免疫系统认出了这个S蛋白并产生抗体,而一旦感染了COVID-19病毒, 免疫系统就会马上识别并消灭它,就好比武侠小说中有人获得了对手研发毒药的秘方,随后根据秘方配制出对应的解药,只要对手向他放毒,他立即可用解药来救自己。

这设计的研发有赖于基因技术的进步,而在去年1月中国就公布了COVID-19病毒的基因序列,大大缩短了疫苗的生产周期。此外仅针对S蛋白的抗原也降低了过敏反应,加上准确性高,有效性可达95%,问题是这款疫苗必须在摄氏零下70度条件下保存,因此在分发及接种上就有其技术难度。

-
陈欣怡医生(Tan Sing Yee)
雪兰莪仁嘉隆政府诊所主任
家庭医学专科顾问


疫苗“打破”七十古来稀

翻看人类历史,在200年前即1800年时,当时的人均寿命是40岁,所谓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并非一句感叹而是现实,但随着对营养的认识、个人及公共卫生的提升、居住环境的改善,到了上世纪初,人均寿命已增加20年即60岁。

而在迈入近代后,随着各种疫苗的出现及推广,再加上医疗的进步,人均寿命更进一步拉长,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0岁及男性则为75岁,已经跨越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大关,从这样的数据来看,说疫苗在延长人均寿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不为过。

可是在面对COVID-19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峻的危机时,却赫然发现原来尚有很多人对接种疫苗的意识并不高,甚至出现排斥现象。举个例子,不久前卫生部在展开一项对疫苗接受度的调查中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民并不愿接受疫苗接种,而这也反映出让更多人认识及接受疫苗,其难度堪比研发过程,甚至更甚。

根据新闻报导,大马预计在2月底将可获得COVID-19疫苗的接种,因此人人都有必要进一步了解疫苗,包括用于在本国的疫苗究竟是如何发挥功效。至于接种与否则胥视个人的选择,当然身为医生,我会明确地说,疫苗是决定人类和COVID-19病毒这场‘人毒之战’中的关键因素和致胜之道。”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21.01.1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