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血管变硬 80%糖友死于动粥疾病
医句话:
有80%的糖尿病患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比如说脑中风、冠心病、周边血管疾病等,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更是一大致命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指粥样斑块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而一旦斑块开始破裂脱落并形成血栓时,就成了ACS的病变基础,其中依血栓阻塞情况分成ST段上升型心梗、非ST段上升型心梗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如今,世界各国的糖尿病病发率都不断在上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实际上,有80%的糖尿病患死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所引起的各种疾病,比如说脑中风、冠心病、周边血管疾病等,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更是一大致命因素。
在糖尿病患身上,可以导致他们有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血糖升高、高血压、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ndothelial dysfunction)、细胞增生、发炎和致粥性血脂异常(atherogenic dyslipidemia)。
此外,糖尿病也会增加一个人罹患ACS的风险,更会提高与ACS相关的死亡率。另一边厢,ACS患者实际上也很容易患上糖尿病,据统计,有多达30%的ACS患者是糖尿病患,而有36%的ACS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结果是异常的。所以,我们同时要积极评估ACS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ACS 3大病症:STEMI NSTEMI心绞痛
动脉粥样硬化实际上是指粥样斑块沉积在血管壁并造成动脉狭窄,而一旦斑块开始破裂脱落并形成血栓时,就成了ACS的病变基础。
斑块的破裂可以造成两种血栓情况,即阻塞性血栓(occlusive thrombus)或非阻塞性血栓(non-occlusive thrombus)。
阻塞性血栓可以导致动脉完全被阻塞,血流完全受阻,进而引发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或心源性猝死。
而非阻塞性血栓虽然未导致动脉完全被阻塞,但血栓的移位仍有可能影响下游血流,这同样可以导致心肌损伤,进而引发非ST段上升心肌梗塞(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
若血栓只是部分阻塞动脉,动脉的血流灌注减少但未完全中断,则会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因此,STEMI、NSTEMI和UA便是ACS的三大病症。
区别类型 厘清治疗方案
临床上,如果一个病人有胸口疼痛的症状而若我们怀疑他有ACS,心电图将有效协助我们分辨其ACS类型。简单来说,如果病人的心电图有ST段上升情况,则为STEMI。如果病人心电图正常或有其他波段的不正常,下一步就是检查其心肌钙蛋白(troponin),若该蛋白正常则为UA,若不正常则为NSTEMI。之所以要区别STEMI、NSTEMI和UA,是因为三者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样。
其中,STEMI的治疗是通过心导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或血栓溶解治疗(fibrinolysis,纤维蛋白溶解)来使血流再灌流(reperfusion)。而NSTEMI的治疗目的是将病人的急性情况给稳定下来,并考虑进行早期的血管重建治疗。
此外,药物治疗在治疗ACS也扮演着其重要性,比如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dual antiplatelet)、抗凝血药物(anticoagulant)、他汀类药物(statins)、血管收缩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s)、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beta blockers)等。
急性STEMI 通波仔优于溶栓
一般上,在治疗急性STEMI时,PCI或俗称的通波仔是优于血栓溶解治疗的,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糖尿病。
《柳叶刀》曾刊登一项综合23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数达7739的荟萃分析,发现与血栓溶解治疗相比,使用PCI治疗急性STEMI相对降低了43%的死亡风险、心梗风险和中风风险,而且后者的全因死亡率、再次梗塞率、颅内出血几率也都相对较低。
另一项刊登在《美国医学会内科期刊》的荟萃分析(综合19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数达6315)则比较了急性STEMI糖尿病患使用PCI或血栓溶解治疗的预后。该分析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若使用PCI来治疗其急性STEMI,其30天死亡率达6.6%,而若使用血栓溶解治疗来治疗其急性STEMI,其30天死亡率则达12.4%。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