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线上

肾性贫血增住院与死亡率 洗肾补维B12叶酸 维持好气色

“有位80岁的伯伯已经洗肾五六年,因为牙齿不好几乎以流质食物补充营养,但近期开始出现肠胃不适的状况,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东西,在3个月内体重下降5公斤,结果有一次伯伯从轮椅站起来的时候跌倒,造成股骨头骨折,目前还在住院治疗。”

舒民诊所院长王舒民医生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与多余的电解质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如B1、B6、B12与叶酸等,也可能在透析过程中流失。

“后来抽血检验发现,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浓度已从4.3mg/dL降到3.5mg/dL且出现肾性贫血,建议他要适时使用营养辅助品。”

除了摄取足够的热量、蛋白质,需要补充维生素B12、叶酸、肉酸与牛磺酸等重要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肌肉张力,减少跌倒或者住院的风险。

蛋白质-热量耗损 CKD预后指标

倘若蛋白质和热量摄取不足,身体就会开始消耗体内肌肉蛋白。根据统计约有一半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会面临“蛋白质-热量耗损”的问题,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状况。蛋白质-热量耗损当然会影响生活的品质,会使病人的住院率、死亡率上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蛋白质-热量耗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问药

周志辉/吃叶酸备孕 防胎儿神经缺陷

问:如果想备孕,就一定要吃叶酸吗?如果没吃的话,生出来的宝宝会不有问题呢?

答:叶酸(folate)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也被称为维生素B9。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叶酸,因此需要透过饮食摄取。许多食物中含有叶酸,像是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豆类、水果、坚果和肝等食物。叶酸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核酸的合成,还促进红血球细胞的运作。对于胎儿的成长和发育,叶酸至关重要。

胎儿的关键发育时期发生在怀孕的最初几周。神经管是胎儿最早形成的结构之一。在胎儿发育的初期,神经管的结构是扁平的,但在受孕后仅1个月内就会卷曲成管状,形成大脑和脊髓。

叶酸对3至4周大的胎儿的脑神经系统发育至为重要,缺乏叶酸会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缺陷的风险,像是神经管无法正确闭合,导致脊椎裂等神经管缺损(neural tube defect),影响胎儿的大脑和脊髓发育。

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取0.4毫克(即400微克)的叶酸,而有规划怀孕的女性更要提前3个月,以及在怀孕期间每天要额外提高0.2毫克,即每天摄取0.6毫克的叶酸,帮助于支持胎儿的正常发育,同时降低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问药

维D备孕怀孕不可少 降妊娠糖尿病减流产

问:我的皮肤颜色惨白。常常被人说我缺乏维生素D,想问如果准备怀孕,每天去晒太阳就可以提高维生素D了吗?

答:阳光是维生素D的天然来源,浅肤色的人因为容易被阳光晒伤,所以更常把全身遮盖起来。

像马来西亚的热带国家,防晒霜也是护肤的必备品。因此,无论任何肤色的人,通过辅助品补充维生素D是需要的。相比皮肤白皙的人,皮肤黝黑的人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人体的皮肤,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合成维生素D,皮肤黝黑的一族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较差。

维生素D可以帮助调节人体的钙磷代谢,保护骨骼健康。同时,维生素D的健康水平和其它慢性疾病包括一型糖尿病。维生素D有效保持大脑的血清素,血清素与快乐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因此缺乏维生素D会出现容易激怒或忧郁状态。维生素D同时也对身体的免疫力有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缺乏维生素D也可能导致反复感染或感冒问题。

除了阳光的天然照射和补充剂,天然食物里含有较高维生素D的包括蛋黄、三文鱼和动物肝脏。然而食物里的维生素D还是不足够的,因此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维生素D补充剂的牌子。成人每日服食1000 IU的维生素D是安全的。

问药

孕妇适量补充叶酸 减胎儿畸形率

问:如果孕妇缺乏叶酸会有什么后果?

答:叶酸即维生素B9,是B族维生素的一个成员,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它只能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获取,因为身体无法自身合成。

叶酸有助于细胞的分裂以及DNA遗传物质的合成,因此孕前3个月至孕期首3个月,准妈妈们都应该适量补充叶酸,有效减少胎儿畸形的病发率。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间是孕期3至6周。

如果妈妈们怀孕前并没有服食叶酸补充剂也不必太担心,因为普通膳食中也有叶酸。绿叶蔬菜含有大量的叶酸,因此如果饮食均衡,医生建议孕期口服的叶酸补充剂可以维持在每日400微克(mcg)。针对高危的妇女,比如曾经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的夫妇以及自身患有神经管缺陷疾病的夫妇,建议补充的叶酸含量可以增加至每日5毫克(mg)。

虽然叶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服用过量的叶酸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是孕妇大量服用叶酸(超过1mg的补充剂)可能影响锌的吸收,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宝宝体重可能比较轻。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12但却过量补充叶酸,这可能导致问题无法被诊断而延迟了治疗。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