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齐治心脏病 分秒必争 至理名言(上篇)

根据美国《自然》(Nature)杂志报导,世界卫生组织将于明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证明中医已跻身为主流疗法之一。

在中国大陆,中西医联手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并非罕见,其中包括癌症丶心血管疾病丶精神疾病丶皮肤疾病甚至是各种慢性疾病等,随着近代中西医结合的趋势崛起,中医也开始善用西医的一些检查仪器,配搭中医本身的方法来治疗 ,而西医也引入针灸为患者缓解病况。以马来西亚为例,过去的癌症治疗要么就是谘询肿瘤科医生,不然就是采用民间偏方等,只能二选一,庆幸是时代的进步,如今中西医治癌症已相当普遍。

踏入2018年下旬,马来西亚中西医联手治心血管疾病正式掀开序幕,分别为心脏内科医生以及中医教授一起为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首次会诊,这也是大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新创举。

丁志宽医生:
刘晓航教授:
记者:医识力

西医先抢救 中医後干预

医识力:请问中西医联手治心脏病是怎样进行呢?

丁:以心脏病学(cardiology)而言共分为4部分,分别是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或简称为冠心病)丶心律疾病(arrhythmia)丶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以及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

当出现这几种症状时,如急性心肌梗死丶心衰竭丶心跳不稳定丶肺积水丶急性心绞痛等,就必须第一时间向西医求医,如怀疑是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先谘询西医,这是第一要点,也是救命要诀,对西医而言,“分秒必争”是至理名言。

刘:当一名患者因急性冠心病而来到医院求医,此时属于紧急及严重情况,必须先到西医接受急救,而当患者的情况已缓解下来,就能与中医配合治疗,要强调一点,中西医联手治疗并非一定要两位医者同时下手治疗,而是改为在策略上的配合,即视情况来决定西医在何时切入,中医则在何时介入。

这里介绍一例中西结合分秒必争的实例。数日前,一名冒冷汗的患者来寻求中医治疗。尽管他并无胸闷或胸痛症状,但检查心电图发现有急性血管阻塞的图形,于是我马上通知丁医生,而丁医生亦以最短的时间为患者施行了“通波仔”手术使病人转危为安。

如果当时我只给病人开了中药,抑或我和丁医生没有密切合作,那麽这位病患后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分秒必争”不仅是西医心脏科的至理名言,对中医亦是,但这不仅是指病患要及时送院,医护人员及时处置也是至关紧要。以中国为例,在大型医院除了有急诊部之外,尚有胸痛中心,只要是申诉胸痛的患者,一到医院就立刻送往中心检验,以便及时做介入治疗。

心脏细胞不重生

丁:一旦病患确诊后尽量在3小时内进行手术,越快越好,这是因为心肌梗塞不可延迟抢救,以免失去更多可存活的心脏细胞,否则就会徒劳无功,要强调一点,心脏细胞是不会重生的,若延误抢救,哪怕中西医联手也无济于事。

刘:当病患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就可以考虑让中医介入,但这有一大要点,必须谘询有心脏专科资格的中医,这是要避免出现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中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贸然要病患停药而酿出不必要的危险。

以中国为例,目前执业的专科中医都兼具西医专科资格,也因此不存在贸然要患者停药的风险,更没有所谓的仅靠把脉就知晓病情这类故弄玄虚的做法,现代中医必须具备一定的西医知识,特别是专科医师,因为普通中医是不分科的。而大马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中西医治心脏病这条路还很漫长。

在中国曾进行过很多研究,一组是纯以西医方式治疗,另一组则是在恢复期有中医介入即中西医合治,发现后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有很大的提高,正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将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我们大力提倡的。

-
刘晓航教授(Liu Xiao Hang)
中医内科


不随便停药 中医须具备西医知识

医识力:在这之前是否有哪些治疗的案例吗?

刘:2011年我院一名护士的外公已被政府医院的西医诊断为心衰,当时他约88岁,医生也嘱咐家人安排他的身后事,可是我的护士坚决不放弃,带上外公资料来向我求助。不知不觉,我已为他连续治疗了8年,在心衰严重时以西药为主,而在心衰缓解时以中药为主。

最近几个月,因为西药的副作用,他已几乎全靠中药,至今他已96岁了,是我治疗的心衰最年长的患者,前几天我还和他见面,情况还挺不错!

丁:过去曾有人说中西医会有“相冲”,我觉得问题并不是在中医或西医,而是某些中医师在没有先了解西药的成分下,竟然要病人把西药停了改为吃中药,这点是非常危险的,我相信这也是刘教授所不能接受的。

我常对病人说如果某位中医师在没有了解或查问患者所吃的西药就自行开药,那这是很有问题的,有些西药比如抗凝血剂的华法林(warfarin)是不应该与中药一起吃,但这就回归到该名中医师是否具备西医知识才不会随意停药。

总的来说,中西医治疗不是盲目结合,而是要找对人,确保是有这方面知识的中医师。我的看法是任何有生命危险的疾病第一个应该找的是西医,而当一切稳定了,在复原期时中医就可介入来改善生活质量。

刘: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另一大优势是通过中药来缓解某些西药的副作用,一些西药吃多了就会有胃痛或消化不良症状,而在复原期时加入中药则能起到缓解之效。以上述护士的外公个案为例,他服用的中药和西药的品种丶剂量我都很清楚,比如西药的利尿药吃多会让患者不适那就要相应减少,而中药的利水药就要增加。

-
丁志宽医生(Ting Chin Kuan)
心脏內科


以病人安全为大前提

医识力:请问中西医是如何看待心血管疾病的形成呢?

丁:对于西医而言,急性血管阻塞有所谓的5大风险因素,即三高(糖尿病丶高血压丶高血脂)丶抽烟丶家族遗传丶不运动及痴肥症。

刘:在古代中医完全没有三高概念,也不晓得什麽胆固醇或量血压等,但在病理因素的分析中却与现代西医观念是一致,在一连串不健康的生活下,就是肥胖丶饮食油腻丶高糖以及情志管理失调等,最后就是血压高丶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症状,中医不晓得检查结果,但经过百年至千年却从生活中观察到与现代医学相同的病因,最终两者是不谋而合。

中医不是通过检验来找出病因,而是从患者的体型丶生活习惯以及情志失调等来找出问题,中医的诊断没有冠心病,但却描述了心肌梗死的症状,如胸闷丶胸痛,早上发病晚上毙命,或者晚上发病白天就死,称之为真心痛或厥心痛,而这就是冠心病。

早前我有一位马来病患,他申诉胸口疼了1个月,也有糖尿病,我的诊断是胸痹(即冠心病),于是我为他开中药,而他也继续吃控制血糖药物,在2次会诊后情况已有所好转,并向护士告知情况已有所缓解,就算每次活动后也不再感到胸痛,这证明中医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但我依然建议他必须谘询丁医生,一定要通过检验找出血管阻塞的情况,同时视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进行相关手术,该做的还是要做,这是以病人安全为大前提的做法。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18.10.3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