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挖坑补洞酿恶性循环 赌博障碍如吸毒 长久可伤脑

医句话:

农历新年,大家碰面总会说:“恭喜发财”,期待好运随着来,因此有时也会小露几手,即所谓的“小赌怡情”。不过如果拿捏不好,沉溺赌博不能自拔,那就成了一种精神疾病,称之为赌博障碍。美国研究单位比较了赌博障碍者和吸冰毒者的大脑功能,发现两者的大脑长得几乎一样,有相似的损伤,由此可见赌博也是一种慢性脑疾病。

“赌博成瘾是否是一种精神疾病?首先,精神科无法通过验血或扫描诊断病情,一般是根据美国精神科协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或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作为诊断指南。

成瘾指一个人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滥用某种物质或从事某种活动,可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种,前者像是烟、酒或毒;后者则包括食物成瘾、购物狂(shopaholic)、拔毛癖、偷窃癖(cleptomania)等。不过,这些行为成瘾例子都未被纳入DSM-5中,而赌博障碍(gambling disorder,或称嗜赌症)则是里头唯一的行为成瘾疾病。考虑到ICD-11已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游戏成瘾)正式编入,也许未来DSM中行为成瘾的疾病或会增加。

临床上对于赌瘾曾出现许多名称,譬如病态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和赌博成瘾(ludomania)等,如今则是统一使用赌博障碍。赌博障碍最早也被讨论归为冲动性控制障碍或属于强迫症等,但是在 DSM-5中首次将其归类到成瘾性疾病中的‘非物质相关障碍’,这也是精神病学文本中对于行为成瘾的第一次正式认可。

太爽了?“嗨”变“害”

赌博障碍最终被归为成瘾的‘旗下’,是因为它与其他成瘾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失去自制力、否认自己有问题,就像喝醉之人永远说自己没醉一般,也常有忧郁或情绪波动现象。如同毒品也非吸一口就上瘾,赌瘾的形成也需要一段时间,但这也是‘永远别吸第一口’如此重要的原因,因为脑袋会发现这种行为可产生爽、过瘾的感觉,渐渐地开始改变。

另外,大多数成瘾的原因是为了逃避现实,纾解压力。成瘾者也会有渴求(craving),譬如赌徒的生活最终绕着赌而转,在工作时已想着要拿赚到的钱去赌一场。不仅如此,各种成瘾者都会有相似的‘嗨’(high,带有刺激性的兴奋感觉),意即赢钱的‘爽感’跟吸毒的‘爽感’是一样的。

至于赌博障碍与其他成瘾的不同点在于,赌徒较容易‘嗨’,因为接触赌博的途径相对容易,也易于掩盖。我们也较难区别赌博障碍者,除非他们出现重大财务损失,否则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不同于酗酒者暂停喝酒时可能会手抖、失眠或冒冷汗等,赌博障碍则无生理反应。再者,赌徒并未食入任何物质,临床上也无任何测试或扫描可以发现赌博障碍。

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于赌博的看法与其他成瘾问题不同,尤其华人社会对赌博习以为常,觉得小赌可怡情,而过年时开赌、串门打麻将或是‘用一块钱买一个希望’等行为,其实忽略、低估和平常化了赌博可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9项符4项可确诊

根据 DSM-5,赌博障碍的诊断标准为一个人在12个月内有持续且反复性的问题赌博行为,导致了显着的损害或困扰(譬如生活或人际关系上的伤害),至少符合以下9项条件中的4项:

  1. 耐受性增加:需要花更多的钱去赌,才能像以往从赌博中获得同样的兴奋。这与酒精成瘾是一样的,好比一个人以往喝3杯酒就兴奋了,后来却要10杯才能‘ 嗨’。
  2. 戒断反应:在尝试减少或停止赌博时,心理上会感到不安或烦躁。赌博无生理反应,却会有心理上的戒断反应,只要一拿钱去赌,这些感觉就会完全消失。
  3. 自己曾不断尝试减少或停止赌博,但没有成功。
  4. 有赌博的渴求:脑海中经常出现赌博,包括回顾过去的赌博经历, 又计划未来的赌博事件。
  5. 感到沮丧、内疚或焦虑时赌博:以赌博逃避一些问题,或暂时舒缓不好的情绪。
  6. 试图赢回赌博损失:尤其输钱之后想再赌一轮,以捞回本钱或翻本。
  7. 想要掩盖他们赌博的程度:问他时会说自己很少赌、赌不大等。
  8. 由于赌博,失去金钱、关系、工作或重大的职业机会。
  9. 最终得依靠他人给钱来处理由赌博引起的财务问题

以杨宝贝事件为鉴

如同去年闹得满城风雨的网红杨宝贝,其实已经属于赌博障碍的程度了。据她所称,自己因300令吉赢得3万而尝到甜头开始豪赌,赌输之后更借高利贷以期回本,期间也出现感情问题导致她自暴自弃,越陷越深,最终为了还债作出各种欺诈行为等,不停挖一个坑去补另一个,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赌博障碍者往往会掩饰赌博的程度,也会将问题藏很长一段时间。相信杨宝贝的赌瘾已有几年时间了,若在一开始就察觉,后面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青少年饮酒抽烟风险更高

根据DSM-5,全球范围内问题赌博(problem gambling)盛行率介于2%至5%之间,而病态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大约在1%至2%之间。不过,这也得考虑种族或宗教等因素,以大马为例,伊斯兰律法阐明穆斯林不可赌博,而在剩下30%的非穆斯林中,赌博的程度还是蛮严重的。

根据蒙纳士大学2013年一项以雪兰莪为界限,并通过问题赌博严重性指数(PGSI)估算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以2010年雪兰莪人口560万计算,4.4%人口(约24万人)属于问题赌徒,而10.5%(约57万人)是中度风险的赌徒,由此可见这并非小数目。

2016年一项在森美兰芙蓉进行,涉及2256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横断面研究发现,大约30%的青少年曾在12个月内参与了某种形式的赌博,大多数是通过网络。研究人员也发现,父母为赌徒、性别为男性和具有高风险行为,譬如已学会饮酒、抽烟或不断想要寻求刺激的青少年参与赌博的几率更大。

_
余安麑副教授(Anne Yee Hway Ann)
马大医药中心精神及成瘾医学专科顾问

赌博刺激分泌多巴胺

其实人类的大脑在25岁左右才发育完全,意味着那些18岁或21岁的成年人,大脑仍处于成长状态。

25岁以下人群对多巴胺(dopamine)的影响特别敏感,此时他们的决策能力还在发展,需花更多的时间才能作出正确决定,以至于往往先做再说。因此,人们总说青少年易冲动行事是有科学根据的,他们更容易因媒体、赌博、食物和性行为等受刺激感到兴奋。

赌博时,大脑内会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一种兴奋感。当他们过早曝露于大量的多巴胺,大脑会产生变化,而这与吸毒对脑细胞形态和功能造成的改变一样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方医生(Timothy Fong)通过功能性磁力共振造影(FMRI)比较了赌博障碍者和吸冰毒者的大脑功能,发现两者的大脑长得几乎一样,有相似的损伤,由此可见赌博也是一种慢性脑疾病。

简单而言,当一个人不断受到赌博刺激而产生多巴胺,大脑就需要作出调整以维持平衡状态,包括将敏感度调低,不再这么轻易就分泌多巴胺。最后,他就需要更大的刺激(赌得更多、数额更大)才能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以达到刺激感,导致大脑功能出现偏差。”

赌博障碍2问:无需脑体力 电子赌博易上瘾

问1:赌博就一定会上瘾吗?
答:其实也不是。大概有2%的赌徒属于问题赌博或赌博障碍,而这也要考虑种族或宗教等。相较不赌的人群,问题赌徒有较高的几率发展成赌博障碍者。若10分满分为赌博障碍,穆斯林族群是在无赌博的0分,赌博障碍的风险就很低;对于华人而言则都有风险,因为大多数父母都有小赌习惯,或是以打麻将为娱乐消遣,让我们在无形之中认为赌博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这恰恰是问题所在。具有这样的想法就介于社交性赌博和处于风险之间,大概是5分了。

问2:网络赌博对青少年更危险?
答:研究发现,最容易上瘾的赌博类型为电子赌博,包括影片彩票(video lottery)和网络赌博。首先,传统形式的赌博如赛马或赌场等,可通过法律去管束以避免青少年接触,譬如需要出示身分证;网络赌博却难以受管制,即便弹出“若您尚未年满18岁,请点选离开”等页面,只需轻轻按下“我已年满18岁进入浏览”便可进入了。

其次,网络赌博没有真正“出钱”的感觉,不像将一迭钞票放在赌桌前,看着它少去、消失时会感到心痛。如同COVID-19新增病例那样,从去年的300宗对比现如今的两三千宗,人们对于数字已渐渐不敏感了,网络赌博也一样,相比起来更容易麻木。

第三,网络赌博太容易和方便了。他们不必用出门,譬如去投注站、看马、抢号码等,完全不需要任何脑力和体力。轻而易举就能在网络赌博,更容易让人上瘾。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杨倩妮.2022.02.0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